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本为汉乐府横吹曲名,这里是古题新用。
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计议与金国讲和的得失。旋即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距朝廷下诏议和已近十五年了。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诗人抚事伤时,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沉痛感人的诗篇,时诗人年五十三。
诗的前几句主要是描写对与金议和所带来的恶果。“戎”,本是中国古代对西方一种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是指女真族的金国。金国从灭辽、灭北宋之后,形成了与南宋对峙的局面,并不断进攻南宋,攻占了大片土地。腐朽的南宋朝廷不仅不奋发图强,收复失地,反而苟且偷安,屈膝求和。由于这一次的与金议和,所以,将军不战,军备松弛。战马久不临阵,只好在马厩中食肥老死;弓弦多年不用,也陈旧折断;连那白天当炊具夜里作更鼓用的刁斗,也只好催促光阴飞度,别无他用。更有甚者,那些居于沉沉朱户之内的朝廷大员,不顾国家安危,只知道及时行乐,歌舞升平。
然而,此时毕竟不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卧榻之侧,分明已让他人酣睡;国门之外,金人虎视眈眈。虽然朝廷上下企图偷安于东南的半壁河山,但中原遗民却盼望恢复,戍边壮士亟欲报国。在这首诗的后半部里,诗人表达的正是这些思想。在诗人看来,中原发生战事,这并不稀奇,因为古已有之。但像现在这样,让外族几十年来安然盘踞中原而不闻不问,听凭他们繁子衍孙,世代相传,真是千古罕见的事了。所以,应该整顿军备,恢复失土。然而,纵把横笛吹破,又有谁知壮士之心?月光照耀着那沙上的征人白骨,但如今朝廷不战,功业无成,他们是白白地失去了生命!中原遗民忍死含垢,南望王师,但朝廷并不打算恢复故地,他们的希望岂有实现之日?今宵该有多少遗民在伤心落泪啊!
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一生的政治主张。正如他的其他很多诗作一样,这首诗也是以情取胜,以气见长。初看起来,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佳句,但仔细一品味,便会发现它句句是血,声声是泪。它所抓的是一些典型的、触目惊心的、令人愤慨的现象;它所表达的是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由于此诗抓住了当时现实中的一些最反常的细节来加以描写,并且以一股浓烈深沉的感情和意气贯穿其中,使其浑然一体,不可句摘,故千百年来,人们只要一读起它,便不禁要欷歔感叹了。
-
《哭陆秀夫》
[2019-05-10]
-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2019-05-10]
-
《山亭避暑》
[2019-05-10]
-
《商歌》
[2019-05-10]
-
《在燕京作》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