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唐代诗人贾岛 (779—843)作。这是一首抒写山林隐者生活的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人用自然淡朴的语言,问答的形式,寥寥几笔,便显示出一个采药深山、远离尘世的隐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
笔墨简炼,言少意丰是此诗的显著特色。首先,诗人巧妙地寓问于答,用童子的三句答话,省略了来访人的三番问话,这就大大地压缩了篇幅。其次,诗人通过童子的答话,含蓄地表现出问者由满怀希望到失望,又从再次萌生希望到惘然若失的感情起伏变化,也写出了童子的天真、活泼、风趣。再次,诗人还巧妙地在对话中点染出山中的环境和景色。读这首诗,我们眼前如见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仿佛走进崇峻、深邃的大山之中。这如画的深山景色,却是诗人以素淡、精简的问答暗写出来的。而诗中的“青松”、“白云”,还象征着隐者的高洁和风骨。全诗仅二十字,创造了一个含意深远、韵味无穷的意境。
【全诗】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鉴赏导示】
贾岛,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他的诗多为写景和送别怀旧之作,以五律见长,和孟郊同以“苦吟”著名,后人更以“郊寒岛瘦”并称。
【鉴赏】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记述了拜访“隐者”的过程。
首句“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问了什么,读者可以根据次句“言师采药去”进行补白。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而以第三句“只在此山中”童子的回答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的回答:山里云雾缭绕,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去了哪里。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要六句表达意思,而贾岛却仅用了四句二十个字,足可见诗人用语之简练。
这首诗从侧面勾勒出一个深山采药、远离尘世的隐者形象。隐者生活在有着郁郁青松和悠悠白云的山中,悠然而自得,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羡慕,也表明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赏析】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有人以为“以叙作问”; “言师采药去,只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句,有人曾说“自 ‘言’字以下,皆有童子回答之 辞”。从表面上看,这说法并不错,但仔细思索,却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认 为全诗只有一问一答,那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全篇只有二十个字,又是抒情诗,可它竟能吸收叙事诗的优点,有人物, 有环境,有情节,内容十分丰富。字句这样少,容量这样大,其秘密何在 呢?就在于独出心裁的问答体;不是有问有答,一问一答,而是藏问于答, 几问几答。
这是一首诗中包含几问、乃自句句问的。包含几问、乃至句句问,要写 得含蓄蕴藉,就比较困难。
为什么在一首小诗中运用问答体,通常是只写问而不写答呢?就因为用 很少的字句既写问,又写答,还要写得有韵味,那是很难着笔的。
这首《寻隐者不遇》,却不仅有问有答,而且是几问几答。其高明之处 在于:明写答而暗写问,或者说,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在“松下”问“童 子”,问者与被问者同时出现。有问就有答。“言师采药去”一句,省略了 主语“童子”;童子“言”,就是童子对“我”的问作出了回答。问了些什 么,没有写;只写了“童子”的答话: “师采药去”。童子的答话既然是 “我的师父采药去了”,那么,“我”的问话不就是“你的师父干什么去 了”吗?
“我”是专程来“寻隐者”的,“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 来。因而又问童子:“他上哪儿采药去了?”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 是从“只在此山中”的回答里暗示出来的。
听到这一答,不难想见“我”转忧为喜的神态。既然“只在此山中”, 不就可以把他找回来吗?于是迫不及待地问:“他在哪一处?”不料童子却 作了这样的回答: “云深不知处”。“他在哪一处”的问也没有明写,然而 如果没有这样的问,又怎么会有“云深不知处”的回答呢?
“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这只是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 答总是针对问的,因而只写答什么,就可以想见问什么。诗人巧妙地以答见 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 “我”与 “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比方说,你读 到“云深不知处”的时候,只要设身处地,眼前就可能出现一幅图画: “童 子”一边说,一边遥指: “我”跟着“童子”遥指的方向望去,东边是白 云,西边也是白云;苍峦翠岭,时露林峭,时而又淹没于茫茫云海。那么, “隐者”究竟在何处“采药”呢?……
只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 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的烘托,使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鲜明。
“松下问童子”的“松”字选得好。“寻隐者”而于“松下”问“童 子”,表现那“隐者”正是隐于“松下”的。“松”字既写实景,又切合 “隐者”的身份,有象征意味。如果换成“花下”问童子,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只看这一句,那“松”长在何处,是一棵,还是一大片,都不明确。 倘若只是一棵,又长在繁华都市里的朱门绣户之间,那又是另一番情景。然 而和“只在此山中”联系起来,和“云深不知处”联系起来,和隐者“采药 去”联系起来,一个超尘绝俗的清幽环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而隐居于此的 “隐者”及其“童子”的人品如何,也可想而知。
“隐者”隐于“此山中”,“寻隐者”的“我” 自然住在“此山”外。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般都热衷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我”当然是 个知识分子,却离开车水马龙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 隐者”,究竟是为了什么?当他伫立于青松之下四望满山白云,无法寻见那 “隐者”之时,又是什么心情?这一切,也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贾岛是与孟郊并称的“苦吟诗人”。这首诗尽管清新自然,略无雕琢痕 迹,但也是经过艰苦酝酿和反复锤炼的产物。有人把创作权付与孙革,是毫 无根据的。
【鉴赏要点】
[1]名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采用问答体。
[3]语言简练,朴素自然。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