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 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 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 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 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 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八 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以及诗人暮年多 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 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 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 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 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 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 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 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 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 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 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 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 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 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 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 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 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 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 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 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 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 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 核心:长安像“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 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 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 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 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 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 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 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 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 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 “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 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 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 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 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 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 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 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 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 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 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 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 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 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 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 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 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 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 “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 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 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 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 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 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 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 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 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 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 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 “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 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 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 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 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 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 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 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 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 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 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 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 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 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 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卼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 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 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 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 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 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 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 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 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 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 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 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 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 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 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 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 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 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 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 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 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荣昌盛 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 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 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 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 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 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 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 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 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 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 “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 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 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 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 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 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 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 “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 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 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 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 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 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 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 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 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 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八首》就 是明证。
今日更新
-
杜甫《春日忆李白》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杜甫《兵车行》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