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略》
《三略》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黄石公(即圮上老人)将此书传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后人常把此书称为《黄石公三略》、《黄石公记》。按《汉书·艺文志》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未言有三略。汉成帝时,任宏论次兵书,共五十三家,也未载三略。《三略》之名最早见于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北齐魏收《魏书》中有刘丙注《黄石公三略》,而最早的著录,则见于《隋书·经籍志》。据史学家考证,《三略》不象秦汉之际的作品,系后人依托之作。现存的《三略》分为上略、中略、下略3卷。“略”即谋略、韬略之意。“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该书主要讲国君和主将在治国整军、用人统兵时的统治措施,以及应遵循的规则等,是一部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在政治上,它强调以“道”、“德”、“仁”、“义”治国,要求国君“通志于众”,即其意志要以百姓贯通一致,以获得人民群众和士兵对战争的支持。在军事上,它认为从事战争的人要从保民的目的出发,做到“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以义除不义”。指出“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之本的观点,还提出固守、封锁、屯防战略要地的作战思想,这比过去是一大进步。《三略》在形式、书名与内容上也颇具特色:《孙子兵法》之后兵书多为问答体,而《三略》一改问答为引文;我国汉以前兵书大都以人名为书名,而《三略》则取论述的内容为书名,由此开创了以“略”题各兵书的先例;该书讲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谋略,而是安邦治国、统军驭将的政治谋略,成为第一本专论政治方略的兵书,堪称“政略”之祖。总之,《三略》一书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它虽不及《孙子兵法》那样博大精深,但它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同时,颇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充满了丰富的军事哲理,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兵书。因此书专讲军事思想,自唐代起被列为禁书,意在防止人民反叛。该书现存有黄氏刊本,武经七书本、四库全书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