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疯狂便少年》的发表,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不久,《东南日报》有位名叫陈向平的老资格记者,因事从报馆所在地金华出差到衢州去,他觉得《一事疯狂便少年》的作者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那短短千余字的杂文,论述精辟,笔力浑厚,既有唐宋散文笔调,又具西方文艺韵味,出手颇为不凡。陈向平先生一再思忖:“自己远道来衢,何不趁便登门造访,亲谒其人。金庸先生究竟何许人也,今日流落至此?”
陈向平先生不顾十余里路之遥,独步趋访,终于找到了搬到离城十多里外的小村里的衢州中学。更让陈先生吃惊的是,金庸并不是先生,而只是个学生。陈先生更想见一见这个学生了,他所见到的金庸是一个方脸宽颐却又瘦骨嶙峋的十六七岁的学生。万没料到他俩这次会晤,却是一见如故,交谈投契,彼此都感相见恨晚。
这事在当时衢州中学和《东南日报》都曾传为美谈,众口赞叹不已。
1941年底,局势紧急,衢州中学也不得不向山区转移。学校在出发前,想方设法丢掉一些尽可能丢掉的包袱,这样就决定尽早让毕业班的学生提前毕业。这就使金庸成了“早产”的高中毕业生。
金庸很想升学,但挑来挑去,对当时闽、浙、赣一带的几所大学都不感兴趣。由于那时我国文化中心西移,最后金庸还是决定跟几位同学结伴西行,匆匆奔赴内地投考大学。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就在这兵荒马乱中,金庸竟在漫漫旅途中又和陈向平先生不期而遇了。
人生难得一知音,金庸为此写了篇《千人中之一人》。这篇文章在《东南日报》分三天连载,文词委婉亲切,甚为感人。他俩这次旅途邂逅,遽逢而又遽别。陈向平先生南下福建,金庸要去四川,从此彼此越离越远了。
金庸和陈向平先生的这段忘年交,正铺垫了金庸日后一系列的人生道路。可以说真正把金庸引入了报业行当的,正是陈向平先生,日后金庸投身报业,也直接因为陈向平先生之故。
陈向平先生不顾十余里路之遥,独步趋访,终于找到了搬到离城十多里外的小村里的衢州中学。更让陈先生吃惊的是,金庸并不是先生,而只是个学生。陈先生更想见一见这个学生了,他所见到的金庸是一个方脸宽颐却又瘦骨嶙峋的十六七岁的学生。万没料到他俩这次会晤,却是一见如故,交谈投契,彼此都感相见恨晚。
这事在当时衢州中学和《东南日报》都曾传为美谈,众口赞叹不已。
1941年底,局势紧急,衢州中学也不得不向山区转移。学校在出发前,想方设法丢掉一些尽可能丢掉的包袱,这样就决定尽早让毕业班的学生提前毕业。这就使金庸成了“早产”的高中毕业生。
金庸很想升学,但挑来挑去,对当时闽、浙、赣一带的几所大学都不感兴趣。由于那时我国文化中心西移,最后金庸还是决定跟几位同学结伴西行,匆匆奔赴内地投考大学。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就在这兵荒马乱中,金庸竟在漫漫旅途中又和陈向平先生不期而遇了。
人生难得一知音,金庸为此写了篇《千人中之一人》。这篇文章在《东南日报》分三天连载,文词委婉亲切,甚为感人。他俩这次旅途邂逅,遽逢而又遽别。陈向平先生南下福建,金庸要去四川,从此彼此越离越远了。
金庸和陈向平先生的这段忘年交,正铺垫了金庸日后一系列的人生道路。可以说真正把金庸引入了报业行当的,正是陈向平先生,日后金庸投身报业,也直接因为陈向平先生之故。
- 上一篇:“一事疯狂便少年”
- 下一篇:流亡大学,金庸政治梦想的幻灭
发布时间:2019-06-0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xiaoshuo/jinrong/15738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