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聊》
椒聊之实,花椒串串挂树上,
蕃衍盈升①。结子繁盛满升量。
彼其之子,这位妇人子孙多,
硕大无朋②。身材高大称无双。
椒聊且③! 花椒一囊囊!
远条且! 远闻扑鼻香!
椒聊之实,花椒串串已成熟,
蕃衍盈匊④。结子繁盛捧不够。
彼其之子,这位妇人子孙多,
实大且笃。身材高大又肥厚。
椒聊且! 花椒一兜兜!
远条且! 远远暗香透!
[注释] ①蕃衍:为繁殖众多之意。②无朋:无比。③且(ju):语助词。④匊:古掬字,即两手合捧。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妇人多子的诗。花椒多子,果实红色,用以比喻 多子而美好,是至为恰当的。中国古代有多子多福的思想意识,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多子,是值得祝贺的。由于《诗经》的影响,汉代便沿用椒房这个名词,来称皇后居住的房屋,取其多子而吉祥之意。《诗序》中说:“椒聊,刺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说这首诗是桓叔在曲沃日益强盛,预知其子孙必将占有晋国,显然是没有道理的。甚至正统思想相当严重的朱熹,也不敢轻易苟同此说,认为此诗“不知其所指”(《诗集传》)。又说:“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诗序辨说》)尽管清人方玉润斩钉截铁地说:“此诗为沃盛晋弱而发无疑。”(《诗经原始》)但今人蓝菊荪却认为不妥,他说:“我推敲再三,仍怀疑是民间产品,大概是一支贺歌吧。”(《诗经国风今译》)的确,它是一支饶有民间风采的贺歌,有人说是赞扬魁梧忠厚的人,这大约是根据“硕大无朋”、“实大且笃”的诗句而加以发挥的,只要从全诗的基调看,就可以明显地知道不是如此,而确定无疑的是在赞美多子的女性,即诗中所说的“彼”。“硕大无朋”的美称,是就妇人所生之子而言的,不能作错误的理解。
第一章是说妇人所生的儿子很多,并且都长得很魁梧。诗是从比兴入手的,所以朱熹说是“兴而比也”(《诗集传》)。意即以“椒”的多子与“聊”的高大,来比喻妇人多子与子的魁梧。朱熹在《诗集传》中注道:“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其实味辛而香烈。”可见花椒不仅有多子的特征,而且有香烈的优点。“聊”字旧说以为是语助词,看来与文理不合。按《尔雅》所注:“机,檕梅。朻者,聊。”檕梅者名机,其朻者名聊。《说文》中说“朻”是“高木也”,可知聊是朻之高木。清人姚际恒也曾认为“此说是”(转引自《诗经原始》)。把“椒”与“聊”解释为两种并列的植物,一取其多子,一取其高大,与诗义完全相合。“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说椒聊的果实,繁盛众多,已装满了一升。从这一植物的生态说起,来象征妇人生子之多,是非常妥帖的。紧接着又顺理成章地说:“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使得彼此关系自然地协调起来了。这样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体现了诗歌要用形象思维的特点。因为比兴能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两句的意思是说,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她生了许多儿子,每个儿子都长得高大魁梧,简直是无与伦比。最后又借赞美椒聊,而歌颂主人公的功绩。“椒聊且! 远条且!”是高度赞扬椒聊为树中之精英,其枝叶茂盛面目香气袭人,寄托了诗人的无比崇敬之情。
第二章是说妇人所生的儿子很多,并且都很忠厚笃实。这一章基本上是前章的重复,只是转了一次韵,换了三个字,从另一侧面来表现诗的意思。前章主要是从外貌来描写人物形象,此章则是从心理来描写思想品格。“椒聊之实,蕃衍盈匊。”是说椒聊的子长得繁茂而结实,摘下它的果实竟然一捧也捧不完,自然是很多的了。“盈升”与“盈匊”,都是用具体的形象,极言数量之多,使得诗中充满生活的情趣。而“彼其之子”的“实大且笃”,是承接上文更向理念深入一层。“大”是形象,即前段所说的“硕大无朋”;“笃”是品格,说人物的形象高大,并且品格笃厚。这样既有外形描绘,又有心理刻画,算是把人物写活了,赋予他生命的力量。关于“笃”字的解释,不少人是从外形着眼的。其实“笃”是就思想意识而言,朱熹注道:“笃,厚也。”(《诗集传》)即为笃厚忠诚之意。《易·大畜》谓:“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云:“笃前人成烈。”这些都是从思想品性说的,几乎没有“肥硕”或“肥胖”的意思。最后两句,是乐章的重复,形成余音缭绕的尾声,于诗意又深入一层,加强表达诗人的炽烈感情,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样的尾声,诗歌的形式更完整,读起来也感到韵味无穷,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本诗在艺术上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全诗充溢着炽烈的感情。这种感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浓郁。一方面,作者采用重章复句,加强表达感情的艺术效果。全诗两章之间只有三字不同,其余全是重复演唱,但读起来却不觉得多余,反而从感情的波涛中泛起更为奇幻的涟漪,这就是重复所产生的艺术力量。结尾的“椒聊且! 远条且”,看似赞美椒聊的枝高叶茂,实际是反拍题旨,转出别意。读者会感到椒聊的崇高硕大,正是妇人形象的升华,亦是其子品格的外化。有了这样的妇人及其子,于国于家都是很有希望的。这就是尾声的弦外音,题外旨。正如吴闿生所说:“章末二句吟叹淫溢,含意无穷。忧深思远之旨,一于弦外寄之。”(《诗义会通》)吴氏所言,乃为“即所以刺昭公之微弱,亦犹陈古所以刺今也”(《毛诗紬义》)。但我们引以证明上述观念,仍是有其无可辩驳的力量。此外,本诗的炼字工夫,亦是值得称赞的。《文心雕龙·炼字》中说:“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个字用得好,能点铁成金,否则将会功亏一篑。本诗中的“匊”字,不仅形容其子之多,而且有形象化的动态。再说“笃”字,反映了人物的灵魂深处,使得所塑造的形象更为丰满。这样炼字的妙处,在艺术上产生了特殊的功效。
蕃衍盈升①。结子繁盛满升量。
彼其之子,这位妇人子孙多,
硕大无朋②。身材高大称无双。
椒聊且③! 花椒一囊囊!
远条且! 远闻扑鼻香!
椒聊之实,花椒串串已成熟,
蕃衍盈匊④。结子繁盛捧不够。
彼其之子,这位妇人子孙多,
实大且笃。身材高大又肥厚。
椒聊且! 花椒一兜兜!
远条且! 远远暗香透!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蕃衍:为繁殖众多之意。②无朋:无比。③且(ju):语助词。④匊:古掬字,即两手合捧。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妇人多子的诗。花椒多子,果实红色,用以比喻 多子而美好,是至为恰当的。中国古代有多子多福的思想意识,因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多子,是值得祝贺的。由于《诗经》的影响,汉代便沿用椒房这个名词,来称皇后居住的房屋,取其多子而吉祥之意。《诗序》中说:“椒聊,刺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说这首诗是桓叔在曲沃日益强盛,预知其子孙必将占有晋国,显然是没有道理的。甚至正统思想相当严重的朱熹,也不敢轻易苟同此说,认为此诗“不知其所指”(《诗集传》)。又说:“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诗序辨说》)尽管清人方玉润斩钉截铁地说:“此诗为沃盛晋弱而发无疑。”(《诗经原始》)但今人蓝菊荪却认为不妥,他说:“我推敲再三,仍怀疑是民间产品,大概是一支贺歌吧。”(《诗经国风今译》)的确,它是一支饶有民间风采的贺歌,有人说是赞扬魁梧忠厚的人,这大约是根据“硕大无朋”、“实大且笃”的诗句而加以发挥的,只要从全诗的基调看,就可以明显地知道不是如此,而确定无疑的是在赞美多子的女性,即诗中所说的“彼”。“硕大无朋”的美称,是就妇人所生之子而言的,不能作错误的理解。
第一章是说妇人所生的儿子很多,并且都长得很魁梧。诗是从比兴入手的,所以朱熹说是“兴而比也”(《诗集传》)。意即以“椒”的多子与“聊”的高大,来比喻妇人多子与子的魁梧。朱熹在《诗集传》中注道:“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其实味辛而香烈。”可见花椒不仅有多子的特征,而且有香烈的优点。“聊”字旧说以为是语助词,看来与文理不合。按《尔雅》所注:“机,檕梅。朻者,聊。”檕梅者名机,其朻者名聊。《说文》中说“朻”是“高木也”,可知聊是朻之高木。清人姚际恒也曾认为“此说是”(转引自《诗经原始》)。把“椒”与“聊”解释为两种并列的植物,一取其多子,一取其高大,与诗义完全相合。“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是说椒聊的果实,繁盛众多,已装满了一升。从这一植物的生态说起,来象征妇人生子之多,是非常妥帖的。紧接着又顺理成章地说:“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使得彼此关系自然地协调起来了。这样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体现了诗歌要用形象思维的特点。因为比兴能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使抽象的思想感情化为具体的生动形象。两句的意思是说,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她生了许多儿子,每个儿子都长得高大魁梧,简直是无与伦比。最后又借赞美椒聊,而歌颂主人公的功绩。“椒聊且! 远条且!”是高度赞扬椒聊为树中之精英,其枝叶茂盛面目香气袭人,寄托了诗人的无比崇敬之情。
第二章是说妇人所生的儿子很多,并且都很忠厚笃实。这一章基本上是前章的重复,只是转了一次韵,换了三个字,从另一侧面来表现诗的意思。前章主要是从外貌来描写人物形象,此章则是从心理来描写思想品格。“椒聊之实,蕃衍盈匊。”是说椒聊的子长得繁茂而结实,摘下它的果实竟然一捧也捧不完,自然是很多的了。“盈升”与“盈匊”,都是用具体的形象,极言数量之多,使得诗中充满生活的情趣。而“彼其之子”的“实大且笃”,是承接上文更向理念深入一层。“大”是形象,即前段所说的“硕大无朋”;“笃”是品格,说人物的形象高大,并且品格笃厚。这样既有外形描绘,又有心理刻画,算是把人物写活了,赋予他生命的力量。关于“笃”字的解释,不少人是从外形着眼的。其实“笃”是就思想意识而言,朱熹注道:“笃,厚也。”(《诗集传》)即为笃厚忠诚之意。《易·大畜》谓:“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云:“笃前人成烈。”这些都是从思想品性说的,几乎没有“肥硕”或“肥胖”的意思。最后两句,是乐章的重复,形成余音缭绕的尾声,于诗意又深入一层,加强表达诗人的炽烈感情,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样的尾声,诗歌的形式更完整,读起来也感到韵味无穷,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本诗在艺术上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全诗充溢着炽烈的感情。这种感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浓郁。一方面,作者采用重章复句,加强表达感情的艺术效果。全诗两章之间只有三字不同,其余全是重复演唱,但读起来却不觉得多余,反而从感情的波涛中泛起更为奇幻的涟漪,这就是重复所产生的艺术力量。结尾的“椒聊且! 远条且”,看似赞美椒聊的枝高叶茂,实际是反拍题旨,转出别意。读者会感到椒聊的崇高硕大,正是妇人形象的升华,亦是其子品格的外化。有了这样的妇人及其子,于国于家都是很有希望的。这就是尾声的弦外音,题外旨。正如吴闿生所说:“章末二句吟叹淫溢,含意无穷。忧深思远之旨,一于弦外寄之。”(《诗义会通》)吴氏所言,乃为“即所以刺昭公之微弱,亦犹陈古所以刺今也”(《毛诗紬义》)。但我们引以证明上述观念,仍是有其无可辩驳的力量。此外,本诗的炼字工夫,亦是值得称赞的。《文心雕龙·炼字》中说:“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个字用得好,能点铁成金,否则将会功亏一篑。本诗中的“匊”字,不仅形容其子之多,而且有形象化的动态。再说“笃”字,反映了人物的灵魂深处,使得所塑造的形象更为丰满。这样炼字的妙处,在艺术上产生了特殊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