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
浙江嘉兴秀洲区中等职校 陈忠明
捉泥鳅,我儿时很在行。
每年春季四五月间,农人收割完油菜麦子,正引水入田准备春耕,沟渠里的泥鳅便顺着水流游入田里。这个时候,我们一群农家孩子,一手提着竹篓,一手拿着自制的网兜,兴高采烈地来到田里“赶泥鳅”。所谓“赶泥鳅”,就是先把网兜插入通水的沟里,两脚在沟中走动。沟水涌动,水声哗哗,水中的泥鳅闻声而逃,就撞进了插在前面的网兜里。这样,边走边赶边提网,差不多网网不落空,赶几方田,就可捕得三四斤泥鳅。赶泥鳅不用怕挨骂,就是弄得浑身湿透也不妨,因为这是“干活”,弄湿衣服,合情合理。
夏天的泥鳅,我们常常用弯篓来捕捉。这种方法,我们那儿的行话叫“湮弯篓”。弯篓要湮在垄岸边,最好是湮在刚插好秧苗的田里。傍晚时分,挑着一担弯篓逐只逐只去湮,比之春天赶泥鳅辛苦多了。有时,为了避免弯篓被偷,夜间还要手拿电筒巡逻。湮弯篓,要讲究方法,不懂其道等于徒劳。湮弯篓,又要很小心,倘若损坏了秧苗,弯篓往往遭殃,或被一脚踩扁,或被摔个身首异处。湮好了弯篓,第二天又要起个大早,凭着记忆再把弯篓一只一只地收回来;挑回家中,再一只一只地掀开篓盖把泥鳅倒出来。“倒弯篓”的时候真是一种享受。每一只弯篓都似负载着一分希望,一分企盼。先掂一掂,摇一摇,听到活蹦乱跳的声音,心里就特别舒服,因为里面有了我们付出辛劳后的回报。
到了仲秋,天气转凉,泥鳅大多钻到了沟底的淤泥里。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农家孩子便拿着竹篓子、破面盆三五成群地来到沟里挖泥鳅。先截取一段水沟,两端筑好泥坝,再用破面盆把水舀干,然后细细地翻挖淤泥,隐匿其中的泥鳅便一条不漏地被捉进竹篓。挖泥鳅的时候最怕田蚊叮咬,尤其在傍晚时分,田蚊总是在头顶成群成团地飞舞,而且专门钻入头发叮咬头皮,于是只得用沾满泥的手来搔痒,结果满头满脑都是泥,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条大泥鳅。
泥鳅好养活。每次捕来的泥鳅我都把它们倒入贮了水的大瓮中储存,只要勤换水,养它个把月不成问题。积存到二三十斤,我就自个儿挑着到镇上去卖,所得的收入对于一个农家孩子算是很可观的了。这些钱我总舍不得用,因为我知道这钱来得不容易。
而今,捉泥鳅的事我早已不干了,但每次到田野散步,见沟中水流涓涓,想起儿时捉泥鳅的情景,仍不免为之神往。
〔评点〕
本文按春、夏、秋的时序,具体描述了“赶泥鳅”、“湮弯篓”、“挖泥鳅”的情景,“赶”、“湮”、“挖”的过程交代清晰、行动描写生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