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2000年中考长沙题《爱莲说》
[题目]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 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 这是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2. 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 ( )
A.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3. 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 )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 《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 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 文中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题解]
第1题。考查对句子理解辨正。
答案:D
第2题。考查对句子翻译辨误。
答案:D
第3题。考查对句子比喻义的理解。
答案:C
第4题。考查对选段理解辨误。
答案: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牡丹很美,喜欢它的人当然多。
B. 牡丹花艳,开的花又多,所以喜欢它的人也多。
C.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它。
D. 这是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2. 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 ( )
A.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C.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D.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花中的勇士。
3. 下列句中,用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是 ( )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 《爱莲说》的“说”与《捕蛇者说》的“说”不是同一种文体。
C. 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D. 文中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出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题解]
第1题。考查对句子理解辨正。
答案:D
第2题。考查对句子翻译辨误。
答案:D
第3题。考查对句子比喻义的理解。
答案:C
第4题。考查对选段理解辨误。
答案:D
今日更新
-
一、1998年中考广西题《扁鹊见蔡桓公》
[2019-05-28]
-
(二) 捕捉信息
[2019-05-28]
-
(一) 把握题型
[2019-05-28]
-
(四) 鉴赏评价
[2019-05-28]
-
(三) 文言句式
[2019-05-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