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

        在日本,每年旧历七月七日夜晚称作“七夕”,也称“乞巧奠”,是日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是自平安时代(792—1192)中国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传入日本后,与日本的“棚机女”传说混合交融而形成的。早在12世纪时,宫廷中就开始举行乞巧奠仪式。贵族们在清凉殿摆上红色的四角桌,上供桃、梨、茄子、熟瓜、黄豆、干鲫鱼等,横放古筝,旁置香炉,周围点着九个台灯,竖起插有七根银针、孔穿五色线的楸叶,抚琴咏歌,观看牵牛星和织女星会合。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乞巧奠被江户幕府定为全国的五大节日之一,并在民间盛行起来。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节日晚上,有的妇女把盛上水的盒端到院中,让明星映入水中,借着星光穿针。如果能顺利地把线穿过针孔,就象征着今后会心灵手巧,针线活技艺高超;有的妇女在一年中用剩的碎布和五色纸片上写上自己的祈求或愿望,系在带叶的竹枝上,立在廊檐下或庭前,祈求能织得一手好布,夙愿得偿。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1-2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minsu/19022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