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风絮——读罗兰散文集《寂寞的感觉》
安徽安庆卫校 刘军
也许,因为罗兰的散文匠心独运,恬淡闲散? 抑或是“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雨丝·绿海》)的洒脱,认为“花钱是件快乐事”的不羁打动了我?
罗兰是多年从事音乐教育及广播工作的台湾知名女作家。她的作品轻快、明丽,寓意深远,富有哲理。说实在的,我倒是很欣赏她如歌的写作风格,轻吟浅唱,行云流水,如一汪清水,微风吹出层层柔美,这应该跟她从事多年的音乐教育不无关系吧?
歌要风行,首先要能引起听者的共鸣。散文亦如此。罗兰《寂寞的感觉》,娓娓道出了寂寞时“心事重重”、“向无底的黝暗之中沉落”的感受。读着它,有如自己正处于寂寞之中,“你慢慢可以看到,午后的日影怎样拖着黯淡的步子西斜……暮色怎样爬上你的书桌”——真实的意境,诚挚的感受。
罗兰是为了“捕捉心情的刹那”而写作,她认为写作是“一种灵魂的探索,是对世间事物真理的寻觅,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写作的动机》),正是这种鲜明的写作动机,才使她能将生活中“窗的情调”写成“一首歌”,将自己变成一片“来自无穷,飘向无限”的云,或者“让你那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特别是《父亲的照片》一文,虽通篇见不到“父爱”之词,但伟大而崇高的爱意依然渗透在朴素的文字之中。
一篇好的散文——一支优美的歌。罗兰把心中的寂寞以歌的形式抒唱出来,可谓潇洒至极。写完此篇读后感,我回想起昨夜品读《寂寞的感觉》的情景,胸中觉得豁然明朗了许多,犹如一束飘荡的风絮在吟唱。
〔评点〕
作者思路较活跃,能结合作者的经历、作者自述的写作动机,来评析作品;对中学生来说,从自己阅读的感受角度评析作品,也是可取的。但是要把握读后感与文艺评论的不同特点,与“歌”作类比,联想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