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谭随录》
夜谭随录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十二卷一百四十一篇。题“霁园主人闲斋氏著,葵园主人兰岩氏评阅”。作者和邦额(1736—1795 以后),字?斋,号霁园主人、蛾术斋主人,满州镶黄旗人,著有《蛾术斋诗稿》等。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本衙刊本;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本衙刊本;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本;清光绪二年(1876)爱日堂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6年岳麓书社排印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本衙刊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夜谭随录》十二卷,内容十分庞杂。作者生平喜人说怪,书中也多演述狐鬼妖异之事,文笔效法《聊斋志异》而时有新意。作者认为,“怪”与“常”是相对而言的,大至天地万物,小至一身之耳目口鼻,皆有见闻所不及的成分,这就是“怪”存在的现实根据,“有其事必有其理,理之所在,怪何有焉”。这一指导思想使这部小说独具异趣。同时,作者摹写自然景物、市井风习、人情世态,无不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显示出较强的写实性。书中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多是借助神怪形式来表现的,而警策味甚浓,反映了神怪小说世俗化的倾向。如《崔秀才》、《陆水部》、《谭九》、《潘烂头》、《铁公鸡》、《张五》、《赵媒婆》等;其有关爱情题材的故事,也有相当的深度。如《梁生》、《藕花》、《倩儿》等,某些篇章甚至有《红楼梦》之韵味。
崔秀才
刘公倜傥好客,常门庭若市,宾客云集。有一秀才崔元素,大约十余日即来一次,来必有所借贷,刘之家人甚觉其讨厌,独刘不以为意。后刘公屡遭变故,一贫如洗,亲朋好友遂不再来往。年近岁末,刘一家吃穿无着。
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夜谭随录》扉页书影
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夜谭随录》正文书影
崔秀才忽至,见状甚惊,便为刘作从戎、笔耕、从商三策,刘公皆不愿为之,惟愿科考登第而为官,以扬眉吐气。崔即赠钱八千,金三百两。刘遂闭门苦读,终于及第为官。于是贺客纷至,而唯无崔秀才。刘感慨诵诗一首,中有“君谓财可聚,我意财宜疏”之句,众人闻之无不赧然,多有逃席者。忽报崔秀才至,刘急忙迎之,愿以小女嫁之为妻。崔乃实言己为艾山一老狐,今夙愿已了,即当长辞。临去,又嘱刘平淡以求成功,莫为逸乐所误。梁生
汴州梁生,父母早亡,家境极贫,无力娶妻,但为人温雅,能饮善弈,与富豪同学刘、汪二人往来密切。刘、汪二人妻妾成群,常互相炫耀。一日,汪又买得一佳丽,以为没有比她更美的了,便设宴招客炫耀,果然举座皆惊。而梁生则不以为然,认为其美在于妆饰,非天生丽质。结果遭刘生羞辱,说他是穷措大无钱消受,故发谬论自我解嘲。梁生受辱离席,暗下决心一定娶一美人。一日,梁生偶得赵文敏手抄《陶浔全集》真迹,以千金之价卖给一巨绅,便暗中寻访佳丽,但都不甚满意。后忽有一老媪领一绝世佳人来,情愿奉送给梁生。梁生喜出望外。刘、汪得知此事,以为梁妻必不会美丽,便以相贺为由,要当面羞辱梁生。但席间见到梁妻,二人目瞪口呆,竟如痴呆一般。回去后即商议奸污梁妻之计。翌日前往,却被梁妻引入一高楼,尽情捉弄一番。事后再找到梁家时,已是人去房空。后一同学在磁州道上见到梁生,被邀入其家,见其富贵如神仙,又得其诗,才知道梁生是狐婿。
苏仲芬
苏仲芬入都,在王氏家设教馆,于空宅安身。人说此宅常有凶怪,仲芬答说,我不信怪,怪即无从起。不久,果有妖异渐起。有一女郎于月夜来访,与仲芬绸缪尽欢。自述姓花,与苏有夙缘。仲芬说,圣人之道,视万物同一,故万物共生而不相害,我早知此理了。便问她是狐是鬼,女答为仙子。仲芬即问其科考前程,女子答称其科考无望。后考试完毕,仲芬所作文章甚佳,但张榜揭晓,仲芬竟名落孙山。
米芗老
总兵王辅臣叛乱,将四处掠来之妇女,全都装入布囊中出售。米芗老,二十岁,尚未娶亲,花五两银子,买得一细腰纤足的妇人。回家后开囊一看,竟是一七旬老妪,悔恨无及。却说一老叟却买得一十七岁稚女,来到米家投宿,言谈间甚是得意,拉米到市中饮酒。老妪即与女子商议妥当,二人互换位置而睡。二更后,老叟与米大醉归来,老妪就将实情告诉米。米闻言大喜,就与女子逃走。老叟次日见女子换成了老妪,大怒。但不久气渐平,遂载老妪同归。
阿稚
某翁有二子,在山中打柴采药。小儿子误入深山中,遍寻不着。两年后,老翁见一猎人牵一黑狐过,黑狐向翁乞怜。老翁即买下放生。一日,老翁在路途中遭遇风雪,忽被一媪邀入其家,盛情款待,又命一女郎出谢恩人。老翁不解其意。席间,媪问及翁之姓氏、子女,翁以实情告之,且提到幼子两年前于深山迷失事,如尚存人世,当有十七岁了。媪闻之而惊,说出其子当年是误坠于危岩之下,正巧被其甥女阿雏救出,已让他入赘为婿了。马上叫其出来与父团聚。次日,媪令阿雏随翁一同回家,又说其女阿稚曾蒙翁再生之恩,无以报答,愿嫁与翁之大儿子。翁父子与阿雏先归,不久,媪又送阿稚来,以红巾遮面,妆奁甚丰。二新妇入门后,对舅姑甚为孝顺恭谨,夫妇感情也好,从此丰衣足食。因常有盗贼出没,翁即买一犬防盗,不料此犬竟将阿稚、阿雏扑倒咬伤,二妇倒地,都化为黑狐。 翁正错愕不解,忽忆起当日买狐放生之事,才明白所谓“再生之恩”之意。媪大哭而入,以手抚二尸说:“幸尚可救。”即背负出门。 翁等追送,已远去。
柏林寺僧
柏林寺某僧,几十年间积聚白金十两,熔成锭,盛在荷囊中,日夜戴在胸前。一日忽遗失,到处找不到,也想不起遗失于何处,日久成疾,卧床不起。众人都为他惋惜难过。寺中粪坑又深又大,常请人来清理。一次照例清理时,忽淘出一只蛤蟆,大如升,紧抱一物不放松。用力夺下一看,见一荷囊,里面盛金一锭,约有十两。众僧疑惑,不知金从何来,又时当隆冬,蛤蟆怎能存活? 忽有人想起某僧失金之事,便拿给他看,某僧竟一跃而起,蛤蟆却忽地不见了。有博识之人说蛤蟆是某僧精神凝结而成的。
潘烂头
潘烂头少时,不自检点,一次上厕所,以符咒招一冥官来,向其索要草纸。冥官大怒,以笔点中潘之额头,致潘跌落厕中。笔所点处即溃烂为疮,终身不愈。潘便用来为人治病。有痈疽患者,就以疮上脓血少许涂抹,无不痊愈。适逢张真人将渡江进见皇上,潘受人之激,以法术阻碍张。张知是潘所作为,深自怀恨,终于将潘害死。
獭贿
凉州多獭,吐鲁番将之腌制而卖,一头卖百钱,其味似南方果子狸,而更为肥大。武生折兰,最喜食之。一日出塞,见有獭数十头,全都人立连臂,一同趋向前来。折兰下马捉之,獭翻身回转,向其长跪,其声啾啾可辨,同声说:“饶命,饶命。”折兰遂放其而去。当夜,折兰露宿于野,听得帐外有簌簌声,出来一看,见群獭各挟草叶,裹沙枣,放在折兰床畔而去。折兰因发誓不再食獭,说:“我受獭贿,怎可再吃同类。”
猫怪三则
某公子喜养猫,家中常有十数只,群集案前,嗷嗷聒耳,吃精美食物,睡绵软毯子,习以为常。一日饭后,夫人呼丫环,数声而无人答应,忽听到窗外有代为呼唤声,公子掀帘观望,并不见一人,只有一猫蹲踞窗台上,回首向公子,面有笑容。公子大骇,全家纷扰,共出捉住,鞭打数十下,猫嗷嗷乱叫。公子暗叫人将猫装入袋中,投往河中。人未归而猫先返家。跨坐在胡床之上,怒视公子之父,张目切齿,厉声责骂。又指责他兽心人面,是人中妖孽,却以猫为怪,真是怪事。言毕爬上树而去,从此不再来。
某人喜养猫,一日猫忽作人言,其人大骇,缚而鞭打它。猫自称没有不能说话的,只因犯忌讳才不敢如此。其人信之,放了它。
舒某喜讴歌。一日,友人来访,二人于室中欢饮。时已夜半,二人仍歌唱不已。忽闻得窗外有唱“敬德打朝”者,唱得清楚合拍,妙不可言。舒家中只一僮,从不会唱曲,故大觉可疑。出门偷看,则见一猫,如人般立于月下,且歌且舞。舒惊呼其友,猫已跃在墙上。舒用石头投击它,一跃而去,但其余音尚在墙外。
陆水部
水部主事陆生楠,因罪戍察哈尔,独身一人到归化城赁骆驼代步,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忽见一老翁,衣饰甚古,邀陆到其家,为陆引见其二子和小女阿紫。阿紫光艳绝伦,而羞态可掬。老翁有意将她许配给陆,称其二人有夙缘。当夜留陆宿于其家。次日陆欲辞行,被二子留住。又过了几天,老翁之外甥胡秀才来见陆,劝陆娶阿紫,说陆面有死气,不过两年即当死。若与老翁结亲,则足以免祸。陆允诺。临婚前二日,胡与老翁之二子来与陆饮酒,又说起婚姻之事。陆醉中口吐狂言,说阿紫是狐狸的称谓,责怪老翁不该取此名字。二子面红耳赤,拂袖而走,胡跌足叹息。陆不解其意。不久老翁同二子来,用扶杖指着陆,骂他轻薄,与之绝交退婚。陆酒力消尽后靠案而睡。醒后发觉坐在一大石旁,并无宅第,非常惊讶。后回到军营,终因出言不慎,被讪谤处死。正应了胡秀才“面有死气”之言。
谭九
京都花户子谭九,奉父母命往郊外探亲,出门时已近傍晚。路上遇一老媪,衣衫褴褛,而所骑之马却甚华美。因天色已晚,老媪便邀谭九到其家留宿,次日早行。老媪家甚是残破。其媳妇正在哺乳幼子,容貌十分惨淡,身着旗人服装,却破败不堪。老媪出外还马,回来后让媳妇备饭招待客人,饭菜皆冷。谭与老媪交谈,得知老媪本为凤阳侯氏,因岁荒流落入京,再嫁给村民郝四,已近三十年了。现郝在村店中为人作佣工。媳妇余氏是巴参领家中婢女,刚才老媪所骑之马就是从其家中借的。谭九抽烟解乏,余氏流露出也想抽烟之意。谭便满足了她的要求,并许诺改日为她买烟具和烟相赠。临睡前,老媪请求谭九明日见到郝四时,让他速送几缗钱回家,以解断炊之急。一觉醒来,谭九发现自己竟躺在松柏之间,四周并无人家,老媪一家人也不见踪影,只有一荒废古冢,半倾于乱草之中,不禁毛发森竖,仓皇离去。探亲回来,谭九又走原路,得见郝四,才知夜来所见老媪与其媳、孙,都早已亡故。巴参领是某旗某佐领之父,也死了十几年了。郝氏夫妇原为其守墓,后屋舍倒塌,佐领无力修葺,故郝四只得在此作佣工。谭九听后,感叹良久,赠给郝五百金,以备办冥资,又信守承诺,为余氏备办纸烟具及烟,重到其墓前烧化。
倩儿
潮州富人江翁之子江澄,与舅家表妹倩儿同岁。舅父早亡,妗母王氏孀居,倩儿艳丽无匹,虽求婚者众多,但王氏溺爱其女,至今未许人家。澄与倩儿小时常一起玩耍,长大后便不易见面,但每次见面都互表爱慕之情,渐渐亲昵狎戏,几次为人发觉,倩儿都百计为澄解脱。倩儿有一婢女叫春兰,姣媚慧黠。正巧某次江澄与倩儿接吻,被她看到,便密告王氏。王氏怒责倩儿,又找江澄,江澄逃跑。江翁得知后,鞭打江澄,不许他再去舅家。倩儿一气之下,竟悬梁自尽。江澄听说后,悲痛异常,旦夕怀念。中元节江澄代父母扫祖茔,得空到倩儿坟头,抚冢哀悼。当夜二更时分,江澄正痛苦难眠,忽听到叩门声。开门一看,竟是倩儿。澄喜出望外,与倩儿互诉离愁别恨,又与她绸缪一番。倩儿说她阳数未尽,请澄求南关行乞病疥僧救活她。江澄才醒悟倩儿已死。江澄依倩儿言,访得行乞僧,恳求他帮助,终于救活倩儿。王氏被江澄之情意所感动,便将倩儿嫁给他。二人情好甚笃。
柴四
柴四以贩羊为生。一日走在路上,为兔所惊,与驴一起坠入深井之中,无法出来,自以为必死无疑。忽见有一线光透入,循光见一石门,用力一推,豁然洞开。柴喜出望外,牵驴入内,见沿路奇葩异卉,均为平生所未见。而此境之人,见柴四之驴,大觉可怪,纷聚围观,而不敢近前。有一个叫荀孺子的人,高冠长袍,服饰很像古代之人,见驴,问为何兽。又仔细察看,笑其形状怪异,并说以前多见诗书中有“驴”字,至今才见到实物。邀柴四到家,把驴系在树上,让家人共来看驴。众人中有一女郎,貌甚美,频频看柴四,像有意于他,柴四不禁神魂荡漾。荀孺子本欲嫁女给柴四,后听说他两代都以贩羊为生,嫌其致多羊于死地,非仁义之人而退婚。只将其驴留于家中。一日,柴四听说荀孺子嫁女与鲍处士家,今日迎亲,就夹在人群中观看,见车饰华丽,又装饰其驴,有一簪花美少年骑着,即为鲍家郎。柴妒火中烧,上前拦路喝问:“为何夺我驴?”结果被众人用马鞭猛打一顿。荀孺子听说此事,命人绑缚柴四送官。柴被关入狱中后数月,乘机逃脱,到一村市,才知离所坠落之井已有千余里,离那时也有十余年了。星夜赶赴回家,而早已庐舍无存了。
铁公鸡
济南某富翁,性极悭吝,乡人都叫他铁公鸡。有陕西客人送一女子来,并不要卖身钱,富翁留女子为侧室,虽想百般取悦于她,但吝啬之习却一如往昔。富翁密室中有贮银柜十数只,密封得甚为严密,但当他打开看时,里面的藏金却早已不翼而飞,惊得瞠目结舌。问女,女笑而不答。翁大怒,拿刀威逼她,女子才说自己实本是狐,因富翁太过鄙陋,故盗其银送与别人。说完即不见踪影。富翁大恸而绝。
藕花
商丘宋生,客游余杭,在湖边居住。夏秋之间,莲花繁盛。宋生性爱莲。一日正倚门眺望,见二女郎划小船采莲,一个穿红衣,一个穿紫衣,姿态甚美,红衣女郎尤见艳丽。此后连续几天,二女都在大约同一时间出没。宋开始不敢搭话,后大着胆子邀她们到其家中,才知道红衣女叫藕花,紫衣女叫菱花,住在湖上不远处。当夜便留宿其家,缠绵尽欢。天明时二女欲辞别,宋挽留,红衣女才告诉他自己本是花妖。要想朝夕相对,可到湖上芙蕖中,将一朵鲜红异常的大花,下面有一簇菱花,连根挖来,种于盆中,不让狗和恶客搅扰。宋依其言,果然三日后,见二女来到榻前,说她们体质脆弱,经此大动,须休息数日才敢活动。又感念宋生真心,即使为其身败名裂也在所不辞。自此三人形影不离。二女子极为友爱,连衣服鞋袜都不分你我。一日宋外出,二友来访,竟将盆中菱花采去。宋归来,藕花哭诉,又告诉他解救之法,终将菱花救活。又一年,隆冬大雪,盆中结冰,二女不来。宋萧然独坐,夜夜不寐,涕泣祈祷。春尽夏来,藕花独至,形貌憔悴不堪,说菱花已成冻鬼,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宋大为悲恸,请医生调治。哪知医生见色起意,趁宋不在,欲图拥抱藕花求欢。藕花跳湖,医生急捉其一足,折断,却是一段藕。宋知,到湖上痛哭,见一莲花浮在水面,断藕尚在。宋恸哭抱回,种在盆中,一夜便萎。只得备办棺木,葬在湖上,作《芙蓉词》哀悼她。后削发为僧,云游四处,不知所终。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2019-05-13]
-
《万锦情林》
[2019-05-13]
-
《三国志演义》
[2019-05-13]
-
《三教偶拈》
[2019-05-13]
-
《三教同原录》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