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印象
湖北税务学校 赵玲
以前,我很仰慕广州的繁华,父亲提起广州总是眉飞色舞,我也耳熟能详,感慨人间竟有如此佳境。我的家乡是个中等城市,虽也不以为自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却也很想去一趟广州。
去年夏天,我和弟弟随着父亲进入了广州城。坐上汽车,直奔父亲的家,沿路上看见两边高大的广告牌上写着特大的“Welcome to Guangzhou”,心里很是满意。
第二天清晨,父亲带着我们去饮早茶。两位西装男士肃立在宾馆门口笑迎宾客,见有人来,很恭敬地拉开门。
父亲告诉我:“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可工资并不低啊!”
我不经意地回头,忽然发现他们笑得奇特,有点僵硬呆板的样子,心里泛起一股别样的滋味。
上到二楼,只见美丽的公关小姐笑容可掬,服务员们如同穿花蝴蝶般飞舞,红红的笑脸、亲切的软语,令人如坐春风。
结账后我正感念着这里的服务态度的绝无仅有,忽瞥见那位小姐气咻咻的,这是怎么了?
父亲一语道破:“没给小费嘛!”
我恍然大悟。
我是地地道道的外地人,不会讲粤语,倒在其次,最令人头疼的是不懂这里的规矩,不免常常陷入尴尬。
一次我和弟弟进一家冷饮店买了两瓶甘蔗汁,站着等找钱。“没四分钱找噢!”收钱的小姐冲出这样一句。“算了。”我随口答,抬头见旁边的几位顾客眼里似有讥讽之意,分明把我看作初游大观园的刘姥姥。后来告诉父亲,才知道他们是在笑我小气,四分钱在广州人眼里是不算什么的,亏我还等了半天。我很不舒服,自己并没做错事,何以遭人白眼呢?
走在广州街上,偶而会冒出个人和你说话,虽然全不认识。我就遇见过好几次。一次是在很热闹的北京路,一个穿得很花哨的年青人叫住我。我并不奇怪,因为在家乡也不时有陌生人找我问路的,而且这人挺和气,我于是停下来。可惜他的粤语我一个字也不懂,正想请他讲清楚些,父亲一把将我扯出好远。“不要理他,这人是港仔。”父亲警告我。同时,听得那人在后面重重一唾。
我至今不知港仔是什么,大约是骗子一类吧!
广州人瞧不起几分钱,并不表示他们就将钞票看得清淡如水。
父亲回想装电话那阵子:“若是按顺序来,恐怕要等一年多,可我只等了一个月,交了几千块。”
“这么多!”我咋舌道。
听人说这地方消费水平高,工资也比一般地区高。可是我每次过天桥,还是能看到一个个乞丐,在烈日下,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捧着碗呲牙咧嘴地向路人乞讨。人们躲闪着,小声咒骂着。
我在广州住了大半个月,还从未见过我们对面的那位贵邻。出于好奇我向父亲打听邻居的情况,他也浑然不知。后来想想有什么好问的呢? 人家就是闭门造车我也管不着啊!
这里的人似乎谨奉“老死不相往来”的教条,除了上下班是从来不开门的。有时在楼梯上偶而碰上了,一侧身让过去,如同让了一个影子似的。
这就是我对广州的印象。
[评点]
本文写的是作者去了一次广州的“印象”,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地人”的视角,描述在广州十分平常而在外地却新异的小事,从中反映出广州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