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批评史略》
《中国绘画批评史略》
温肇桐著,1982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与撰著始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后世屡有续作,而对中国绘画批评史的考察则鲜见。本书首次对中国历代绘画批评进行综合介绍,概述始末,品评得失,对各个时期画家的作品、美学思想和理论分章撰述。作者认为现存中国最早的绘画批评见于孔子《论语·述而》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它包括了绘画批评在内的关于艺术批评的标准。其后,被称为先秦诸子的墨翟、孟轲、老聃、庄周、荀况、韩非等有许多对美的不同认识与批评传世,成为绘画批评的理论基础。从秦汉曹魏至西晋,没有发现完整、系统的绘画批评,只有一些片言只语散见于文人学士的著作之中,这个时期可称为中国绘画批评的萌芽时期。东晋画家顾恺之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是现存最古的绘画理论专篇。他建立了“传神”美学,提出了“迁想妙得”和“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与创作规律,为绘画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谢赫“六法”论与“气韵”的提出,对绘画科学体系的建立和进行具体批评均产生了重大作用。这个时期可称为中国绘画批评的独立形成时期。唐代画家辈出,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种和“文人画”、院体画流派纷呈,历经五代以迄两宋,未见衰颓。绘画批评也进而形成和确立了“神”、“妙”、“能”、“逸”的标准,出现了以诗评画的新颖方式和“明六要而审六长”的批评方法以及“常形”、“常理”,“气韵系于人品”,“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思想,出现了中国绘画批评的繁荣时期。元、明、清三朝中国绘画批评多方面发展,是以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画为主而展开复古模古与创新进行斗争的时期,随之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美学思想,并创建出几种独特的批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