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

2023-09-12 可可诗词网-诗经大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不知其期。不知归期心忧伤。


曷至哉? 何时才能回家乡?


鸡栖于埘,鸡儿回窠来过夜,


日之夕矣,夕阳西下夜色降,


羊牛下来。牛羊纷纷下山岗。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如之何勿思! 怎不叫我把他想!



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不日不月。日日月月别离长。


曷其有佸? 何时团圆聚一堂?


鸡栖于桀,鸡儿跳上木架歇,


日之夕矣,夕阳西下夜色降,


羊牛下括。牛羊纷纷下山岗。


君子无役,丈夫服役去远方,


苟无饥渴? 也许没有饿肚肠?



[注释] ①君子:古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于:往。役:徭役。


②曷(he):何。曷至哉,什么时候回来啊? ③埘(shi):挖墙成洞的鸡窝。④不日不月:没有准期。⑤有:又。佸(huo):相会。⑥桀:鸡栖的木架。⑦括:来。⑧苟:或许,也许。



[赏析]这是妻子思念长期服役在外未归的丈夫的诗。它对长期服役在外未归的丈夫,表达了深挚的怀念之情。反映了春秋时期频繁的战争造成夫妻别离的痛苦,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对奴隶主阶级的有力控诉。这首诗从思妇一面控诉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祸,是《诗经》中以黄昏的景物烘托思妇怀人心理的名篇。


全诗二章,每章八句。两章的内容、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分为三层:思念、感怀、挂念。诗中描写日暮黄昏的傍晚,一位妇女在家门前伫望,思念长期服役在外的丈夫,能够归来阖家团圆。近看群鸡互相呼唤着回到窝里,远眺天边落日的余辉下,牛羊下山往村中走来。这更加触景感怀,挂念孤单在外的丈夫会不会受到饥渴的折磨。此诗朴素自然,寓意凄婉,曲折尽致,深情绵邈。抒情与写景交织成篇,充满诗情画意。它像一帧绚丽多彩的思妇晚景图:晚霞披洒,牛羊下山,群鸡归窝,思妇伫立凝望。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意境优美深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至今仍不失为一首佳作。尤其,以日暮黄昏的景物来烘托思妇怀人的心理,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


其一,采用白描的手法,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刻画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诗表现思妇怀人,但它不像《诗经》中的同类诗篇那样描写,在雷声中幻想(《殷其雷》),不梳妆打扮的哀怨(《伯兮》),夸夫出征又思夫归来(《小戎》),想象丈夫归来如何陪伴(《采绿》)等等。只是用一种洗练而鲜明的笔触,如实地勾画出了女主人公纯洁、高尚的一片痴情。她怀念亲人的深挚缠绵的思想感情,宛如一股清澈见底的溪水,曲曲折折地缓缓地流淌。她纯洁、高尚的感情,通过“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其有佸”、“何勿思”、“苟无饥渴”等,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现,写得曲折尽致,一往情深。思念、感怀、挂念,层次递进,含意分明,感情的流动一层深进一层。这三个层次,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读者从中可以推想,她丈夫在外服役日夜劳瘁的情状,长年餐风饮露的生活。这首诗成功的心理描写,能够使读者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她思念丈夫时的音容步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她别离亲人的痛苦深切同情,对奴隶主阶级的穷兵黩武无比憎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二,以景物烘托人物的心理,创造出情景交融、优美深邃的意境。诗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二者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这里,寓情于景,以日暮黄昏的美丽景色,衬托女主人公真挚美好的感情;景中带比,以禽畜知返窝舍,比喻女主人公孤苦凄凉的心境。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有声有色,可触可闻。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景物是在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中呈现出来,又与女主人公的悲怆愁绪和谐统一,真可说是“妙合无垠”。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日暮黄昏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


《君子于役》选择日暮黄昏的景色加以描绘,与表现思妇怀人感伤的心理,交互映衬,是独具匠心而具有开创性的。此后无数诗歌、辞赋、戏曲、小说,都纷纷地描写这种日暮黄昏的境界,无不受此诗的影响。清代许瑶光的《雪门诗抄·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四首中写道:“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虽然,这个说明还不够确切,但是,日暮黄昏的景色描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则是确凿无疑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