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林泉隐居谁到此)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元曲三百首 https://www.kekeshici.com

        

马致远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会作山中相,不管 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鉴赏】“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林泉,山林与泉石,借指隐 居之地。在这远离红尘的隐居之地,有谁会来呢?原本想着一定是无人 问津,可是发现有客人来了,谁呢?原来是清风。清风也能算是客人?李 白《独漉篇》:“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写门边的罗 帷忽然飘拂起来,仿佛有人正披帷而入。诗人惊喜中转身,才发现来客只 有清风! 接着,月光也如脱略形迹的友人不请自来,未打招呼便闯了进 来。这两句的特色在于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清风 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那种物我相亲的和谐与统一。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这两句是用典。《南史·陶弘景传》记 载: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于勾曲山(即茅山,在今江苏西南部)中,梁 武帝多次请他出山都不就,朝廷每有吉凶征讨大事,皇帝就派人前去咨 询,当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后来常用来泛指弃官隐归林泉的高士。 另外,陶弘景对阐扬道教,付出了巨大精力,开创了茅山宗,对后世道教的 发展影响较为深远。马致远中年以后,逐渐对现实悲观失望,萌生归隐之 意,放情于山林,并受到当时在北方流行的道教新派——全真教的直接影 响。现实的无奈和精神的痛苦使其试图从宗教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解脱。 信奉道教的马致远自然对南朝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陶弘景充满了敬仰 之情。他也想像陶弘景一样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再也不愿过问人间 的种种俗事,从此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在淡然中寻求生命的真谛。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这是全曲的主旨,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元散曲 经常将世人所追逐的名利比喻成半张纸,如“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 (汪元亨【中吕·朝天子】),“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张可久【双调·殿前 欢】)。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作者用不争的态度,表 达鄙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
        这首散曲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 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束缚,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