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
白华菅兮①,菅草细细开白花,
白茅束兮②。白茅紧紧捆着它。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独兮。使我空房度年华。
英英白云,天上白云降甘露,
露彼营茅。地下菅茅受润濡。
天步艰难,怨我命运太不济,
之子不犹。恨他白云还不如。
滮池北流③,滮池水啊向北流,
浸彼稻田。灌得稻田绿油油。
啸歌伤怀,边哭边唱心伤痛,
念彼硕人。冤家还在我心头。
樵彼桑薪,桑枝本是好柴薪,
卬烘于煁④。我烧行灶来暖身。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鼓钟于宫,宫廷里面敲大钟,
声闻于外。钟声总要传出宫。
念子懆懆⑤,想你想得心不安,
视我迈迈⑥。你却对我怒冲冲。
有鹙在梁⑦,秃鹙堰边把鱼吞,
有鹤在林。白鹤挨饿在树林。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鸳鸯在梁,堰上鸳鸯雌伴雄,
戢其左翼⑧。嘴巴插在左翼中。
之子无良,可恨这人没良心,
二三其德。三心两意爱新宠。
有扁斯石,扁平垫石地上摆,
履之卑兮。石头虽贱他常踩。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疧兮⑨。忧思成病将我害。
[注释] ①菅(jian):茅的一种,又名芦芒。②束:捆。③滮(biao):古水名,在今西安市北。④卬(ang):我,女子自称。煁(shen):可以移动的行灶。⑤懆(cao)懆:忧愁的样子。⑥迈迈:疏远不顾之态。⑦鹙(qiu):水鸟,又名秃鹙。⑧戢:收敛。⑨疧(qi):忧愁而病。
[赏析] 这是贵族的弃妇所写的一首怨诗。诗中所写的弃妇,前人认为是周幽王的申后。但是,《诗序》又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周幽王得褒姒而黜申后,诗中所写为申后之怨,从诗的内容看,似为申后所作,不像周人为之而作的口气。方玉润《诗经原始》直接标为“申后自伤被黜也”,可备一说。但在古代的社会里,痴情女子薄情郎,几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通病,因此,我们在解说此诗时,也不必过于拘泥,如把它看成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女子失恋诗,那么,该诗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就更为深刻。
全诗共有八章。
第一章,是以菅茅皆相亲相束为用,兴起夫妇亦应相须为活。野地里的菅草开着白花,用那白茅草把它捆起来,菅草与白茅都是相互为用,彼此相亲相爱。白华之白,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白茅之束,象征着缠绵的情意。在召南的《野有死麕》一诗中,有“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的句子,亦有此种含义,说明恋情之深。作为夫妇亦应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即使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以沫相濡,渡过难关。但是,现在她的丈夫遗弃了她,离她远远的再也不能团聚了,还谈什么柔情蜜意。诗的开篇,就以物喻人,揭示题旨,使人看到物性与人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令人心悸的爱情悲剧。
第二章,是以白云覆露营茅而同蒙庇荫,反兴起“天步艰难”的人生不幸。白云阴阴遮满天,遍盖菅茅无私偏,物理犹能一视同仁,没有一点偏爱,而人之命运则不如物,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既然结为夫妻,就应同舟共济,祸难与共,谁知丈夫中途悖理抛弃了妻子,实在叫人焦心。白云能够公平地“露彼菅茅”,皆蒙润泽之恩,而人却偏私无情,随便嫌弃,造成“天步艰难”。朱熹说得好:“言云之泽物,无微不被。今时运艰难,而之子不图,不如白云之露菅茅也。”(《诗集传》)诗的女主人公,把自己所遭的不幸,而归之为天运,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深。有形之生活而迫人去寻觅无形之天运,其在人物必已卷入生活涡流之中心深处,才会发出如此凄怆的悲鸣。
第三章,是以池水灌溉禾稻生长状况,反兴丈夫无恩泽于妻而哀,滮池的水向北慢慢地流,灌溉了万顷稻田,而人的恩泽不能持久,却做出负心之事,作为受害之人的妻子,怎能不“啸歌伤怀”,尽管是被丈夫抛弃,但是有心的妻子仍是“念彼硕人”,从内心的深处怀念丈夫,可见其心地善良,贤淑之形跃然纸上。《郑笺》云:“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此段在写作手法上,仍是以物喻人,更显出人不如物,而人情的世态炎凉,自然不言自明。其“啸歌伤怀”之句,尤能激人深沉思索。她的长歌当哭,更加伤心哀怨。美丽的忧伤,含情的惆怅,造成 一种浓重的凄婉氛围,从而抒发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痛苦之情。
第四章,是以桑薪烘煁为无釜之炊,兴起妇人失宠被弃的悲苦之愁。桑树柴本是用来烧锅做饭,现在却用以烘煁,是失其所用。而桑树又是女工最贵之木,伐以为薪就更是贵贱颠倒了。同时,在《诗经》中,“翘翘错薪”(《汉广》),“析薪如之何”(《南山》)和“绸缪束薪”(《绸缪》)等句,都是以薪兴起婚嫁之美满,此诗中烧薪,自然是说婚嫁之不幸。她已被丈夫抛弃了,心里万分难过悲伤,受尽了感情上的煎熬。其受煎熬原因,心中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她说:“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硕人是指她的绝情丈夫,亦即她所怨恨的目标。称其为硕人,而不说是微子,说明其恋情尚未完全死灭。另外,崔述说:“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等语,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转引自《诗经直解》)由此亦可证明,此诗不必硬是定为申后所作,而是一般的贵族弃妇词。
第五章,是以钟鼓之声皆远闻于外,兴起妇人被弃而众人皆知。宫廷中敲起了钟鼓之声,那声音必然是传到很远的地方,而丈夫弃妻的家丑,也必然是不断外扬。她只要一想起这件丑闻,总是感到“念子懆懆,视我迈迈”的场景,就像浮现在眼前一样令人难耐。对方的“迈迈”嘴脸,自己的“懆懆”心境,两相对比,无不令人心焦。尽管已经被弃,仍然还要“念子懆懆”,足见其心地善良,而其不该被离弃亦自不殆说。
第六章,是以鹤鹙失所易位,兴起弃妇的无家可归之苦。鹤与鹙都是以鱼类为食物,鹙性贪而恶,能独占鱼梁,而鹤性柔而善,被驱至树林,鹙饱鹤饿,很不公平。由此而兴起丈夫只重新欢,却抛弃了旧妇,实际上是近恶而远善,笔触所指,无不令人发指。后二句“维彼硕人,实劳我心”,与四章结尾相同,但不嫌重复,却给人感到富有 一唱三叹的韵味。因为弃妇在极度怨愤之时,重说其苦,必能引起他人的恻隐之心。清人邹肇敏说:“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自《诗经原始》)在《邶风·谷风》一诗中,那位弃妇在丈夫“宴尔新婚,不我屑以”的时候,曾经怒斥道:“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意即“别到我的鱼坝来,别把鱼篓再乱开”)细味此章,亦含有这个意思,互相参读,是很有帮助的。
第七章,是以鸳鸯相爱而适得其所,反兴丈夫不良而“ 二三其德”。鸳鸯是一种体小于鸭的水鸟,总是雌雄偶居不离,人们总是用以比喻夫妇关系,所以小雅中的《鸳鸯》一诗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意即鸳鸯双飞不分开,用网用罗捕回来)本章以鸳鸯兴起,的确是意味深长。“鸳鸯在梁”,是说鸳鸯雄雌相伴,在河梁上嬉戏;“戢其左翼”,是说其得到了适合的休息场所,然后联系到人,反而是存心不良,“ 二三其德”。鸳鸯能偶居而得其所止,从不三心二意,而人却爱情不专一,连鸟都不如。正如朱熹所说:“二三其德,则鸳鸯之不如也。”(《诗集传》)《卫风》的《氓》中亦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句子,可见古代社会上“二三其德”的现象,是颇为习见的。
第八章,是以扁石为人践踏而愈卑下,兴起妇人被黜之后而愈悲苦。本章是说:“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者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诗集传》)扁石是古代登车时的垫脚石,即如今之马台石。诗以习见的扁石为喻,说明丈夫已经离弃了她,使其身处卑微地位,因而促使心病暴发,充分揭露了负心男子的寡情无义,并表明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今人余冠英先生说:“人踏在卑石上也不能高。诗中女主人公似疑丈夫别有所爱,以扁石喻自己的情敌。比之为扁石,意思是说那也不是什么高枝儿,为什么丈夫要向那里去呢?”(《诗经选译》)这样的解说,亦颇有道理,姑录以备考。
本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博喻多譬。诗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这样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例如,诗中八章凡八比。一比菅茅相束为用,喻夫妇应相须为生;二比白云同蒙庇荫,喻夫恩不宜有偏;三比池水普灌良田,喻夫无恩泽于妻;四比供应无釜之炊,喻失宠被弃之苦;五比钟鼓声闻于外,喻废妻众人皆知;六比鹤鹙失所易位,喻弃妇无家可归;七比鸳鸯相爱,喻夫妇反目为仇;八比尊卑异蹈,喻弃妇被黜尤苦。总之,用了这么多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因而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极富表现力。此外,本诗善于创造意境,着意渲染风景画,使人感到意趣盎然。“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皆各自成象,宛然是两幅色彩鲜丽的风景图画。“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亦是融象为境,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白茅束兮②。白茅紧紧捆着它。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独兮。使我空房度年华。
英英白云,天上白云降甘露,
露彼营茅。地下菅茅受润濡。
天步艰难,怨我命运太不济,
之子不犹。恨他白云还不如。
滮池北流③,滮池水啊向北流,
浸彼稻田。灌得稻田绿油油。
啸歌伤怀,边哭边唱心伤痛,
念彼硕人。冤家还在我心头。
樵彼桑薪,桑枝本是好柴薪,
卬烘于煁④。我烧行灶来暖身。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鼓钟于宫,宫廷里面敲大钟,
声闻于外。钟声总要传出宫。
念子懆懆⑤,想你想得心不安,
视我迈迈⑥。你却对我怒冲冲。
有鹙在梁⑦,秃鹙堰边把鱼吞,
有鹤在林。白鹤挨饿在树林。
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壮健人,
实劳我心。实在煎熬我的心。
鸳鸯在梁,堰上鸳鸯雌伴雄,
戢其左翼⑧。嘴巴插在左翼中。
之子无良,可恨这人没良心,
二三其德。三心两意爱新宠。
有扁斯石,扁平垫石地上摆,
履之卑兮。石头虽贱他常踩。
之子之远,恨他变心抛弃我,
俾我疧兮⑨。忧思成病将我害。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菅(jian):茅的一种,又名芦芒。②束:捆。③滮(biao):古水名,在今西安市北。④卬(ang):我,女子自称。煁(shen):可以移动的行灶。⑤懆(cao)懆:忧愁的样子。⑥迈迈:疏远不顾之态。⑦鹙(qiu):水鸟,又名秃鹙。⑧戢:收敛。⑨疧(qi):忧愁而病。
[赏析] 这是贵族的弃妇所写的一首怨诗。诗中所写的弃妇,前人认为是周幽王的申后。但是,《诗序》又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周幽王得褒姒而黜申后,诗中所写为申后之怨,从诗的内容看,似为申后所作,不像周人为之而作的口气。方玉润《诗经原始》直接标为“申后自伤被黜也”,可备一说。但在古代的社会里,痴情女子薄情郎,几乎成了现实生活中的通病,因此,我们在解说此诗时,也不必过于拘泥,如把它看成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女子失恋诗,那么,该诗所反映的社会意义就更为深刻。
全诗共有八章。
第一章,是以菅茅皆相亲相束为用,兴起夫妇亦应相须为活。野地里的菅草开着白花,用那白茅草把它捆起来,菅草与白茅都是相互为用,彼此相亲相爱。白华之白,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白茅之束,象征着缠绵的情意。在召南的《野有死麕》一诗中,有“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的句子,亦有此种含义,说明恋情之深。作为夫妇亦应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即使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以沫相濡,渡过难关。但是,现在她的丈夫遗弃了她,离她远远的再也不能团聚了,还谈什么柔情蜜意。诗的开篇,就以物喻人,揭示题旨,使人看到物性与人性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令人心悸的爱情悲剧。
第二章,是以白云覆露营茅而同蒙庇荫,反兴起“天步艰难”的人生不幸。白云阴阴遮满天,遍盖菅茅无私偏,物理犹能一视同仁,没有一点偏爱,而人之命运则不如物,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既然结为夫妻,就应同舟共济,祸难与共,谁知丈夫中途悖理抛弃了妻子,实在叫人焦心。白云能够公平地“露彼菅茅”,皆蒙润泽之恩,而人却偏私无情,随便嫌弃,造成“天步艰难”。朱熹说得好:“言云之泽物,无微不被。今时运艰难,而之子不图,不如白云之露菅茅也。”(《诗集传》)诗的女主人公,把自己所遭的不幸,而归之为天运,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深。有形之生活而迫人去寻觅无形之天运,其在人物必已卷入生活涡流之中心深处,才会发出如此凄怆的悲鸣。
第三章,是以池水灌溉禾稻生长状况,反兴丈夫无恩泽于妻而哀,滮池的水向北慢慢地流,灌溉了万顷稻田,而人的恩泽不能持久,却做出负心之事,作为受害之人的妻子,怎能不“啸歌伤怀”,尽管是被丈夫抛弃,但是有心的妻子仍是“念彼硕人”,从内心的深处怀念丈夫,可见其心地善良,贤淑之形跃然纸上。《郑笺》云:“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意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此段在写作手法上,仍是以物喻人,更显出人不如物,而人情的世态炎凉,自然不言自明。其“啸歌伤怀”之句,尤能激人深沉思索。她的长歌当哭,更加伤心哀怨。美丽的忧伤,含情的惆怅,造成 一种浓重的凄婉氛围,从而抒发了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痛苦之情。
第四章,是以桑薪烘煁为无釜之炊,兴起妇人失宠被弃的悲苦之愁。桑树柴本是用来烧锅做饭,现在却用以烘煁,是失其所用。而桑树又是女工最贵之木,伐以为薪就更是贵贱颠倒了。同时,在《诗经》中,“翘翘错薪”(《汉广》),“析薪如之何”(《南山》)和“绸缪束薪”(《绸缪》)等句,都是以薪兴起婚嫁之美满,此诗中烧薪,自然是说婚嫁之不幸。她已被丈夫抛弃了,心里万分难过悲伤,受尽了感情上的煎熬。其受煎熬原因,心中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她说:“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硕人是指她的绝情丈夫,亦即她所怨恨的目标。称其为硕人,而不说是微子,说明其恋情尚未完全死灭。另外,崔述说:“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等语,皆似里巷人之言,不类王后语气。”(转引自《诗经直解》)由此亦可证明,此诗不必硬是定为申后所作,而是一般的贵族弃妇词。
第五章,是以钟鼓之声皆远闻于外,兴起妇人被弃而众人皆知。宫廷中敲起了钟鼓之声,那声音必然是传到很远的地方,而丈夫弃妻的家丑,也必然是不断外扬。她只要一想起这件丑闻,总是感到“念子懆懆,视我迈迈”的场景,就像浮现在眼前一样令人难耐。对方的“迈迈”嘴脸,自己的“懆懆”心境,两相对比,无不令人心焦。尽管已经被弃,仍然还要“念子懆懆”,足见其心地善良,而其不该被离弃亦自不殆说。
第六章,是以鹤鹙失所易位,兴起弃妇的无家可归之苦。鹤与鹙都是以鱼类为食物,鹙性贪而恶,能独占鱼梁,而鹤性柔而善,被驱至树林,鹙饱鹤饿,很不公平。由此而兴起丈夫只重新欢,却抛弃了旧妇,实际上是近恶而远善,笔触所指,无不令人发指。后二句“维彼硕人,实劳我心”,与四章结尾相同,但不嫌重复,却给人感到富有 一唱三叹的韵味。因为弃妇在极度怨愤之时,重说其苦,必能引起他人的恻隐之心。清人邹肇敏说:“观于宫、于外、在梁、在林之咏,亦如后世之赋《长门》耳。”(转引自《诗经原始》)在《邶风·谷风》一诗中,那位弃妇在丈夫“宴尔新婚,不我屑以”的时候,曾经怒斥道:“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意即“别到我的鱼坝来,别把鱼篓再乱开”)细味此章,亦含有这个意思,互相参读,是很有帮助的。
第七章,是以鸳鸯相爱而适得其所,反兴丈夫不良而“ 二三其德”。鸳鸯是一种体小于鸭的水鸟,总是雌雄偶居不离,人们总是用以比喻夫妇关系,所以小雅中的《鸳鸯》一诗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意即鸳鸯双飞不分开,用网用罗捕回来)本章以鸳鸯兴起,的确是意味深长。“鸳鸯在梁”,是说鸳鸯雄雌相伴,在河梁上嬉戏;“戢其左翼”,是说其得到了适合的休息场所,然后联系到人,反而是存心不良,“ 二三其德”。鸳鸯能偶居而得其所止,从不三心二意,而人却爱情不专一,连鸟都不如。正如朱熹所说:“二三其德,则鸳鸯之不如也。”(《诗集传》)《卫风》的《氓》中亦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句子,可见古代社会上“二三其德”的现象,是颇为习见的。
第八章,是以扁石为人践踏而愈卑下,兴起妇人被黜之后而愈悲苦。本章是说:“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者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诗集传》)扁石是古代登车时的垫脚石,即如今之马台石。诗以习见的扁石为喻,说明丈夫已经离弃了她,使其身处卑微地位,因而促使心病暴发,充分揭露了负心男子的寡情无义,并表明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今人余冠英先生说:“人踏在卑石上也不能高。诗中女主人公似疑丈夫别有所爱,以扁石喻自己的情敌。比之为扁石,意思是说那也不是什么高枝儿,为什么丈夫要向那里去呢?”(《诗经选译》)这样的解说,亦颇有道理,姑录以备考。
本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博喻多譬。诗以多种多样的比喻,来说明问题。这样就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例如,诗中八章凡八比。一比菅茅相束为用,喻夫妇应相须为生;二比白云同蒙庇荫,喻夫恩不宜有偏;三比池水普灌良田,喻夫无恩泽于妻;四比供应无釜之炊,喻失宠被弃之苦;五比钟鼓声闻于外,喻废妻众人皆知;六比鹤鹙失所易位,喻弃妇无家可归;七比鸳鸯相爱,喻夫妇反目为仇;八比尊卑异蹈,喻弃妇被黜尤苦。总之,用了这么多的比喻,从各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因而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极富表现力。此外,本诗善于创造意境,着意渲染风景画,使人感到意趣盎然。“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皆各自成象,宛然是两幅色彩鲜丽的风景图画。“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亦是融象为境,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