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草)(李季)
《江南草·李季》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
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匆匆,
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
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
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
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唱也显得苍白。
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
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汇。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见到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
我将带着这片草叶回去了。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到沙漠上,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回我的故乡。
我要把它种在戈壁滩上,
我还要对我的乡亲们这样讲:
“用我们的汗水浇灌它吧,
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
1957年8月
诗人是在“菊花怒放的秋天”,第一次来到江南。江南美景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使他悠然沉醉。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描绘江南的秀丽,因为正面去写江南景色的神奇和美丽,容易落套,难以讨好。于是,他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心灵感受,间接地来描绘它,让读者去发挥想象力,进行审美再创造。
诗人是这样来描绘秋日的江南的:城市,“花团锦绣”,“使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水乡,“风光明媚”,“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唱也显得苍白”。面对令人心醉的江南美景,诗人感到羞愧的是:“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汇”——任何美好的形容词都相形见绌。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诗人认为,“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更何况展现在诗人眼前的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迷人春光,而是江天一碧、寥廓万里的江南秋色!而且诗人是“来也匆匆,去又匆匆,”未经仔细观赏,就感到它的美景已经”一千倍地超过了自己的想象”。诗人声言,收入他的眼底的,也只是江南“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不言而喻,江南的春色定然远胜秋景无疑。
诗人在这里巧妙而又别具匠心的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讴歌了江南美景。“最美丽的画卷”是美的,“传诵千古的绝唱”也是美的,“幻想”中的“天堂”更是美的;可是比起江南来就都“失去了颜色”,“显得苍白”。而如此“神奇美妙”的江南,还只不过是“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至于那“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三月,该是何等美丽,只好请读者去想象了。层层作比,步步反衬,把个江南写得美不可言。这就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理想进行补充和创造,从而拓宽了作品的艺术空间。
然而,此时此刻,牵惹诗人情怀的不仅仅是江南的美景,而是由江南联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辽阔无边的大戈壁。诗人要把江南的一棵草带到戈壁滩,要“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 至此,诗人的澎湃激情得以升华。江南的胜似天堂的美景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江南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那么,同样勤劳的戈壁滩和整个塞北的人民,也定然会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创造出新的胜过“苏杭”的“天堂”!
如果说,诗人尽情礼赞江南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那么,他呼吁改变塞北的沙漠,则显示出他对实现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塞北沙漠也许是当时面对的现实写照;而江南美景或许就是未来奋斗的理想象征!
-
《家乡)(饶孟侃)
[2019-05-13]
-
《宝马(原诗略))(孙毓棠)
[2019-05-13]
-
《孤山听雨)(记八月一日之游)(俞平伯)
[2019-05-13]
-
《季候)(邵洵美)
[2019-05-13]
-
《媚态观音)(孙静轩)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