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两江汇合作文三体
【作文题目】
材料: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汇合,由于两条江水颜色迥异,因此在两江汇合的宽阔江面上,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要求:请根据这一自然现象作文,题目自拟。无论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必须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每篇字数800字。
——训练题。
【例文】
在宜宾二江汇合的宽阔水面,有一条绵延数百米的水色分界线。岷江清澈碧绿,金沙江深黄浑浊,水色差别十分明显。这样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追根究底,由于金沙江上游河段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江水含沙量大而浑浊;而岷江水的清澈则与上游植被未遭破坏,水土保持良好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上游流经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每年雨季,洪水卷带着大量泥沙流入黄河,把本是清澈的河水弄得浑浊不堪,含沙量猛增,洪水期竟高达600千克/米~3。到了下游河宽水缓的华北平原,泥沙大量淤积,日久天长,成为高悬于两岸平地的“地上河”。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根源。黄河、黄土高原不已向人们说明了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了吗?
黄河已经如此,我们更应好好保护长江,而现在的长江又是什么模样? 含沙量和黄河相比,也好不了多少,长江正在走黄河的老路! “金岷两水一线分”的自然景观正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已到十分严重程度的最好见证。长江——黄河?! 黄河——长江?! ……长江,这条翻滚在中华大地的巨龙,每年竟向东海吐出数亿吨的泥沙。君不见长江口上崇明岛,不就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吗? 如此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不得不让我们为长江的未来担心、忧虑。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江水将越来越黄。如果我们还掉以轻心,任其发展,那么长江下游平原上将会形成第二条“地上河”,稍遇洪水将泛滥成灾,对两岸人民构成巨大威胁。若到那时悔恨已晚! 过去的黄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长江,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恶化,迫在眉睫! 为了不让中华大地上出现第二条“黄河”,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植树种草,给荒山穿上绿装;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这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大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长江重新“碧水东流!”
B.小地学迷(记叙文)
我的姐姐邓虹,对地学有特殊兴趣,大家都叫她“小地学迷”。一提起这个雅号,就引起我许多回忆。
我的家乡宜宾位于金沙江、岷江汇合处。细心的姐姐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金沙江水浑若泥,岷江却水绿如蓝。同是江水,怎么颜色迥然不同?带着这个谜进入中学,姐姐常缠住地理老师问这问那:终于明白两江流域不同,江水含沙量不同,因而水色也就有别的道理。于是她对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姐姐竟买了个小地球仪回家。哪来的钱呢? 爸爸妈妈吃惊地“审问”她。秘密揭开了,那是她节省了整个夏天的冰糕钱。要知道,那时姐姐才十二岁,还是个小“馋猫”哩。
后来姐姐参加了地学夏令营,她高兴得睡着了也在笑。她想借机实地考察金岷两江水色不同的原因,得到老师的赞许。于是她去水文站查水文数据,去图书馆找有关资料,去江边定点收集水样,做起研究工作来。
一天姐姐去岷江边采集水样。出发时艳阳高照,谁知不久天空乌云密布,转瞬大雨倾盆下个不停。我急忙撑着伞去接她。快到江边才看见她,早已淋得像个落汤鸡。回到家,妈妈心疼地责备她,她却兴奋地说:“这场雨淋得值得。我取到了雨天的水样。”“你呀,真入了迷。”“嗯,还迷得不够。”嘻嘻笑着钻进了她的小屋。
一点不假,姐姐真入了迷。这不,正吃晚饭,她突然问妈妈:“为什么金沙江要这样取名?”妈反问她:“你说呢?”“我认为是水中含沙多,呈黄色的缘故。”“那是因为江中含有沙金呗。”究竟哪种说法对,姐姐纳闷了,忽然把碗一推,“咚咚咚”跑去找地理老师了。
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探讨,姐姐明白了江水含沙量的多少和流域的植被覆盖,水土保持关系密切。她想写成小论文,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以此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老师指导下,姐姐反复修改,终于写成《泾渭分明两江水》的小论文,获得市、地科技小论文一等奖,省三等奖。
今年暑假姐姐去兴文石林考察,又被石灰岩溶洞迷住了,一有空,就摆弄那些石钟乳、石笋标本哩……
岷江在宜宾汇入金沙江,浩浩荡荡奔向东海。在两江汇合的河面,你会发现:南边浑,北边清,形成一条明显的界线。冬季,岷江水清澈透明,呈深绿色,金沙江呈浅泥黄色;即便是夏季,岷江水略呈浑黄,与这时已呈金黄色的金沙江浑浊江水相比,仍有极大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
金沙江与岷江颜色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含沙量不同。据水文资料记载,1988年2月16日,在金沙江屏山水文站测得金沙江含沙量为430克/米~3,而在岷江高场水文站测得岷江含沙量为44.4克/米~3,金沙江含沙量差不多是岷江的十倍。同年8月9日在上述地点再测,金沙江含沙量为3010克/米~3,岷江为1480克/米~3,金沙江含沙量仍是岷江的两倍多。难怪它们的水色有明显的区别。
那么,两条江的含沙量为什么不同呢?这就和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关了。岷江发源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岷山南麓,流经松潘草地和川西平原。上游土壤黏性较大,不易受侵蚀。整个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较小。岷江在灌县城西经都江堰流入川西平原后,河面骤然开阔,河床比降锐减,河道弯曲,水流变缓,这样,泥沙沉积,使中下游泥沙显著减少。所以,岷江水经常是清冽可鉴,呈现美丽的绿色。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在上游,它大多流经高原和高山地区,那里的季节性积雪和冻土层解冻后,土层疏松,土粒被融雪水带入江河。上游河岸陡峻,河谷狭窄,如著名的虎跳峡最窄处只有30米。因此,水流十分湍急。金沙江流域多地震,泥石流,岩石裸露,岩层断裂破碎,加上许多地段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金沙江流域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河流汛期早而长。每到暴雨来临,千万股山洪挟裹大量泥沙冲入金沙江干流,随着湍急的金沙江水一泻千里。在漫长的旅程中,泥沙难以大量沉积。到了宜宾,江水仍呈浑黄,浑浊不清,与绿色透明的岷江相比,泾渭分明。
【评点】
这是根据同一材料进行三种不同文体的有益训练。
这是材料作文,不论写成哪一种文体,都要紧扣材料,从材料开合。但不同文体对材料的处理各不相同。如果写议论文,一般可从这一自然现象引发,联想到社会现象,由果溯因,提炼自己的观点;如果写记叙文,宜把材料作为故事发生、人物活动的环境,作为人物探求的课题;如果写说明文,一般可说明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写成事理说明文。由于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结构布局,自然也不同。
议论文《长江,向世人敲响警钟》,从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论题,对岷江与金沙江作对比分析,对金沙江与黄河作类比分析,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然后得出结论,“长江,向世人敲响警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迫在眉睫。”小作者在1995年敲响这个“警钟”,是很有见地的。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晰。
记叙文《小地学迷》以“迷”为线索贯串全文,紧扣题目所给材料,由果溯因,精选几个片段,表现了人物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说明文《泾渭分明两江水》,先描述自然现象,然后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到本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理。采用摹状貌、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较透彻地说明了事理。
材料:金沙江和岷江在宜宾汇合,由于两条江水颜色迥异,因此在两江汇合的宽阔江面上,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要求:请根据这一自然现象作文,题目自拟。无论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必须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每篇字数800字。
——训练题。
【例文】
A. 长江,向世人敲响警钟(议论文)
在宜宾二江汇合的宽阔水面,有一条绵延数百米的水色分界线。岷江清澈碧绿,金沙江深黄浑浊,水色差别十分明显。这样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追根究底,由于金沙江上游河段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江水含沙量大而浑浊;而岷江水的清澈则与上游植被未遭破坏,水土保持良好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中上游流经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每年雨季,洪水卷带着大量泥沙流入黄河,把本是清澈的河水弄得浑浊不堪,含沙量猛增,洪水期竟高达600千克/米~3。到了下游河宽水缓的华北平原,泥沙大量淤积,日久天长,成为高悬于两岸平地的“地上河”。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根源。黄河、黄土高原不已向人们说明了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了吗?
黄河已经如此,我们更应好好保护长江,而现在的长江又是什么模样? 含沙量和黄河相比,也好不了多少,长江正在走黄河的老路! “金岷两水一线分”的自然景观正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已到十分严重程度的最好见证。长江——黄河?! 黄河——长江?! ……长江,这条翻滚在中华大地的巨龙,每年竟向东海吐出数亿吨的泥沙。君不见长江口上崇明岛,不就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吗? 如此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不得不让我们为长江的未来担心、忧虑。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江水将越来越黄。如果我们还掉以轻心,任其发展,那么长江下游平原上将会形成第二条“地上河”,稍遇洪水将泛滥成灾,对两岸人民构成巨大威胁。若到那时悔恨已晚! 过去的黄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长江,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恶化,迫在眉睫! 为了不让中华大地上出现第二条“黄河”,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必须做好水土保持。植树种草,给荒山穿上绿装;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这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大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长江重新“碧水东流!”
(章 涛)
B.小地学迷(记叙文)
我的姐姐邓虹,对地学有特殊兴趣,大家都叫她“小地学迷”。一提起这个雅号,就引起我许多回忆。
我的家乡宜宾位于金沙江、岷江汇合处。细心的姐姐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金沙江水浑若泥,岷江却水绿如蓝。同是江水,怎么颜色迥然不同?带着这个谜进入中学,姐姐常缠住地理老师问这问那:终于明白两江流域不同,江水含沙量不同,因而水色也就有别的道理。于是她对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姐姐竟买了个小地球仪回家。哪来的钱呢? 爸爸妈妈吃惊地“审问”她。秘密揭开了,那是她节省了整个夏天的冰糕钱。要知道,那时姐姐才十二岁,还是个小“馋猫”哩。
后来姐姐参加了地学夏令营,她高兴得睡着了也在笑。她想借机实地考察金岷两江水色不同的原因,得到老师的赞许。于是她去水文站查水文数据,去图书馆找有关资料,去江边定点收集水样,做起研究工作来。
一天姐姐去岷江边采集水样。出发时艳阳高照,谁知不久天空乌云密布,转瞬大雨倾盆下个不停。我急忙撑着伞去接她。快到江边才看见她,早已淋得像个落汤鸡。回到家,妈妈心疼地责备她,她却兴奋地说:“这场雨淋得值得。我取到了雨天的水样。”“你呀,真入了迷。”“嗯,还迷得不够。”嘻嘻笑着钻进了她的小屋。
一点不假,姐姐真入了迷。这不,正吃晚饭,她突然问妈妈:“为什么金沙江要这样取名?”妈反问她:“你说呢?”“我认为是水中含沙多,呈黄色的缘故。”“那是因为江中含有沙金呗。”究竟哪种说法对,姐姐纳闷了,忽然把碗一推,“咚咚咚”跑去找地理老师了。
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探讨,姐姐明白了江水含沙量的多少和流域的植被覆盖,水土保持关系密切。她想写成小论文,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以此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老师指导下,姐姐反复修改,终于写成《泾渭分明两江水》的小论文,获得市、地科技小论文一等奖,省三等奖。
今年暑假姐姐去兴文石林考察,又被石灰岩溶洞迷住了,一有空,就摆弄那些石钟乳、石笋标本哩……
(邓昌麒)
C.泾渭分明两江水(说明文)
岷江在宜宾汇入金沙江,浩浩荡荡奔向东海。在两江汇合的河面,你会发现:南边浑,北边清,形成一条明显的界线。冬季,岷江水清澈透明,呈深绿色,金沙江呈浅泥黄色;即便是夏季,岷江水略呈浑黄,与这时已呈金黄色的金沙江浑浊江水相比,仍有极大差别。这是什么原因呢?
金沙江与岷江颜色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含沙量不同。据水文资料记载,1988年2月16日,在金沙江屏山水文站测得金沙江含沙量为430克/米~3,而在岷江高场水文站测得岷江含沙量为44.4克/米~3,金沙江含沙量差不多是岷江的十倍。同年8月9日在上述地点再测,金沙江含沙量为3010克/米~3,岷江为1480克/米~3,金沙江含沙量仍是岷江的两倍多。难怪它们的水色有明显的区别。
那么,两条江的含沙量为什么不同呢?这就和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关了。岷江发源于四川盆地北部的岷山南麓,流经松潘草地和川西平原。上游土壤黏性较大,不易受侵蚀。整个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较小。岷江在灌县城西经都江堰流入川西平原后,河面骤然开阔,河床比降锐减,河道弯曲,水流变缓,这样,泥沙沉积,使中下游泥沙显著减少。所以,岷江水经常是清冽可鉴,呈现美丽的绿色。
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冰川丛中。在上游,它大多流经高原和高山地区,那里的季节性积雪和冻土层解冻后,土层疏松,土粒被融雪水带入江河。上游河岸陡峻,河谷狭窄,如著名的虎跳峡最窄处只有30米。因此,水流十分湍急。金沙江流域多地震,泥石流,岩石裸露,岩层断裂破碎,加上许多地段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金沙江流域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河流汛期早而长。每到暴雨来临,千万股山洪挟裹大量泥沙冲入金沙江干流,随着湍急的金沙江水一泻千里。在漫长的旅程中,泥沙难以大量沉积。到了宜宾,江水仍呈浑黄,浑浊不清,与绿色透明的岷江相比,泾渭分明。
(邓 虹)
【评点】
这是根据同一材料进行三种不同文体的有益训练。
这是材料作文,不论写成哪一种文体,都要紧扣材料,从材料开合。但不同文体对材料的处理各不相同。如果写议论文,一般可从这一自然现象引发,联想到社会现象,由果溯因,提炼自己的观点;如果写记叙文,宜把材料作为故事发生、人物活动的环境,作为人物探求的课题;如果写说明文,一般可说明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写成事理说明文。由于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结构布局,自然也不同。
议论文《长江,向世人敲响警钟》,从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论题,对岷江与金沙江作对比分析,对金沙江与黄河作类比分析,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然后得出结论,“长江,向世人敲响警钟!”“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迫在眉睫。”小作者在1995年敲响这个“警钟”,是很有见地的。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条理清晰。
记叙文《小地学迷》以“迷”为线索贯串全文,紧扣题目所给材料,由果溯因,精选几个片段,表现了人物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说明文《泾渭分明两江水》,先描述自然现象,然后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到本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理。采用摹状貌、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较透彻地说明了事理。
今日更新
-
闫政《一生的道路》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彧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议论高中作文
[2020-04-17]
-
陈镘均《人生百态皆风景》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刘飞燕《从此我不在孤身一人》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嘉璇《动力综合问题》高中作文
[2020-04-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