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见》
载见辟王①,初次朝见周天王,
曰求厥章②。要求车服合典章
龙旂阳阳③,交龙大旗真漂亮,
和铃央央④。旗铃和着车铃响。
鞗革有鸧⑤,皮制笼头铜饰光,
休有烈光⑥。美丽辉煌好派场。
率见昭考⑦,率领谒见武王庙,
以孝以享⑧,尽孝献祭请安享,
以介眉寿⑨,祈求众人长寿考,
永言保之⑩。永远保佑子孙好。
思皇多祜(11),君王多福万事佳,
烈文辟公(12),有功有德的诸侯,
绥以多福(13),安享太平又得福,
俾缉熙于纯嘏(14)。使国家光明更伟大。
[注释] ①辟:国君。②曰:语助词。求厥章:孔颖达以为是指诸侯“内修诸己,自求礼仪车服文章,使不失法度”。厥,其。章,文章,指礼乐法度。③龙旂:“交龙为旂。”(《诗毛氏传疏》)即绘有两龙蟠结的旗子。 阳阳:色彩鲜明的样子。④和铃:《毛传》说“和在轼前,铃在旗上”,和亦铃。央央:铃声。⑤鞗(tiao)革:皮制的铜饰马笼头。有鸧(qiang):即鸧鸧,《郑笺》释为“金饰貌”。⑥休:美。烈:明亮。⑦昭考:指周武王。周制,王七庙,太祖居中,在东三庙为昭,在西三庙为穆。武王庙当东为昭。⑧享:献祭。⑨介:求。⑩言:语助词。(11)思:语助词。皇:君主,指成王。祜:福。(12)烈:功业。文:文德。辟公:指诸侯。(13)绥:安。(14)俾:使。缉熙:光明。纯嘏:陈奂说“纯、嘏,皆大也。”
[赏析] 《毛诗正义》说本诗是“诸侯始见武王庙之乐歌也”,这是根据《诗序》“诸侯始见乎武王庙”而来。关于诸侯始见武王庙在何年,旧说颇不同,要而言之,约有三说:唐孔颖达说:“周公居摄七年而归政成王。成王即政,诸侯来朝,于是乎率之以祭武王之庙,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毛诗正义》)明郝敬说本诗是成王刚即位,“初见诸侯,率之以祭武王庙之乐歌也。”(《毛诗原解》)陈奂说:“成王之世,武王庙为祢庙(父庙)。武王主丧毕(指成王除丧服)入祢庙,而诸侯于是乎见之。此其乐歌也。”(《诗毛氏传疏》)如果把本诗头句“载见”释为“始见”,则以后一说为胜。因为孔说把诸侯始见成王时间推得过迟,于情理难合,前人已有辩说;郝敬说亦难从,因为成王初即位时曾发生严重内乱,短时间不大可能举行如此大典。因此,按照古代礼制,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推算,本诗可能作于成王三年左右。
本篇共十四句:前六句叙述诸侯第一次朝见周成王的隆重仪式。诗人着重描述诸侯仪仗之盛,因为是首次觐见,诸侯们要求自己的车服礼仪完全符合周王朝的法度。他们去觐见时,打着绘有两龙蟠结图案的大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色彩明丽;旗杆顶端挂着九个响铃(参见《诗毛氏传疏》),随着大旗的飘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与车子行进时车铃声相应和,组成了一支和谐的乐曲。那驾车的高头大马,套着皮制的马笼头,末端镶着铜饰,亮得耀眼,威武壮美,气势非凡。孔颖达说本诗“《序》唯言始见于武王之庙,不言始见成王者,以作者美其助祭,不美其朝王,主意于见庙,故《序》特言之”(《毛诗正义》。后八句写成王率领众诸侯助祭。后半写法与前半不同,诗人没有描写祭祀武王的庞大场面,而重心放在叙述祭祀求寿求福上。诗人先祝颂成王由此得到长寿多福,子孙永保;再希望诸侯们也由此得福享受太平,最后以长句收束,颂扬王朝在先王的保佑下更加光明伟大。方玉润引《诗经传说汇纂》说:“成王新即政,率是百辟见于昭庙,以隆孝享。一以显耆定(达到安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揭示了周成王首次接见诸侯并举行祭祀武王大典的政治目的,供阅读本诗参考。
本篇用韵复杂,前六句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七、九、十等三句一韵,第十句韵脚在“保”字上;八句与前六句同韵,在结构上使诗前后两部分相钩连,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后四句又改用间隔韵,十一句与末句相押,十二、十三句不押韵。译文保留了原诗的押韵形式。
曰求厥章②。要求车服合典章
龙旂阳阳③,交龙大旗真漂亮,
和铃央央④。旗铃和着车铃响。
鞗革有鸧⑤,皮制笼头铜饰光,
休有烈光⑥。美丽辉煌好派场。
率见昭考⑦,率领谒见武王庙,
以孝以享⑧,尽孝献祭请安享,
以介眉寿⑨,祈求众人长寿考,
永言保之⑩。永远保佑子孙好。
思皇多祜(11),君王多福万事佳,
烈文辟公(12),有功有德的诸侯,
绥以多福(13),安享太平又得福,
俾缉熙于纯嘏(14)。使国家光明更伟大。
[注释] ①辟:国君。②曰:语助词。求厥章:孔颖达以为是指诸侯“内修诸己,自求礼仪车服文章,使不失法度”。厥,其。章,文章,指礼乐法度。③龙旂:“交龙为旂。”(《诗毛氏传疏》)即绘有两龙蟠结的旗子。 阳阳:色彩鲜明的样子。④和铃:《毛传》说“和在轼前,铃在旗上”,和亦铃。央央:铃声。⑤鞗(tiao)革:皮制的铜饰马笼头。有鸧(qiang):即鸧鸧,《郑笺》释为“金饰貌”。⑥休:美。烈:明亮。⑦昭考:指周武王。周制,王七庙,太祖居中,在东三庙为昭,在西三庙为穆。武王庙当东为昭。⑧享:献祭。⑨介:求。⑩言:语助词。(11)思:语助词。皇:君主,指成王。祜:福。(12)烈:功业。文:文德。辟公:指诸侯。(13)绥:安。(14)俾:使。缉熙:光明。纯嘏:陈奂说“纯、嘏,皆大也。”
[赏析] 《毛诗正义》说本诗是“诸侯始见武王庙之乐歌也”,这是根据《诗序》“诸侯始见乎武王庙”而来。关于诸侯始见武王庙在何年,旧说颇不同,要而言之,约有三说:唐孔颖达说:“周公居摄七年而归政成王。成王即政,诸侯来朝,于是乎率之以祭武王之庙,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毛诗正义》)明郝敬说本诗是成王刚即位,“初见诸侯,率之以祭武王庙之乐歌也。”(《毛诗原解》)陈奂说:“成王之世,武王庙为祢庙(父庙)。武王主丧毕(指成王除丧服)入祢庙,而诸侯于是乎见之。此其乐歌也。”(《诗毛氏传疏》)如果把本诗头句“载见”释为“始见”,则以后一说为胜。因为孔说把诸侯始见成王时间推得过迟,于情理难合,前人已有辩说;郝敬说亦难从,因为成王初即位时曾发生严重内乱,短时间不大可能举行如此大典。因此,按照古代礼制,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推算,本诗可能作于成王三年左右。
本篇共十四句:前六句叙述诸侯第一次朝见周成王的隆重仪式。诗人着重描述诸侯仪仗之盛,因为是首次觐见,诸侯们要求自己的车服礼仪完全符合周王朝的法度。他们去觐见时,打着绘有两龙蟠结图案的大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色彩明丽;旗杆顶端挂着九个响铃(参见《诗毛氏传疏》),随着大旗的飘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与车子行进时车铃声相应和,组成了一支和谐的乐曲。那驾车的高头大马,套着皮制的马笼头,末端镶着铜饰,亮得耀眼,威武壮美,气势非凡。孔颖达说本诗“《序》唯言始见于武王之庙,不言始见成王者,以作者美其助祭,不美其朝王,主意于见庙,故《序》特言之”(《毛诗正义》。后八句写成王率领众诸侯助祭。后半写法与前半不同,诗人没有描写祭祀武王的庞大场面,而重心放在叙述祭祀求寿求福上。诗人先祝颂成王由此得到长寿多福,子孙永保;再希望诸侯们也由此得福享受太平,最后以长句收束,颂扬王朝在先王的保佑下更加光明伟大。方玉润引《诗经传说汇纂》说:“成王新即政,率是百辟见于昭庙,以隆孝享。一以显耆定(达到安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揭示了周成王首次接见诸侯并举行祭祀武王大典的政治目的,供阅读本诗参考。
本篇用韵复杂,前六句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七、九、十等三句一韵,第十句韵脚在“保”字上;八句与前六句同韵,在结构上使诗前后两部分相钩连,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后四句又改用间隔韵,十一句与末句相押,十二、十三句不押韵。译文保留了原诗的押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