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周良沛)
《珍珠·周良沛》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光明,
牢黑得不知道自己可有眼睛,
一天,放风开禁,打开窗门,
反被阳光突然戳得眼花头晕。
我一直——等,等,等,
我总是——信,信,信,
相信地上的房子都能打开窗门,
等见到阳光不会眼花头晕。
像沙在珠蚌里磨磨磨,
像珠在蚌沙里滚滚滚,
在等得难熬中,还等,
在信得难以相信中,还信。
对同志友爱,对长者尊敬,
有难相互支持,只有一片真心,
流逝的岁月,当人遇不幸,
时光只像珠沙磨珠磨得越珍。
最终,它只能是无价的,
生活的信念,真理的追求,
璀璨纯净的感情——
一颗真的珠,真的心……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1979年3月访问海南岛的珍珠养殖场,珍珠艰难的生长过程激发了他的灵感,并由此联想到人在长期的逆境和等待中情感的磨炼。于是,他以珍珠喻人,写下了这首讴歌人在苦难中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的抒情诗篇。
全诗分五节。第一节描写珍珠长久的水下生活和今天的喜见天日。这是黑暗与光明对比鲜明的两个世界、两种生活。作者把珠蚌比作黑牢,“黑得不知道自己可有眼睛”,既夸张又真实,眼睛由于久不使用而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作者又将珍珠的取出喻为“放风开禁”,“反被阳光突然戳得眼花头晕”,既写出光明之强烈,又表现了习惯于黑暗的眼睛不能适应光明。以眼睛的感觉功能为线索,以黑与亮、禁与放为对比,这一节诗描绘了珍珠命运的变化,隐喻着粉碎“四人帮”后生活出现的历史性转折。第二、第三节诗围绕着珍珠在长期的黑暗生活中两个主要的心理活动,即等待和信念,表现了它坚韧和执著的思想性格。两节诗各有侧重。第二节通过“一直”、“总是”的时间性状语和“等,等,等”、“信,信,信”的反复手法运用,突出了时间之长和感情的执著;第三节则以两个“难”字(难熬中,难以相信中)和两个“还”字(还等,还信)的强调,反映出境遇之艰难与信念之坚韧。第四、第五两节是全诗的最后部分,主要点明了“等”与“信”的具体人生内蕴,并赞美了它的情感和个性价值。这两节诗之间是具体与一般、铺垫与升华的关系。第四节将等待与信念具体化,表明了正常合理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对同志友爱,对长者尊敬,有难相互支持,只有一片真心。”这一理想和愿望是很有针对性的,它渗透着对“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扩大化所造成的病态社会现象的批判意识。第五节把珍珠的高尚品格上升到追求真理的人生高度加以认识和讴歌,点出了全诗的题旨:“一颗真的珠,真的心,”即借珠喻人,赞美人在苦难中结晶的纯净、真诚、无价的情感。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人和珠之间的对应描写及互为喻比。一方面,作者大量运用明喻修辞手法,如“像沙在珠蚌里磨磨磨,像珠在蚌沙里滚滚滚”,“时光只像珠沙磨珠磨得越珍”,从而在人珠之间建构起想象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作品又贯穿着拟人化手法,将珍珠的生成过程和外部特征充分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和品质,如用“放风开禁,打开窗门”写珠从蚌壳内取出,以“眼花头晕”写珠的感觉,通过“等”与“信”表现珠的思想活动。以珠喻人的艺术构思,使本诗具有巨量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从珠的生成环境,可以联想到人在“文革”十年中的命运和情感经历,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悟到苦难与心灵净化的辩证哲理。此外,本诗在反复和排比手法的运用上也较为成功。前者如等等等,信信信,磨磨磨,滚滚滚,强化了情感的浓度和表现的力度;后者使诗句显得整齐匀称,造成一定的气势,易于诵读。
-
《家乡)(饶孟侃)
[2019-05-13]
-
《宝马(原诗略))(孙毓棠)
[2019-05-13]
-
《孤山听雨)(记八月一日之游)(俞平伯)
[2019-05-13]
-
《季候)(邵洵美)
[2019-05-13]
-
《媚态观音)(孙静轩)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