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2024-04-23 可可诗词网-外国文学名著 https://www.kekeshici.com

《巴黎圣母院》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法]雨果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831年。作者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一次他在参观巴黎圣母院时,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中世纪刻下的字迹:命运(原为希腊文)。好奇心受到触发,从而开始创作这部小说。由于出版商的逼迫,雨果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匆匆交稿。据雨果夫人的叙述,“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大块厚厚的灰色羊毛披肩,把自己从头到脚裹了起来,把其他的衣服都锁在别处,免得自己忍不住要跑出去,他奋笔疾书他的小说,仿佛蹲监狱一般”。终于,正好赶在出版商规定的期限之前完工。《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像他的戏剧《欧那尼》一样,是标志法国浪漫主义胜利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管震湖翻译的《巴黎圣母院》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1842年1月6日,巴黎人正在欢庆“愚人节”。在格雷弗广场上,吉卜赛美貌少女爱斯美腊达的精彩表演引起人们的阵阵喝彩。但是,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张中年人的阴沉面孔发出了几句不祥的咒语。这个人便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他自幼接受教会的熏陶,信仰虔诚,博学多识。他生活清苦,常以一副冷漠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16年前,他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畸形的弃儿,取名卡席莫多。卡席莫多把他视为惟一的亲人,对他感恩戴德,惟命是从。卡席莫多长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钟人。

一天,弗罗洛在广场上发现了迷人的爱斯美腊达,他身上潜伏的淫欲就像一头沉睡多年的野兽突然苏醒了。他完全失去了自制。他感到要么占有她,要么置她于死地,否则难得安宁。就在“愚人节”的那天晚上,弗罗洛指使卡席莫多拦路抢劫爱斯美腊达。弓箭队队长孚比斯闻声赶来,捉住敲钟人,解救了爱斯美腊达。随后,爱斯美腊达来到流浪人和乞丐集散地,在那里她从乞丐王手下救得穷诗人格兰古瓦的性命,并和他结为表面上的夫妻。



《巴黎圣母院》电影剧照



第二天,经“审讯”后敲钟人被带到广场上当众受鞭笞。弗罗洛路过此处,但不加理睬。卡席莫多口渴难耐,向围观的人讨水喝,但得到的只是戏弄和咒骂。这时,只见爱斯美腊达提着水罐来到他的身边,敲钟人第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光阴流逝。弗罗洛并没有放弃对爱斯美腊达的迫害。他向法庭控告少女是会施魔术的女巫。有一天,他无意中得知爱斯美腊达和孚比斯约会,他藏在暗中偷听,不禁妒火中烧,用匕首刺伤孚比斯,然后跳窗而逃。结果,宗教法庭嫁祸于爱斯美腊达,认定是她使巫术遣黑衣魔鬼刺杀军官。爱斯美腊达屈打成招,被判绞刑。行刑前夜,弗罗洛来到监狱向爱斯美腊达忏悔,并建议带她一起逃走,不料遭到爱斯美腊达的严词拒绝。

行刑日,弗罗洛在郊外像疯子一样乱跑。他不知道,卡席莫多独自劫持了法场,并将爱斯美腊达抱进了圣母院——不受法律管辖的“避难地”。卡席莫多从此成了爱斯美腊达忠实的朋友和仆人。他防备着一切想加害于她的人,甚至对弗罗洛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他还为爱斯美腊达找到伤愈的孚比斯,求他去见少女,但负心的军官却策马而去。

宗教法庭不顾避难权要来强行捉拿爱斯美腊达。巴黎的流浪人和乞丐闻讯前来营救,不明真相的卡席莫多奋力阻挡。混战中,黑衣遮面的弗罗洛让格兰古瓦出面劝说,悄悄带领爱斯美腊达从后门渡河逃走。流浪人和乞丐们则遭到国王军队的残酷镇压,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弗罗洛把爱斯美腊达带到广场的绞架前,胁迫她在他与绞架之间选择其一。少女宁死不屈,弗罗洛气急败坏,把她交给隐居在广场旁的一个女隐士,然后自己去叫官兵。不想爱斯美腊达正好是这个女隐士失散了16年的小女儿,母女相见,分外激动。官兵前来捉拿爱斯美腊达,母亲奋力抢救女儿,被刽子手一脚踢开,头部触石而亡。绞索终究套上了爱斯美腊达的脖子,弗罗洛在教堂顶楼上目睹此景发出了狰狞的狂笑。绝望的卡席莫多一怒之下将他从高高的顶楼上推了下去。第二天,敲钟人便失踪了。

两年以后,人们在鹰山地穴里发现了两具奇特地连在一起的尸骨。其中一具显然是个畸形的男子,他紧紧地抱着那另一具女尸。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尸骨便化为了尘土。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11卷第2章,写爱斯美腊达被克洛德劫走,卡席莫多在钟楼上绝望地寻找。卡席莫多对爱斯美腊达的深沉的爱和强烈感情在这里刻画得非常细致动人。

终于,他明白过来,深信她已经不在,一切全完了,她被人偷走了。他缓缓走上钟楼的楼梯。就是这楼梯,他搭救她的那天他曾得意洋洋,欣喜若狂,攀登上来。现在他又经过同一地点,搭拉着脑袋,没有声音,没有眼泪,几乎连呼吸也没有。主教堂里再次不见人影,重新坠入往常的寂静。弓手已经离去,前往内城追捕女巫。广阔的圣母院刚才还遭受猛烈围攻,那样惊扰喧闹,现在只有卡席莫多一人留在那里。他再次前往埃及姑娘在他警卫下睡了许多天的那间小室。

走近前去,他一边想像着也许即将看见她又在室内。他拐过俯临下层屋顶的走道,瞥见那窄小的幽室,小窗、小门依然如故,蜷缩在一道大扶壁拱架下,像一个鸟窝挂在树枝下。可怜的人见了,他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靠在一根柱子上,才没有倒下。他想像,也许她已经回来,也许有什么好天使把她送了回来,这间小室这样幽静、这样安全、这样可爱,她怎能不在里面呢?他生怕打破了自己的迷梦,再也不敢前行一步。——“是的,”他心中暗想,“她大概在睡觉,或者在祈祷。别打扰她吧!”



《巴黎圣母院》电影剧照



终于,他鼓起勇气,踮起脚尖又向前走,看了看,走了进去。还是空无人影!小室里始终是空的。不幸的聋子慢慢地在屋里转圈,又掀起地铺,向下面张望,仿佛她能够藏在石板和褥子之间似的。随即,他摇摇头,呆立不动。忽然,他狂怒地一脚踩熄火把,一声不吭,一声叹息也没有,全速奔跑,用头向墙上撞去,晕倒在石板地上。

他苏醒以后,扑倒在床铺上打滚,狂热地吻着姑娘睡过的仍然温暖的地方,躺着不动好几分钟,仿佛就要咽气了。然后,他又跳起来,满头大汗,喘着粗气,疯了似的,把头使劲往墙上撞,一下下像他敲钟似的有规律,这样的决心正是要把头颅撞碎。终于,他精疲力竭,再次倒在地上。他四肢着地,爬出室外,在房门对面蹲伏着,惊讶万分。

就这样待了一个多钟头,一动也不动,眼睛始终盯着人去室空的小屋,他脸色阴沉,沉思着,忧伤赛过坐在空了的摇篮和装了的棺材之间的母亲。他一声不吭,只是,间隔很久有一声啜泣强烈震撼他的全身,然而,这是无泪的呜咽,恰似夏天的闪电那样没有声音。

(选自《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过度的痛苦也像过度的欢乐一样,十分剧烈,却不长久。人的心是不可能长期处于某一极端之中的。

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宽宏大量,位于一切其他美德前列高举火炬。没有它,世人都会成为摸索着寻找上帝的瞎子。

阅读指导

《巴黎圣母院》是又一出美和善良遭到毁灭的悲剧。女主人公爱斯美腊达就是这种美和善良的化身。她不仅具有摄人心魄的形体美,而且,通过她对诗人格兰古瓦的救助以及她对敲钟人卡席莫多的同情,更显示出她具有高尚的心灵美。然而在小说中,爱斯美腊达的美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毫无顾忌地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她绝美的形象,这样,她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侵袭,并最终被这种侵袭所毁灭。与她一起遭到毁灭的,还有虽相貌奇丑但心地善良甚至显得有些崇高的卡席莫多。



巴黎圣母院教堂



这里所谓的侵袭,是指弗罗洛所代表的那种狂热的情欲。但是,弗罗洛并非单纯地是一种欲望的化身。这个人博学多识,信仰虔诚,而且其本性也可称得上善良,这从他收留卡席莫多一事上可以见出。但是,刻板的宗教信条压抑了他正常的感性需求,而这样的压抑愈是长久,其爆发的强力也就越大。所以,当对爱斯美腊达的偶然一瞥终于点燃他身体内部的火焰时,其郁积的情欲便如开闸的洪水一般不可阻挡。从此刻开始,弗罗洛也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他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欲,当想尽办法也得不到满足时,他走向了对欲望对象的迫害。而弗罗洛之所以能够迫害爱斯美腊达,是因为他有权力,和专制国家机构有勾结,所以爱斯美腊达所遭受的是情欲和权力的双重迫害,而后者是这种迫害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因而,通过爱斯美腊达的悲剧,雨果深刻地揭露了中世纪教会以及专制国家机构的黑暗。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以色彩浓烈的浪漫主义笔调出色地描写了巴黎城市的壮丽图景和中世纪阴暗生活的风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绚烂色彩和奇特音响的世界,使他们看到高大的哥特式的建筑、此起彼伏的屋脊的海洋、纵横交错的街道、散布在街头的刑场绞架、阴森的巴士底狱和流浪人聚居的神秘的怪厅这一片奇特的景象。雨果还以不少篇幅描绘了巍峨壮观的巴黎圣母院,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把它拟人化,写它像是一个肃穆庄严、壮丽而又神秘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俯视和见证了历代的生活和眼前的这个悲剧。这更加重了小说的浪漫主义气氛。小说的情节也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充满了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但是由于作者对自己的故事充满了一种热烈的激情,运用了巨大的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这一切仍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总之,《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气势宏大的浪漫主义杰作,充分展示了雨果作为一个大师级作家的不朽才华。

阅读建议

注意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而对于作者连篇累牍的主观议论稍事浏览即可。重点阅读小说第9卷卡席莫多和爱斯美腊达在钟楼上的生活,这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感人的部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