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黎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剧作家维尔哈伦(1855—1916)的最优秀的诗剧之一。敌军已经包围了阿皮多美恩城,附近的乡村燃起了熊熊大火,警钟骤起,形势危急,农民们纷纷离开乡村向阿皮多美恩城涌去。阿皮多美恩的护民官杰克·赫仑宁正要去乡下看望自己垂危的父亲,途中遇到一队乡村少年苦力用担架抬着他父亲,而且亲眼望着他惨死在原野上。赫仑宁想带着衣衫褴褛的人群进城,但一队骑兵把守着城门,根据总督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总督这种不顾人民安危的行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举行了暴动。赫仑宁积极支持人民的暴力行为,并谴责特权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奴役,他还指出特权者已到了一筹莫展的地步,他们是因为害怕暴发大规模的起义才没有轰炸暴动群众聚会的“民议厅”。阿皮多美恩的大宪以总督的名义请赫仑宁去说服暴动的群众,并且还拿出了一份总督签署的文件,表示他们信任赫仑宁,只要他和群众商定的条件,他们都答应。赫仑宁被人民群众推选为领袖。为了避免无辜的人民遭到屠杀,赫仑宁说服了暴动的人民群众,并且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条件表示同意。两星期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迟迟没得到总督府的认可,总督府的欺骗阴谋终于暴露无遗。群众在赫仑宁家门口高喊“打倒奸细”的口号。赫仑宁把总督府给他的欺骗信件公布于众,重新赢得了群众信任。赫仑宁和敌军队长谈判,决定双方同时举行起义,实现士兵之间的大联合,推翻总督府的统治。这次起义成功了,在人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赫仑宁被总督府的卫队刺死。为纪念赫仑宁,人民群众推倒了象征旧政权的总督雕像。赫仑宁的葬礼变成了声势浩大的人民示威游行,他的事业就象黎明前的曙光。
身为阿皮多美恩护民官、人民运动领袖的赫仑宁,他热爱人民,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他理解人民的疾苦,相信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他憎恨战争,为了避免战争,他曾幻想可以通过不流血的斗争而轻易取得成功。最后他终于醒悟,并组织了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富人的统治。
全剧歌颂了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说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阐明了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单靠统治阶级的所谓让步是不可能制止战争的,这样的革命只能是一种幻想。同时还揭露了资产阶级玩弄政治阴谋的丑恶嘴脸。全剧激荡着充沛的革命热情,剧中的群众斗争场面感人肺腑。诗剧的艺术手段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把幻想和现实、抒情和叙事交织糅和在一起,情节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黎明》不失为比利时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