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书博鸡者事》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中学古诗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书博鸡者事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遂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本文作者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由于经历过元末政治腐败、官场昏聩、豪强跋扈、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时代,对于元朝的覆灭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据史馆所闻写成《书博鸡者事》一文,是为了揭示“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的历史教训,试图给统治者提供一个殷鉴。但文章的内容,却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封建社会里小人物伸张正义、创立业绩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激发我们对一位豪爽侠义、不畏邪恶的民间英雄的由衷赞美。文章取材严谨,记事翔实,在叙述的笔墨间有明显的褒贬之意,并在篇首点明人物里籍身分,篇末加上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些都是史传写法。作者用史传写法来写这篇文章,说明所记内容的真实性和作者评论的严肃性,在褒贬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倾向。

本文共六节,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介绍博鸡者的里籍、身分和平素为人,作者用“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概括出人物游手好闲、蛮横任性的特点,又用“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将其泼皮凶顽,无法无天的程度作了渲染。文字虽然简洁,却已把人物的概貌准确地勾勒出来,为下文详述博鸡者的作为作了准备。

第二部分(二——五节)分四节,逐层记叙博鸡者为民平愤、为守伸冤的事迹,这是文章的主干部分。

第二节,介绍袁守被罢官的经过。“多惠政,民甚爱之”的袁守因一句语带双关的戏言“臧氏之子也”,惹恼了臧姓部使者。而豪民窥知臧使者欲加害袁守的心事,便栽赃陷害,“诬守纳己赇”,使者抓住这个罪名,终于罢了袁守的官。这一节,作者只用简洁的语言,客观地交代事情的始末,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官场的黑暗,暴露出了豪民和臧使者可恶可鄙的面目。在这样一个明显违背袁人意愿的冤案面前,袁人自然要“大愤”,但大愤而“未有以报”,便似乎在明显的不平中蓄积着一种能量,使人有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这一节为下文博鸡者的正式出场作了铺垫。

第三节,写博鸡者惩治豪民。这是全文最精采的部分。这个游手好闲、“任气好斗”的博鸡者,在一系列行动中证实了自己是一个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以义闻东南”的好汉。这节开始,他不过在市中随意游荡,但袁民是信赖他的。他们责备他、激励他,正因为相信他能不负众望。在众人的激励下,他对于惩豪民、白守冤这样一个难当的重任,只是简单地应了一个字:“诺”。这一“诺”,把人物痛快利索、侠义豪爽的气概表现了出来,还使人看到,在博鸡者心中,是和非,义和不义,原是十分清楚的。至此,人们对这个任气好斗的游荡者不禁开始刮目相看。博鸡者一诺之后立即行动,目标首先对准诬陷袁守的豪民,他先是故意挑衅,“遮豪民于道”,然后对其痛加惩罚,从“捽下提殴之”到褫其衣、策其马,“反接,徇诸市”,并使之“一步一呼”,彻底打掉了豪民的威风。在高启笔下,人物的这一连串动作以快节奏推出,具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和气势,在泼辣爽利中又多少带着一股无赖习气。但他的蛮闯蛮干在此时此地看来,却那么可爱,那么解气!在写他对豪民子的呵斥时,作者也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市井泼皮的特点,既敢作敢为,又蛮横霸道。在这节最后,作者用较多笔墨,完整地记录了博鸡者对豪民的斥责。这段话,一句句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终于使“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至此,博鸡者身上泼皮无赖、任气好斗的外在特点,已与其内在的侠义肝胆、见义勇为、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品格开始统一起来。

第四节,写博鸡者为袁守洗雪冤屈。惩治豪民只不过为袁守出了气,为袁民泄了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当博鸡者问众人“是足以报使君未耶”时,大家又给他出了更难的题目:为使君洗雪冤屈。博鸡者应一声“然”,又立即行动,先是高举巨幅“屈”字走诉行御史台,在台臣不理的情况下,“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终于达到了“复守官而黜臧使者”的目的。这一节记叙虽然较为简略,但很好地补充了人物抗争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最终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刻划。

第五节,用一句话概括了博鸡者在当时的影响。他“以义闻东南”,也正是作者为之立传叙事的根据。

第二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博鸡者侠义豪爽的精神风貌。作者在精采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人物动态刻划中,没有忘掉插入“袁人”情绪的描写和一些官吏对这一事件的反应,这就从侧面衬托了博鸡者行为的正义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第三部分(第六节)这是文章的评论部分。用“高子曰”开头,是沿袭了史传文评论的惯用笔法。评论先交代材料的来源,进一步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接着展开三层议论,先是评袁守“自喜轻上”,也应对自己罹祸负一点责任;接着斥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泄私仇,“固贼戾之士”;最后指出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上者不能察”,并由此引出结论:“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这三层议论,由具体到一般,层层深入,最后总结出一个历史教训,这也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书博鸡者事》是一篇七百余字的短文,由于作者选材严谨、布局合理、语言简洁生动,文章在有限的篇幅内不仅展现了一系列复杂变化的场面,写出了一个以独特手段伸张正义的侠义豪爽、锐不可当的市井英雄,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出人心的向背,总结了历史教训,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