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中的新生
浙江嘉善职教中心 王燕云
静静地走进庄严肃穆的追悼会场,听哀乐声在耳际低回。
我曾经一直很害怕“生离”,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却更害怕“死别”。“死别”比“生离”更可怕,因为它没有一点挽回的余地。下意识地抬头望了望悬于会堂正面墙上的爷爷遗像,是黑色,已记不清一段时间以来有多少次害怕见到这种颜色。黑框遗像下是一大群身穿素洁的白粗麻布孝袍的人,腰间还系着宽宽的白带子,旁边还有几个爷爷生前的学生。他们用手捂着脸,长一声,短一声地哭泣。黑色和白色一样,象征着神秘,死亡是神秘的,因为生者的我们无法体验。
怎么也不敢相信事实中还有事实。生与死,昨日和今日。爷爷得了癌症,竟如此之快地离开了我们。真正认识“死别”是从见爷爷最后一面开始的。当时,我紧紧地拉着爷爷渐渐转冷的手,一个劲地哭着喊着爷爷,然而爷爷并未答应我一声,只是看着我,眼角里含着一丝泪水,在众人的哭喊中默默地走了。爷爷真的走了,同时带走了他一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我站着,如同一株小树那样宁静,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听到了自己无声的哭泣……回忆是一个人生命重新燃烧的形式,现在连回忆也变得珍贵起来……
爷爷是位小学老教师,从教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人师表。爷爷给我的印象总是笑容可掬,这使我们祖孙两人之间没有隔阂,像是很好的朋友一样。年幼的我,在夏天晚上乘凉的时候,总喜欢偎依在爷爷的怀里,拌着草间虫子的低吟,数着天上的星星,听着爷爷讲的神话故事,那时,真的认为做神仙的快乐也不过如此,转眼间,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记忆,都永远留驻在我回忆的故园里了。
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从来没有疾言厉色地训斥过我,除了那次是特别的,直到现在我还不能忘却,因为它对我以后的影响很大。那时,我念三年级,而爷爷是语文老师,他对学生要求向来很严,也最喜欢学生们一个个背书给他听,他认为这是一种享受。那时候的我,很不争气,常惹爷爷生气,背书也是如此,别的同学读几遍就可以背得很流畅了,而我读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也背不下来。一次,上课,他照例请同学一个个轮流背书给他听,爷爷听着听着脸上露出了上课时不多见的笑容,看来他很满意。轮到我了,吱吱呀呀,背了上句忘了下句,怎么也背不下来。爷爷皱起了眉头,而我却天真地认为兼具学生跟孙女儿两种身份,不碍事,谁知,爷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数落我一番,说我这个不是,那个不对,还说我是全班最不用功的人。天知道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只不过不是背书那块料。爷爷竟然这样“公开”地“侮辱”我,我一气之下,跑出了教室,躲在厕所里大哭了一场,万般委屈。良久,几个女同学把我拉了出来,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理爷爷了,我真恨死他了。这一整天都没跟爷爷说一句话,显然爷爷也发觉到了。回到家,我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爸爸妈妈叫我都不理他们。哭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一定要报一“辱”之仇,有了想法,就开始付诸行动,打来一小桶水,学着电视剧里学生捉弄老师的镜头,把水搁在虚掩的房门顶上……擦干眼泪,想看爷爷推门进来,淋一身水的样子,一定是气得胡子往上翘。一想到此,便破涕为笑。
为了实现我“宏伟”的计划,我趴在桌上装哭,过了一会儿,爷爷真的来了,和爸爸妈妈在外面嘀咕了一阵,就径直朝我房间走来。推开门“叭”地一声,没等爷爷反应过来,水已倒在爷爷头上、身上,衣服都湿了,我则在一旁捂着嘴笑,为自己的“成功”而庆幸,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一厢情愿地准备再次接受爷爷的责备。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爷爷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盈盈地走到我身旁,笑道:“爷爷倒也正想冲个凉呢!”我愕然,继而和爷爷一起哈哈大笑,爸妈见状都莫名其妙。爷爷又说:“现在‘仇’报完了,该快背书了吧?”我突然觉得我成功的辉煌一下子暗淡许多。就这样,在爷爷笑声的陪伴下,我轻轻松松地背完了书,还嚷着爷爷教我念其他的课文。真的是第一次感到,原来背书并不难,难的是不肯用心去背。以后,我对背书完全改观了。在爷爷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特别是写作。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在自己理想的状态中。
曾经一度想当个人民教师,和爷爷一样。所以,一直就想自学考师范,爷爷得知后,还看着我填完报考志愿表。那段复习迎考的日子里,爷爷有时也会戴起他那副老花眼镜陪我复习,给我信心和勇气。
于是在那灰色的三天中,只有一个信念驾驭着我的全部——一定不能辜负爷爷的期望。这使我顺利地考上师范。当我把录取通知书拿在手里,高高扬起,一路蹦蹦跳跳地跑到爷爷身边,给他看时,爷爷激动地握着通知书的手颤抖着说:“森森,咱们祖孙以后是同行了。”然后,竟老泪纵横,一边还不忘夸我能干。
岁月如流,我的师范生活即将接近尾声,然而还没等我踏上工作岗位,爷爷就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了,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亲眼看到他的孙女,将走上讲台继续他的事业……
在失去爷爷的日子里,总有点不习惯,以后希望在自己身上可以依稀找到爷爷的影子,以更优异的业绩在失去爷爷的第一个清明节为他送上一束常盛不衰的鲜花。
爷爷的生命不止一次,因为他在我以及其他人心里获得了另一次新生,于是,从此自认为比别人更懂得生命之美的意义——并不在于生与死。
[评点]
本文回忆部分写得情真意切,有点有面,亦庄亦谐,但是开头部分,文字显得繁冗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