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2022-12-30 可可诗词网-中学生古文名篇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 文]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③;触草木④,尽死⑤;以啮人⑥,无御⑦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⑧,可以⑨已⑩大风、挛腕、瘘、疠(11),去死肌(12),杀三虫(13)。其始,太医(14)以王命聚(15)之,岁(16)赋其二,募(17)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8)。永之人争奔走焉(19)。

有蒋氏者,专(20)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21)为之十二年,几(22)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23)。

余悲之(24),且曰:“若毒之乎(25)?余将告于莅事者(26),更(27)若役,复若赋,则(28)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29)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31)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33)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34)矣。自吾氏三世(35)居是乡(36),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37)日蹙(38),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9),号(40)呼而转徙(41),饥渴而顿踣(42),触风雨,犯寒暑(43),呼嘘(44)毒疠(45),往往(46)而死者相藉(47)也。曩(48)与吾祖居者,今其室(49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50)。而吾以(51)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5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53),哗然(54)而骇(55)者(56),虽(57)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58)而起,视其缶(59),而(60)吾蛇尚存,则(61)弛然而卧。谨食(62)之,时(63)而献焉(64)。退而甘(65)食其土之有(66),以(67)尽吾齿(68)。盖(69一)岁之犯(71)死者(72二)焉。其余,则熙熙(73)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74)有是哉!今虽(75)死乎(76)此,比吾乡邻之死(77)则(78)已后矣。又安(79)敢毒耶(80)?”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81)。”吾尝疑乎(82)是,今以(83)蒋氏观之,犹(84)信(85)。呜呼!孰(86)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87)者(88)乎?故为(89)之(90)说,以(91)俟(92)夫(93)观人风者(94)得焉(95)。

[注 释]

①永州:辖区相当于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地,治所在零陵,即今湖南省永州市。②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这里指蛇的身体。③章:红白相间的丝织品,引申为花纹。④触草木:句前省主语“蛇”。⑤尽死:句前省主语“草木”,⑥以啮(nìe)人:如果咬人。以,如果,连词。啮,咬。⑦御:抵挡,这里指医治。⑧腊(xí)之以为饵:把它晾干用它做药。腊,干肉,这里名词用如意动词,意思是“把……晾成肉干”。“以为饵”,即“以之为饵”,用它做药饵。饵,原指糕饼等食品,这里借指形状类似的药饼或药丸。⑨可以:即“可以之”。以之,用它。之,指“饵”。⑩已:止,这里指治愈。(11)大风、挛(luán)腕、瘘(lòu)、疠(lì):麻风病、手脚伸展不开、脖子肿、恶疮。(12)去死肌:除掉腐肉。(13三)虫:泛指各种寄生虫。(14)太医:皇帝的医生。(15)聚:聚敛,征收。(16)岁:每年,名词作状语。(17)募:招募。(18)当其租入:抵他的租税上缴。当,抵。(19)奔走焉:为这事而奔忙。奔走,为动用法,为……奔走。焉,代词,相当于“之”(此,指捕蛇当租) (20)专:独占。(21)嗣(sì):继承。(22)几:几乎,差一点。(23)貌若甚戚者:样子像是很悲伤。貌,面容。戚,悲伤。者,……的样子。(24)悲之:为之悲,为他悲伤,即同情他。(25)若毒之乎:你怨恨这差事吗。若,你。毒,怨恨。之,指捕蛇当租的差事。(26)莅(lì)事者:这里指掌管赋税的官员。莅,临,从上面临视着,引申为治理,掌管。(27)更:换。(28)则:连词,可译为“那么”。(29)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30)涕:眼泪。(31)哀而生之:怜悯我让我活下去。“哀”后省略了宾语“之”。生之,即“使之生”,让我活下去。之,指蒋氏自己,译为“我”。(32)不幸之甚:更加不幸。甚。更。(33)向:连词,假如。(34)病:通常表示病得很重,这里指陷入困境,困苦不堪。(35)世:代。(36)居是乡:即“居于是乡”的省略。(37) 生:生计,生活。日,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38)蹙(cù);窘迫。(39)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两小句是互文,译时要互补。殚,竭,耗尽。其,自己的。出,出产,动词用如名词。庐,田间小屋,借以代“家”。入,收入,动词用如名词。(40)号(háo):大声地哭。(41)转徙(xǐ):辗转迁徙,这里指流亡,逃难。(42)顿踣(bó):累得跌倒在地。顿,困顿,劳累。踣,跌倒在地。(43)触风雨,犯寒暑:这两句是互文,要合译。冒着狂风暴雨严寒酷暑。“触”、“犯”都是“冒着,顶着”的意思。(44)呼嘘:呼吸。嘘,慢慢地吐气。(45)毒疠:能使人染病的瘴气。(46)往往:比比,到处。(47)藉(jiè):草垫子,引申为衬垫,枕压。(48)曩(náng):从前。(49)其室:那些人家。(50)非死则徙尔: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非……则……”,“不是……就是……”。 尔,同“耳”,表示肯定或强调。(51)以:因,由于。(52)悍吏之来吾乡:当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村。悍,凶暴的。之,取消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成为时间状语。(53)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这两句是互文,要合译。到处叫骂和搔扰。叫嚣,吆喝,狂呼乱嚷。乎,同“于”,介词。隳突,骚扰。东西、南北;虚指处所,都有“到处”的意思。(54)哗然:乱哄哄的。(55)骇:惊扰,令人惊畏。(56)者:指某种情势。(57)虽:即使。(58)恂恂(xún):紧张担心的样子。(59)缶(fǒu):瓦器,这里指瓦罐。(60)而:连词,如果。(61)弛然:宽心的样子。弛,把弓弦放松,引申为松心。(62)食(sì):同“饲”,喂养。(62)时:按时,名词作状语。(64)焉:之,指蛇。(65)甘:甜,引申为“津津有味地”。(66)其土之有:自己地里的出产。其,自己的。有,指所收获的东西。(67)以:而.连接动作和动作的目的。可译“来”。(68)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尽:使……尽.形容词用如使动词。齿,年岁,由于人的牙齿的生长与脱落,标志着年龄的状况,所以借“齿”代年岁。(69)盖:发语词。(70)之:助词,无义。(71)犯:冒。(72)者:表示“……的情况”。(73)熙熙:安心和乐的样子。(74)旦旦:天天。旦,早晨.白天。是:此,指受死亡威胁的事。(75)虽:即使。(76)乎:于。(77)比吾乡邻之死:之,取消“吾乡邻死”的独立性,使它成为“比”的宾语。(78)则:诚,确实。(79)安:怎么,哪里。(80)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81)苛政猛于虎也:引自《礼记•檀弓》。苛,本义是小草,引申为繁杂,再引申为苛刻。政,同“征”,读zhēng,赋税;另一说法,政,读zhèng,政治。于,比,介词。典故是这样的: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人在坟前哭,孔子让子路去问她为什么哭。妇人回答说,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咬死了。孔子说:“那你们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因为这里没有苛酷的赋敛。”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要记住:‘苛酷的赋敛比老虎还凶残啊!’” (82)乎:于,对于。(83)以:从。(84)犹:还是。(85)信:真实的,不虚假。(86)孰:谁。(87)甚是蛇:即“甚于是蛇”,比这种毒蛇还厉害。甚,严重,厉害。于,比。(88)者:……的情况。(89)为:写。(90)之:此。(91)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以便。(92)俟(sì):等待。(93)夫(fú):那些。(94)观人风者:考察民情的人。借指政府官员。人风,民风。唐人文字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该用到“民”的地方,必须避开,而用“人”代替.(95)焉:之,指这篇文章。

[译 文]

永州的野外产(一种)不寻常的蛇,周身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纹;(这蛇)触及草木,(草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的。但是把它晾干做药,可以治好麻风、痉挛、颈肿、毒疮(等恶病),(还能)除去(患者的)腐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收两次。招募能捕蛇的人,(允许用蛇来)顶替他应交的租税。于是永州人都争先恐后地为能捕蛇顶租而奔忙。

有家姓蒋的人,独享这种(捕蛇顶租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怎样,(他)就说:“我祖父死在这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事上。现在我已经继承祖业干这差事十二年了,好多次差一点死了。”说起这些,样子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抱怨这种差事吗?我可以告诉管这事的官吏,换掉你现在的差事,恢复你的租税,那怎样?”

蒋氏(听了)大为悲伤,流着汪汪的眼泪说:“您打算怜悯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远远不如恢复我租税的不幸啊。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自从我们姓蒋的三代前住到这个村,累计到现在六十年了。我的乡邻们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窘迫艰难,(他们)把自己地里的全部出产和家里所有的收入尽数拿去(交租仍然不够),(只好)号啕痛哭地辗转逃亡,(他们)又饿又渴,跌倒在地,(一路上) 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呼吸着致病的浊气,到处都可以见到如此死去的人尸体互相枕压着。原先跟我祖父同住(本村)的,现在十家剩不下一家了;跟我父亲同住(本村)的,现在十家剩不下两三家了;跟我同住过十二年的,现在十家中剩不下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捕蛇却幸存下来。(每当)凶暴的官吏来我们村(催租时),到处叫骂和搔扰,乱乱哄哄令人提心吊胆,即使鸡狗(也)不能安宁,(每当这时)我就有点不放心地(从床上)起来,(去)看看我那(放蛇的)瓦罐,如果我(捕)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然后)精心地喂养它,按期献给官府。回来以后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地里的出产,来度过我的天年,(这样)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其余(的时光)可以安闲自在地过快活日子。哪像我的乡邻天天有这(被官吏逼死的危险)啊!现在即使我死于捕蛇,比起我已死去的乡邻就已经是靠后的了,又怎么敢抱怨呢?”

我听了(他的哭诉)更加难过。孔子说:“苛政猛于虎。”我曾经对这话有所怀疑。现在拿蒋氏(的遭遇)来看,(这话)还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租税(给百姓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以便留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鉴 赏]

这篇文章是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的罪行的。但一开头却写毒蛇的剧毒,既然这么毒,就应该离它远远的,可是奇怪的是:因为可以“当其租入”,人们却争着去捕捉。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接着写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蒋氏的祖父、父亲都被毒蛇咬死,自己也好几次几乎丧命。这—悲惨的家史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想给他更换差事。奇怪的是:蒋氏却更为伤心,声泪俱下地恳求作者绝不要这样做,于是再次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在层层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之后,这才通过蒋氏的诉说,道出了赋敛比毒蛇还毒的实质。文章就是这样波澜起伏,逐层深入地突出中心的。最后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点明题意,无情地揭露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篇文章在层层设置悬念的同时,还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复地以捕蛇者与纳赋者作比较:捕蛇者“以捕蛇独存”,而纳赋者却十室九空,“非死即徙”;捕蛇者只要“吾蛇尚存”,就可以“弛然而卧”,而纳赋者却时常受悍吏的骚扰,被闹得鸡犬不宁;捕蛇者“一岁之犯死者”只有两次,而纳赋者“旦旦”有死亡的威胁。因此,当蒋氏说到捕蛇的危险时,虽然“貌若甚戚”,而当听到要恢复他的赋税时,却“大戚”而且“汪然出涕”,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作者通过这样的比较,揭示出触目惊心的赋敛之毒。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虽然文字不多,却起到了使叙事生动曲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字数:5015

[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为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柳宗元参见《黔之驴》一文的“作者及作品简介”。
说,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