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鉴赏评价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古诗文考题 https://www.kekeshici.com

        文言文的鉴赏评价包括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内容又包括句意理解、内容概括、中心归纳、作用意义、寄寓的道理等。
        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的大致意思,找出文中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择要回答。
        文言文的形式主要是指写作特点,它包括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结构特点、语言运用等,答题时可从文言文的实际出发,根据题意,从一、二个角度入手进行鉴赏评价。
          例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1. 在文中找出两个对偶句。
          ① ____
          ② ____
          2.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意思。
          ______
        3. 从表达方式看,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②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3. 描写议论
          例二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1. 文中带点的“绝境”是指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
        2. 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2.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 3. 友好和睦
          例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1. 文中两段文字写景、写情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两种不同的景象。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3. 用一句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写景一阴一晴,写情一悲一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 ①阴冷(悲凉、肃杀) ②秀丽(活泼、盎然) 3. 描述洞庭湖阴晴变化的不同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览物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例四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赞美莲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还要写到菊和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 气节 ② 行为 ③ 品质 ④ 仪态 2. 通过衬托,更加突出莲的纯洁高尚、正直无私、端庄大方。3. 第一段重在描写,第二段重在评论。第一段为第二段作铺垫;第二段是第一段主旨的深化。
          例五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柑者言》)


        
        1. 柑者到市场上“贾十倍,人争鬻之”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
        2. 从上文中归纳一个成语。
          ___________
        3. 从文中看,“卖果者”属于( )。
          A. 善藏柑 B. 善欺人 C. 善卖果 D. 善说理
          参考答案: 1. 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2.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 C
          例六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墨子·兼爱中》)
        
          [注释]
          ①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要:通“腰”。② 胁息:深吸气以后,停止呼吸的动作。③ 比:及至。期年:一周年,期音基(jī)。④ 《墨子》:墨子言行的汇编,现存五十三篇。墨子(约公元前480年~前420年)名翟,战国初鲁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大部分是墨翟的门徒根据他的遗教编成的。

        
        1. 楚灵王的臣子每天只吃一顿饭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又怎样?
          ________________
        2. 臣子们“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使自己细腰。朝廷中有许多饿得黑瘦的人。2.楚灵王好士细腰。3. 上行下效
          例七
          人有亡��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 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吕氏春秋·去尤》)
        
          [注释]
          ① ��:音斧(fǔ),通“斧”。 ② 俄而:不久。 “俄而”两字据《列子·说符篇》补。③ 抇:音胡(hú),掘。谷:水沟。④ 尤:通“囿”,音右(yòu),见识不广,引申为“局限”、“拘泥”。“有所囿”就是被偏见所蒙蔽。⑤《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 ~公元前235年)的门客们编纂的一部杂家著作,共二十六篇。《吕氏春秋》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著作里很多的内容,因此它保存了不少先秦的文献资料。
        
        1. 为什么这个人没有找到斧子之前,看邻居的儿子走路、表情、语言、动作都像偷斧子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斧子找到以后,再看邻居的儿子,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主观看法上已经断定邻居的儿子是偷了斧子,被偏见所蒙蔽。2. 事实已搞清,偏见已消除。3. 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八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郑:古地名,旧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境内的旧华县西北。县:县邑。车轭:车辕前端扼住牲畜颈部的器具,又指套牛的器具(俗称“牛锁头”、“轭头”)。轭音饿(è)。②何种:何物,什么东西。③俄:顷刻,一会儿。④ 曩者:以前。曩音攘(nǎng)。⑤ 女:同“汝”,你。

        
        1. 别人两次回答“此车轭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郑县人认为:“此女欺我也”的原因是______;郑县人与人家打起来的原因是______。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 懂得知识才能说懂,不懂就要乐于问人家。
          B.任何知识不能凭主观想像,更不能随便跟人家打架。
          C. 如果在学习上不能举一反三而又愚顽自信,那是不能获得什么东西的。
          D. 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既然牛锁头多就应当承认它。
          参考答案: 1.两次拾到的东西确实是“车轭” 2.车轭不会那么多 主观认为这是人家欺骗他 3. B
          例九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


        
          [注释]
          ① 海鸟:又名爰居,据说是一种形状像凤凰的鸟。鲁:周代诸侯国,在现在的山东省西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② 御:音迓(yà),迎接。觞:音伤(shāng),请人饮酒。③ 九韶:相传是舜时乐曲名,在十分隆重的场合才演奏。④ 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具备叫做“太牢”。⑤ 眩:音炫(xuàn),眼睛昏花看不清东西。⑥ 脔:音栾(luán),切成块的肉。

        
        1. 海鸟为什么三日而死?
          ____________
        2.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给我们做事带来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因为鲁侯不懂得如何饲养鸟,使鸟惊恐悲伤而死。2. 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3. 要遵从客观规律
          例一○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11),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12),一网无遗者(13)

        

(《燕书》)


        
          [注释]
          ① 具区:古湖泊名,即今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泽:水草交错的地方。② 白雁:一种比鸿雁稍小的白色的雁。③ 栖:音欺(qī),鸟停在树上。这里指停留的地方。④ 弋:音意(yì),用带绳的箭射鸟。这里是射的意思。⑤ 雁奴:为群雁作警戒的雁。巡:音循(xún),往来查看。⑥ 藉:凭借。是:此。瞑:音明(míng),睡眠。⑦ 爇:音弱(ruò),点燃。⑧ 戛然:形容雁叫的声音,戛音夹(jiá),象声词。⑨遽:音巨(jù),急忙。⑩ 绐:音代(dài),欺骗。(11)未几:没有多久。(12)寐:音妹(mèi),睡着了。(13)遗:剩下。

        
        1. 白雁栖息的特点是____,从“设雁奴环巡之”可看出白雁的____。
        2. 从文中看,夜里白雁鸣叫的原因是____,大家“共啄雁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群雁最终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夜必择栖 小心、机灵 2. 人至 以奴绐己 3.一网无遗。在复杂的情况面前,不认真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事物真象,只凭一知半解,依仗权势压制正确意见,其结果是很危险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