《月夜渡湘江)(穆木天)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新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月夜渡湘江·穆木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今夜我渡过了这琥珀色的湘江,

远望去是一片苍茫,

在雾影里飘动着往来的小舟,

在空气中浮荡着朦胧的月光。

月光照耀在水面上,

月光也照耀远近的田野和山岗;

它照耀着无数的农村和都市,

它也照耀着辽远的我的故乡。

 

在故乡是血和肉的搏斗呀,

多少地方都变成了修罗场,

正如同这湘江岸上的古旧的城池,

变成了血肉交织的瓦砾场一样。

 

在瓦砾中江水流转着,

好像是一滴血一滴泪在动荡,

祖国的过去和未来,

也一滴血一滴泪流动在我的心上。

 

在我的心里是充满着各种的回忆呀,

如同古老的传说充满着这古老的湘江。

湘江的水今天是阴郁而美丽的,

月色朦胧中使我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惆怅。

 

随着江水我的心奔驰着,

我看见无数的苦难的田野和村庄,

从长白山一直到大庾岭上,

我好像听见血腥的风在飘扬。

 

随着江水我的心在驰想着,

这湘江上曾经作过多少次革命战场!

可是这个负载着民族光荣和耻辱的土地呀!

今日在苦难中又发出新时代的火光。

 

民族革命战争的火焰燃烧着,

从鸭绿江一直到澜沧江上;

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滨,

多少人为祖国的自由解放在武装。

 

湘江,在他古老的姿态中,

也给我们呈露出他的英勇的形象,

今天他是忧郁而美丽的,

月色朦胧中,他好像是松花江一样。

 

如同在松花江上一样,

我看见多少的火把在高张。

在废墟中是蕴藏着多少复仇的种子,

湘江今天在他的战斗中生长!

 

今天我渡过了这琥珀色的湘江,

湘江原野上是一片苍茫,

(多少苦难的回忆在我的心上萦回着,)

我战栗地憧憬着他的未来的荣光。

 

一九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夜,坪石

 

 

诗人1939年于云南澄江任中山大学教授。夏秋之间随学校迁往广东,年底只身渡湘江,到坪石。这首《月夜渡湘江》,就写在这个时候。

和诗人其他一些写抗战的诗作相比,这首《月夜渡湘江》不同之处,首先是诗人那种对美的景色的敏锐捕捉与对现实和历史的广阔联想。

诗人心中涌动着的民族抗战的愤火,和湘江的美丽夜色构成了强烈的对照。他凝视这美丽的湘江月色:琥珀色的江水在流淌,远处是一片苍茫的夜色,雾影中飘动着点点渔舟,空气中浮动着朦胧月光。这是多么宁静安详的湘江月色图景啊。美的月光照着周围的一切,给大地披上了朦胧的轻纱。月光引起了他辽远的遐想。故乡的苦难与搏斗的情景呈现在自己的眼前。那远景和近景的“血肉交织的瓦砾场”,如同古罗马的满是血肉与废墟的搏斗场一样。

湘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过悲壮的一页。诗人的想象向历史的纵深突进。瓦砾中江水的流转,如一滴血一滴泪在水波中起伏动荡。祖国的过去和未来,也如这一滴血一滴泪流动在自己的心上。他为今天的苦难而愤怒,也为历史的创痛而思索,更为现实中民族的觉醒而兴奋。他热情地赞颂着:“这个负载着民族光荣和耻辱的土地呀!/今日在苦难中又发出新时代的火光。”这是比湘江夜色的美更为壮美的历史篇章,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核心主题。下面的一些诗行的歌唱,都是对这一主题的展示。诗人从历史和现实的沉思中展示了一个民族不可征服的真理:“在废墟中是蕴藏着多少复仇的种子”。因此,诗人坚信,苦难的回忆能够萦绕心头,也将必定能够成为过去。琥珀色的湘江的忧郁和美丽已经使诗人产生了伟大的期待:“我战栗地憧憬着他的未来的荣光”。

《月夜渡湘江》,是在现实生活与诗人内心统一的层面上,力求达到音乐美与绘画美统一的一首抒情诗。读这首诗,我们感到琅琅上口,可吟可诵,具有一种江水奔流一般的音乐美。同时,那琥珀色的江水,那苍茫的长空,那雾影里飘动的小舟,那月光下的田野与山岗,都市与村庄,以及那月光中夜渡沉思的诗人,构成了一幅十分美的山水画。忧郁而美丽的湘江因为诗人的渲染显得妩媚动人,也引人浮想联翩。画的特点给这首很现实的诗篇铸成了引人深思意蕴甚重的意境。诗人的情绪、思想,由于这意境的创造而具有了更耐寻思和嚼味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