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鱆鱼》
《鱆鱼》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诺里斯(1870—1902)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他的“小麦史诗”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着重描写了美国西部圣华基恩河流域的农场主同大铁路公司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铁路公司随意提高粮食运价和土地售价,面临破产的农场主联合起来,一致行动。上告法院失败后,他们又在“铁路专员委员会”中塞进自己人,但也被收卖,计划告吹。铁路公司动用武力没收土地,流血冲突使农场主及佃农家破人亡。
农场主代表台力克性格坚毅,威望素著。为了反击铁路当局的节节逼攻,他组织农民,保卫家园,他抛弃恪守多年的道德准则,不惜重金,甚至押上儿子的政治前途,试图打入权力机构,与对手一见高下。但被财力雄厚,手眼通天的垄断资本集团略施小技,他和他的盟友便一败涂地。他最终精神崩溃,成了废人。他的反抗和失败既显示了农民斗争的正义性和艰苦性,也反映出这一斗争的盲目性和软弱无力。铁路公司的经理人员贝尔曼是垄断资本的象征:他讹诈台力克等人,故意不把耕种急需的农业机械及时运到;他任意提高运费,使小自耕农戴克破产;他毫无信义,把从前订下的二元钱一亩的地价抬高十几倍;他惯于“向陪审官行贿”,在“选举里做手脚”;他亲率武装部队劫收农场,是制造流血惨案的罪魁祸首……他是不把农民“榨得只剩一根骨头,不肯松手”的鱆鱼。作者用他失足掉进货舱,在麦海“淹死”的结局,表达了对这一形象的厌憎。作品真实有力地展示了农民与垄断资本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揭露了垄断资本的狡诈、贪婪和残酷的本质,表达了对垄断资本的无比憎恨和对破产农民的深切同情,是一部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但是,作品在结尾又抽象地把尖锐严酷的现实斗争幻化成“铁路”与“小麦”之间的“善恶之争”,流露了宿命论思想。作品风格庄重,场面宏大,描写细致,叙述生动,冬耕冬播、乡间舞会、围剿野兔、追捕戴克和武装冲突等场景尤具神采。作品善用对照手法,把饥寒交迫的农民女儿流落街头、行乞求生的惨景,同铁路大亨举行庆功宴会的盛况同展并列,暗示垄断资本与农民的极端对立,表明骄奢淫佚的依凭是残酷掠夺,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品用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鱆鱼来象征垄断资本,形切义合,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