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驴还会技穷/黔驴未必技穷
【作文题目】
黔驴还会技穷(正方)
黔驴未必技穷(反方)
——训练题。
【例文】
“黔驴技穷”的成语来源于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许有的人会产生怀疑:“今天,驴子还一定技穷吗?”
我认为,驴子还会技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两方面因素来决定,即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首先,我们从内因来看。
驴为何物?字典中这样给驴下定义:“一种家畜,能驮东西、拉车、供人骑乘。”而对驴的攻击能力却只字未提,可见它不足挂齿。
驴是食草动物,腿细肚大,不善于奔跑,唯一的伎俩不过甩蹄子、嘶鸣而已。
其次,我们从外部原因来看。
在虎与驴这一矛盾斗争中,虎是构成驴子技穷的外因。也就是说虎的强大,决定了驴的技穷。字典中对虎也有解释:“虎,野兽名,性凶猛,能吃人和野兽。”一个“野”,一个“凶猛”,又一个“能吃人”,表明虎的攻击力之强。
虎是食肉动物,善于奔跑,勇猛好斗,捕食、争斗能力强大,乃兽中之王。
由此不难看出,驴子与老虎不可同日而语。以羸弱之驴斗强大之虎,孰胜孰败,众人皆知,黔驴技穷何容置疑?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如今不同了,现在的虎,被关在笼子里而丧失了捕捉、奔跑的天性,不是曾有‘牛追老虎满天跑’的情况吗? 不是曾出现过‘虎被鼠吓死的’事例吗? 驴子打败老虎并不是没可能。”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虎驴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不能被这偶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试细心推敲可知,以上事例纯属个别的偶然现象,我们绝不能以此来说明所有的老虎都会被鼠和牛给吓死。
这里,我想再向大家提醒一个这样的事实:管理员在喂虎的时候,必须怀揣着匕首,又有谁曾听说过农民在喂驴的时候也怀带匕首?我们都知道,驴子多数人皆可骑之,那么试问那些认为笼中之虎丧失了攻击力的人,今天,谁能骑虎游园呢? 当然不能。我国自古就有“谈虎色变”之说,可谁又曾听说过“谈驴色变”呢? 以如此无能之驴与老虎相斗,岂有不败之理?
黔驴一定技穷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观点,是符合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律的客观实际。优胜劣汰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法则。黔驴技穷正是这一法则的最好体现。
对方辩友主张“黔驴必定技穷”这个人云亦云的观点,这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忽视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之虎与今日之驴都已今非昔比,虎驴双方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方主张:“黔驴”未必技穷。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当年老虎大展雄威,跳踉大㘎,断驴之喉,尽驴之肉,确实无愧“百兽之王”的美称。但今日之虎却已尽失往日之优势,它们已将其祖先勇猛好斗的天性丧失殆尽。它们或被围入笼中,成为人类的观赏之物;或被安置在自然保护区内,吃喝不愁。已不必像其祖先那样为猎食而四处奔波,它们大都被请进了“安乐窝”,吃上了现成的美味,过着逍遥舒适的生活。如此优惠的待遇,老虎何必劳筋伤骨去练其体魄,强其技能?
由此看来,对方辩友强调的内因起主导作用,客观上却成了我方的论据,即“老虎已经技穷”。既然老虎已经技穷,那么,它对与之相对的驴子也就构不成威胁了。这正是“黔驴未必技穷”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在我国吉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牵来一头壮牛,打算让老虎美餐一顿,可是老虎却束手无策。待壮牛吃饱喝足以后,竟逐虎为乐。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再次说明老虎攻击能力是何其低微!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驴”毕竟是“驴”,其本身就毫无攻击之力。这就又犯了静止看问题的错误。驴子自古至今从未受到过像老虎这样的“殊遇”,而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已变得体健蹄坚,倘若再遇到今日这无能的笼中之虎,奋蹄蹄之,恐怕是胜负难料。
再者,对方辩友还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将“技”仅断章取义地解释为“攻击之技”,却不管驴子的劳作之技。驴子有载驮、推磨、翻地之技,一直是人类之友。驴子的这种技能一直延续至今。从这个角度来说,驴子何时技穷过呢?
综上所述,今日之虎与今日之驴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再用旧的观点看问题,认为“黔驴必定技穷”是犯了形而上学主义的错误。因此,我方坚定地主张:“黔驴未必技穷”。
【评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写作训练中有“辩论”一项。这是高二同学的辩论稿。
这两篇辩论文均试图用辩证法观点来分析问题。正方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角度,分析论证“黔驴还会技穷”的观点,而反方则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角度,用老虎已被宠养、驴却在滚打中不断锻炼的事实,论证黔驴未必技穷。有趣的是,正方用内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论证黔驴技穷,反方同样用内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论证“老虎技穷”。反方还变换角度辨析“技”,以守为攻,驴即使缺乏“攻击之技”,还有“劳作之技”。
黔驴还会技穷(正方)
黔驴未必技穷(反方)
——训练题。
【例文】
A. 黔驴还会技穷(正方)
“黔驴技穷”的成语来源于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许有的人会产生怀疑:“今天,驴子还一定技穷吗?”
我认为,驴子还会技穷。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两方面因素来决定,即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首先,我们从内因来看。
驴为何物?字典中这样给驴下定义:“一种家畜,能驮东西、拉车、供人骑乘。”而对驴的攻击能力却只字未提,可见它不足挂齿。
驴是食草动物,腿细肚大,不善于奔跑,唯一的伎俩不过甩蹄子、嘶鸣而已。
其次,我们从外部原因来看。
在虎与驴这一矛盾斗争中,虎是构成驴子技穷的外因。也就是说虎的强大,决定了驴的技穷。字典中对虎也有解释:“虎,野兽名,性凶猛,能吃人和野兽。”一个“野”,一个“凶猛”,又一个“能吃人”,表明虎的攻击力之强。
虎是食肉动物,善于奔跑,勇猛好斗,捕食、争斗能力强大,乃兽中之王。
由此不难看出,驴子与老虎不可同日而语。以羸弱之驴斗强大之虎,孰胜孰败,众人皆知,黔驴技穷何容置疑?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如今不同了,现在的虎,被关在笼子里而丧失了捕捉、奔跑的天性,不是曾有‘牛追老虎满天跑’的情况吗? 不是曾出现过‘虎被鼠吓死的’事例吗? 驴子打败老虎并不是没可能。”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虎驴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不能被这偶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试细心推敲可知,以上事例纯属个别的偶然现象,我们绝不能以此来说明所有的老虎都会被鼠和牛给吓死。
这里,我想再向大家提醒一个这样的事实:管理员在喂虎的时候,必须怀揣着匕首,又有谁曾听说过农民在喂驴的时候也怀带匕首?我们都知道,驴子多数人皆可骑之,那么试问那些认为笼中之虎丧失了攻击力的人,今天,谁能骑虎游园呢? 当然不能。我国自古就有“谈虎色变”之说,可谁又曾听说过“谈驴色变”呢? 以如此无能之驴与老虎相斗,岂有不败之理?
黔驴一定技穷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观点,是符合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律的客观实际。优胜劣汰是自然界永恒不变的法则。黔驴技穷正是这一法则的最好体现。
(赵 欣)
B.黔驴未必技穷(反方)
对方辩友主张“黔驴必定技穷”这个人云亦云的观点,这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忽视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之虎与今日之驴都已今非昔比,虎驴双方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方主张:“黔驴”未必技穷。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当年老虎大展雄威,跳踉大㘎,断驴之喉,尽驴之肉,确实无愧“百兽之王”的美称。但今日之虎却已尽失往日之优势,它们已将其祖先勇猛好斗的天性丧失殆尽。它们或被围入笼中,成为人类的观赏之物;或被安置在自然保护区内,吃喝不愁。已不必像其祖先那样为猎食而四处奔波,它们大都被请进了“安乐窝”,吃上了现成的美味,过着逍遥舒适的生活。如此优惠的待遇,老虎何必劳筋伤骨去练其体魄,强其技能?
由此看来,对方辩友强调的内因起主导作用,客观上却成了我方的论据,即“老虎已经技穷”。既然老虎已经技穷,那么,它对与之相对的驴子也就构不成威胁了。这正是“黔驴未必技穷”的重要因素之一。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在我国吉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牵来一头壮牛,打算让老虎美餐一顿,可是老虎却束手无策。待壮牛吃饱喝足以后,竟逐虎为乐。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再次说明老虎攻击能力是何其低微!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驴”毕竟是“驴”,其本身就毫无攻击之力。这就又犯了静止看问题的错误。驴子自古至今从未受到过像老虎这样的“殊遇”,而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已变得体健蹄坚,倘若再遇到今日这无能的笼中之虎,奋蹄蹄之,恐怕是胜负难料。
再者,对方辩友还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将“技”仅断章取义地解释为“攻击之技”,却不管驴子的劳作之技。驴子有载驮、推磨、翻地之技,一直是人类之友。驴子的这种技能一直延续至今。从这个角度来说,驴子何时技穷过呢?
综上所述,今日之虎与今日之驴都已发生巨大变化,再用旧的观点看问题,认为“黔驴必定技穷”是犯了形而上学主义的错误。因此,我方坚定地主张:“黔驴未必技穷”。
(吴镝飞)
【评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写作训练中有“辩论”一项。这是高二同学的辩论稿。
这两篇辩论文均试图用辩证法观点来分析问题。正方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角度,分析论证“黔驴还会技穷”的观点,而反方则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角度,用老虎已被宠养、驴却在滚打中不断锻炼的事实,论证黔驴未必技穷。有趣的是,正方用内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论证黔驴技穷,反方同样用内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论证“老虎技穷”。反方还变换角度辨析“技”,以守为攻,驴即使缺乏“攻击之技”,还有“劳作之技”。
今日更新
-
闫政《一生的道路》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彧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议论高中作文
[2020-04-17]
-
陈镘均《人生百态皆风景》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刘飞燕《从此我不在孤身一人》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嘉璇《动力综合问题》高中作文
[2020-04-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