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日本]紫式部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一般认为本书成书于1001年—1008年间,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作者紫式部(约978—约1016),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本姓藤原,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一般有姓无名。因其父亲和长兄都曾官任式部丞,再加她所作《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颂,所以,被人称做紫式部。她出生中层贵族,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著名歌人,父亲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紫式部自幼随父学汉诗,熟悉先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文献和作品,特别对唐代白居易的诗,造诣颇深。她对音乐、佛经也有很深的研究。22岁时家道中落,嫁给一个年近50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做妾,两年后,丈夫去世,她带着幼子过着孤寂的生活,这种生活处境使她对妇女的命运和不幸遭遇有着切身的感受。
1006年,她被召进宫中,做皇后彰子的侍从女官,为彰子讲解《日本书记》和白居易诗作。和彰子的接触,使她熟悉了宫中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丰子恺翻译的《源氏物语》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古时候,日本的某一朝代有一个桐壶天皇,对一个出身寒微的妃子宠爱有加,这引起了皇后弘徽殿的妒恨。妃子生下一个小皇子,在孩子3岁时,因不堪忍受凌辱和虐待,在忧郁中死去。桐壶帝对小皇子十分疼爱,但考虑到他没有政治靠山,为保全他,先把他降为臣民,赐姓源氏。源氏从小就长得非常俊美,加上他多才多艺,被人们称为“光君”(光源氏的名字由此而来)。
光源氏12岁时就举行了成人仪式,与左大臣的女儿葵姬结为夫妻,但由于葵姬性情冷漠,行为矜持,光源氏并不喜欢她,于是就移情于其他女性。不久,桐壶帝又纳一宫女藤壶为妃,因其长相很像光源氏死去的母亲,光源氏便主动亲近,发生了乱伦关系,藤壶生一男孩,名叫冷泉,长得极像光源氏,使得双方都不安。桐壶天皇并不知道真实情况,就把冷泉立为太子。在这前后,光源氏又追逐了空蝉、轩端荻、夕颜、末摘花、六条妃子等女性。还从一个寺院的老尼处弄到一个年仅10岁、长得很像藤壶的小姑娘紫姬,把她带到隐秘的地方进行精心培养。光源氏的妻子葵姬一直受到冷遇,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最后在忧愤中暴病而死,留下一个儿子夕雾,光源氏把紫姬扶为正妻。他在仕途上也平步青云,官至近卫大将。桐壶帝死后,朱雀帝即位,右大臣从此得势,他们和光源氏以及左大臣一派不共戴天,相互斗争,因此,光源氏的境况就不妙了。恰在这时,他又同右大臣的女儿,服侍朱雀帝的胧月夜发生恋情并被人发现,右大臣和弘徽殿怀恨在心。为了躲避当权者的打击,被迫远离京都到须磨、明石隐居起来。右大臣一派横征暴敛,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朱雀帝不顾重病在身,力排众议,召回光源氏收拾残局,不久,冷泉帝即位。早年藤壶为自己做了不伦之事而苦恼,在宫中又时时受到弘徽殿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出家当了尼姑,长年累月的精神折磨,使她忧伤地离开了人间。冷泉帝在服丧期间知道光源氏就是自己的生父,从此,光源氏官运亨通,33岁官至太政大臣,独揽朝政,40岁升为准太上天皇,达到他一生的荣华绝顶时期。在此之前,他为自己营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六条院,把过去结识的有情爱关系的十多位妇女迎入其中,与其同享荣华富贵。但在光源氏一派的内部、光源氏与左大臣的儿子因为冷泉天皇立太子的事产生了新的矛盾,光源氏预感地位不稳,又娶了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她与紫姬地位相等。紫姬表面平静,内心却无比痛苦,多次请求出家,而光源氏又不同意。光源氏又发现妻子三公主同葵姬的侄子柏木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薰君,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所钟爱的紫姬也去世了,光源氏感到人生无常,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三公主与柏木私通,正是自己与继母乱伦的报应。三公主在万分悲痛中削发为尼,柏木忧郁而死,他们的孩子薰君在光源氏的抚养下不断成长。
晚年的光源氏无论在情场和官场,都充满了悲哀和绝望,深感前途渺茫,人生可悲,在精神崩溃、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遁入空门,52岁时死去。
书的后10回的主人公是薰君和明石皇后的儿子匂宫。薰君爱上八亲王的大女儿,未能如愿,大女儿病逝后,薰君极为悲痛。他得知八亲王还有个私生女浮舟,相貌跟八亲王死去的大女儿一模一样,就想法把浮舟安顿在宇治山庄内,加以宠爱。不料薰君的朋友白宫是个好色之徒,他被浮舟的美貌所吸引。一次他闯入宇治山庄,装做薰君说话的声音骗开了门,玷污了浮舟,浮舟夹在两个公子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最后浮舟投江自杀,被人及时救起,但心灵已经死去的她,看破红尘,落发为尼。薰君得知浮舟的消息后,多次想见浮舟,但都被浮舟拒绝,全书就此结束。
知名篇章
本段文字选自20回“须磨”卷,这一回的内容历来被人们公认为是全书最精彩部分,源氏从花花世界和平步青云的政治生涯中一下子转入暗淡无光的蛮荒之地,悲哀之极。文字细腻哀婉,出色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尤为动人。
▼《源氏物语》插图
将近黎明,天色尚暗,源氏公子便起身准备出门。其时残月当户,景色清幽,庭中樱花已过盛期,而枝头犹有残红,凄艳可爱。朝雾弥漫,远近模糊,融成一片,这风趣实比秋夜美丽得多。源氏公子靠在屋角的栏杆上,暂时欣赏这般美景。中纳言君大约是要亲来送别,开了边门,坐在门口,源氏公子对她说:“再会之期,想是很难得的了。以前料不到有此世变,因而把随时可以畅聚的年月等闲度过,回想起来实甚可惜!”中纳言君默默不答,只是吞声饮泣。
《源氏物语》插图
老夫人派小公子的乳母宰相君向源氏公子传言:“老身本欲亲自与公子晤谈,只因悲愤之余,心乱如麻,拟待心情稍定,再图相见。岂料公子在天色未晓之时即将离去,殊觉出人意外。这可怜的孩子尚在酣眠,能否待他醒来相送?”源氏公子闻言,泪盈于睫,便吟诗道:
“远浦渔夫盐灶上,
烟云可似鸟边山?”
这不像是答诗。他对宰相君说:“破晓的别离,并非都是如此伤心的吧。但今朝的伤心,想必能蒙理解。”宰相君答道:“别离两字,教人听了总是不乐。而今朝的别离,特别令人伤心!”说时声泪俱下,可知异常悲恸。源氏公子便央她向老夫人传言:“小婿亦有种种话语欲向岳母大人面禀,怎奈悲愤填胸,难于启口,此情伏望谅鉴。酣眠之幼儿,倘令见面,反使我依恋不舍,难于遁世,因此只得硬着心肠,匆匆告辞了。”
源氏公子出门之时,众侍女都来窥看。其时月落西山,光辉转明。源氏公子映着月光,愁眉不展,神情异常清艳。即使是虎狼,看见了也会泣下,何况这些侍女都是从小与他亲近的人。她们看到他那优美无比的容貌,心中都异常激动。确实如此。老夫人的答诗云:
“烟云不到须磨浦,
从此幽魂远别离!”
哀思越来越多,源氏公子去后,满堂之人尽皆泣不成声。
(选自《源氏物语》,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妙语佳句
源氏又说:“无论何种学问,用心钻研起来,便可知道任何才艺都无止境。能够永不自满,锐意进取,实乃难得之事……”
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
阅读指导
紫式部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反映了平安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作品一方面写出在光源氏的周围是一个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她们因为爱他而落入不幸的生活中,在叹息和眼泪中度着岁月。作者也写出了光源氏一生被情所困的痛苦处境,最后只好皈依佛门的绝望和无奈。另一方面,作品又表现了光源氏的性爱生活是与政治斗争紧密相联的,在表现尖锐政治斗争时,着重展现了光源氏在政治上从追求到彷徨、从悲观厌世到精神破灭的人生轨迹。以揭示人生就是一大悲剧,人人都逃脱不了衰老病死,人去楼空的结局。
作者还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表达了她对妇女问题的看法:她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妇女毫无幸福可言,只能寄希望于男子的“多情”和“博爱”。由此,在作品中,没有把光源氏追逐女色、广纳妻妾看做是劣迹,而是浓墨重彩地把他塑造成一个多情善感,对恋人的情感有始有终的人。特别是他在荣华绝顶时期修筑了六条院,把过去结识的十多个妇女纳入其中,就连家境不好、长相丑陋的末摘花也未抛弃,让她们与自己共度美好时光。这和当时的许多贵族男子喜新厌旧、始乱终弃,随意糟踏女性的行为,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更合理的婚姻制度出现之前,作为中等贵族出身的紫式部,只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像光源氏这样的男子身上。
《源氏物语》自发表以来,日本众多学者探讨了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进行了独特的心理分析,善于把握人物矛盾的复杂心理,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深入地挖掘他们的矛盾心理,从而揭示出心理矛盾的现实基础。《源氏物语》的心理刻画常与环境描写交织在一起,通过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景色,又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如源氏赴须磨之前拜辞桐壶陵墓的一段,除了抒写光源氏悼念先皇的哀痛之情,还描绘了陵园“云遮月暗”、草繁树密的阴森景象。这种环境气氛与主人公放逐前的苦闷心情十分吻合。
阅读建议
这部作品是日本11世纪初的重要作品,由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不同,特别是对源氏的猎艳史,一定要采取批判的态度,摒弃消极的东西,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源氏物语》篇幅十分浩大,登场人物众多,读者朋友可选精彩篇章阅读,如《帚木》《紫儿》《须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