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顺序和记叙方法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作文写作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记叙事情,除时间要素外,就是空间要素。事情的发生、发展,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空间,交代清楚空间,对清楚明白地记事是很重要的。空间的写法,一般有如下四种。
        一是空间固定法。这是进行定点观察,作者立足点固定,限定在目力所及的空间范围内,有条理地记叙这一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例如徐茂昌的《江畔人生》(《解放日报》1984年11月27日),叙写的时间跨度有三十年,但空间始终限定在江畔码头。江畔有一个码头。码头在变迁。老祖父对“我”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码头并不像现在这样……”“我”对女儿说:“很久很久以前,那码头可不是这样的……”早先,是木船、跳板;后来,是狭长的石埂、低矮的候船室;今天,是初具现代化规模的高楼、长埂。作者进而限定在这一空间内探索人生的真谛。“故乡的码头,它留在一代又一代人记忆中的过去,不都是他们生涯历程中的起点吗? 老祖父的起点是木船、跳板,我的起点,是狭长的石埂、低矮的候船室;到了今天,我的女儿最幸运了,她的起点已经是初具现代化的高楼、长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起点,把它们连接在历史的屏幕上,便组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们的每一变化,正如青年时代的马克思所说的,那‘既是绝笔,又是新的伟大的诗篇的序曲’。……每个人都应当珍视自己的起点——那座矗立在人生途中的纪念碑……”这种写法,空间,是固定的,时间,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特别适用于记叙某地发生的种种事情,并表现种种变迁。
        郭风的《灯火》写林区灿烂的、激奋的夜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建设闽北林区的生动景象。作者犹如站在高山之巅,扫视一个比较广阔的林区空间:溪边水磨坊里透露出来的灯火;远远的溪面渡船上和木筏上的风灯;溪岸边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有人举着点亮的松明照路;山峦上林间小径有人亮着手电筒走来;森林大学的课堂里和化工厂的电灯最为明亮;香料厂提炼栲胶和蒸馏山苍子发出一道道火光,照耀着林区村落的夜空;急驰而过的火车头面前的车灯,吐出白虹似的亮光。这篇散文以“那山溪还在歌唱”开头,以“呵,那山溪还在歌唱着”结束,限定了空间,由于空间范围大,虽然不足千字,但是生活、思想、感情的容量却颇大。
        二是空间流动法。这种写法,空间是流动的,最常见的是移步换形。按空间顺序记事的,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如陆定一的《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结合空间顺序,记叙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先写在山脚,“向上望”;二写在陡坡,“向上看”,“向下看”;三写睡在山腰路上,仰望天上星星,然后坐起来平视,巡视;四写快到山顶,“回头”看;五写在山顶,“回头看队伍”;六写下山。空间是按“山脚——在‘之’字拐的路上——在只有一尺来宽的路上——在快到山顶的路上——坐在山顶上——下山路上”的路线流动的。
        三是空间延伸法。这种写法是在记叙目力所及的空间内发生的事物、景物时,适当加以延伸,记叙不同空间的类似的事情、景物。下面是柯灵《雨街小景》中的开头一段。全文是写1939年上海街头雨景,开头采用时空、情景交替的写法: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雨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寥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地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狭窄的斗室。

        这段文字,通过联想,空间作了延伸,从眼前的雨延伸到寥廓的江村的雨,作者故乡的雨,再延伸回到眼前的斗室。
        鲁迅的小说空间的调度放得开,收得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例如《孔乙己》,一方面设计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门口,在酒店小伙计的眼中走完他不幸的一生,使场面集中,线索明朗;另一方面又紧紧围绕孔乙己善良又迂腐的性格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典型情节,多方面展示生活画面,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极大自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严谨而又博大宏深。
        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题目把空间限定在“太原”,但是通过简单而又巧妙的手法,空间作了延伸。比如第五节开头:
          “本报特讯”汾阳来客谈,汾阳西郊× ×村,有娶亲者,当花轿进门时,迎亲亲友,均拥集呼喊,并大放爆竹;恰有一飞往前方之飞机由此经过,居高临下,窥望不真,以为有匪来扰,乃掷炸弹数枚,结果伤亡数十口,状甚凄惨云。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用异常简洁洗练的文字,报道了阎锡山统治下太原城内的种种社会现象,抨击了当时的反动统治。这一段空间的延伸,拓宽了报道的内容,暴露了阎锡山不仅在太原,而且在整个山西实行白色恐怖的罪行。
        四是空间跨越法。现代、当代的一些作品,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时空观念,叙事呈现时空跳跃、时空多维、时空静止趋向。例如苏联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所谓“爆炸性作品”之一、艾特玛托夫的《一日长于百年》。这部获奖小说写的是几个普通劳动者的不同命运。小说以主人公叶吉盖埋葬他的同事卡赞加普的全过程为主线,以神话传说和外星文明为副线。现实生活,曼库特的传说,对未来文明的幻想,构成“三维性”;在空间轴上,有地球上的某一点,人物生活的地点——奥捷卡草原上的小火车站萨雷,阿纳贝特墓地,苏联某火箭发射场,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以南的“公约号”航空母舰,然后由地球延伸到太阳系,由太空中的“均等号”空间站,进而扩展到太阳系以外的林海文明。因此,空间也是“三维性”:地球空间,太阳系空间,太阳系外的“林海”空间。这样使事情发展、人物活动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活动环境,容纳更大的社会内容。
        与之相反,有的作品使时空“静止”。例如所谓“新小说”派的领袖法国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海滩》。小说的时间是“强烈的阳光直射在黄澄澄的细沙上”的正午,地点是海滩。在作家笔下,这一时间空间是完全静止的。忽此忽彼地叙述,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短篇小说,开头是三个孩子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滩上走着,中间是他们在走着,结束还是他们在不停地走。他们在静止的时间和静止的空间里就这样永恒地运动着、追求着。
        记叙的顺序,还有以时空交织为序和以事物内在联系为序的,这里不具体阐说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