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鉴赏】
这首词的原序说:“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巩字定国,从苏轼学为文,因收受苏诗而遭牵连,被贬宾州(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南)监盐酒税。宾州当时属广南西路,为岭南地区,僻远荒凉,生活艰苦。王巩赴岭南时,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巩北归,出柔奴劝苏轼饮酒。苏轼作此词赞歌女,其中可见歌女性格,亦可看到苏轼的胸襟气度。
上片总写歌女,先从其主人写起:“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琢玉郎”一词,苏轼不是第一次用以形容王巩。早在元丰元年苏轼知徐州时,王巩去看望他,未带家眷,苏轼有《次韵王巩独眠》一诗戏之云:“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诗里用了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的典:“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因此“琢玉郎”就是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种子。词中对王巩再一次称为“琢玉郎”,是使用有关他们两人故事的“今典”。连下句“天教分付点酥娘”,说是羡慕你这位多情男子,老天交付给你一位心灵手巧的“点酥娘”来了。“分付”即交付,一本作“乞与”。“乞”有“与”义,《广雅·释诂》:“乞,予 也。”与“分付”意同。“点酥娘”,本于梅尧臣诗。梅诗题甚长,为便于说明“点酥娘”,并诗全录如下。题云:“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余丧偶,儿女服未除,不作岁,因转赠通判。通判有诗见答,故走笔酬之。”诗云:“剪竹缠金大于掌,红缕龟纹挑作网。琼酥点出探春诗,玉刻小书题在榜。名花杂果能眩真,祥兽珍禽得非广。磊落男儿不足为,女工馀思聊可赏。”这里的“点酥”,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裱花工艺吧。词用“点酥娘”一语,取梅诗的精神,夸赞柔奴的聪明才艺。“琢玉郎”、“点酥娘”,属对甚工。
第三句的“自”字紧承上句,专写柔奴:“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她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里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写柔奴的北归,重点叙其答话。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 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身处穷境而安之若素,和政治上失意的主人患难与共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这首词写政治逆境出以风趣轻快的笔墨,情趣和理趣融而为一,写得空灵清旷,在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词中具有代表性。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鉴赏】
这首词的原序说:“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六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巩字定国,从苏轼学为文,因收受苏诗而遭牵连,被贬宾州(治所在今广西宾阳县南)监盐酒税。宾州当时属广南西路,为岭南地区,僻远荒凉,生活艰苦。王巩赴岭南时,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巩北归,出柔奴劝苏轼饮酒。苏轼作此词赞歌女,其中可见歌女性格,亦可看到苏轼的胸襟气度。
上片总写歌女,先从其主人写起:“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琢玉郎”一词,苏轼不是第一次用以形容王巩。早在元丰元年苏轼知徐州时,王巩去看望他,未带家眷,苏轼有《次韵王巩独眠》一诗戏之云:“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馆孤眠体生粟。谁能相思琢白玉,服药千朝偿一宿。”诗里用了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的典:“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因此“琢玉郎”就是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种子。词中对王巩再一次称为“琢玉郎”,是使用有关他们两人故事的“今典”。连下句“天教分付点酥娘”,说是羡慕你这位多情男子,老天交付给你一位心灵手巧的“点酥娘”来了。“分付”即交付,一本作“乞与”。“乞”有“与”义,《广雅·释诂》:“乞,予 也。”与“分付”意同。“点酥娘”,本于梅尧臣诗。梅诗题甚长,为便于说明“点酥娘”,并诗全录如下。题云:“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余丧偶,儿女服未除,不作岁,因转赠通判。通判有诗见答,故走笔酬之。”诗云:“剪竹缠金大于掌,红缕龟纹挑作网。琼酥点出探春诗,玉刻小书题在榜。名花杂果能眩真,祥兽珍禽得非广。磊落男儿不足为,女工馀思聊可赏。”这里的“点酥”,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裱花工艺吧。词用“点酥娘”一语,取梅诗的精神,夸赞柔奴的聪明才艺。“琢玉郎”、“点酥娘”,属对甚工。
第三句的“自”字紧承上句,专写柔奴:“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她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里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写柔奴的北归,重点叙其答话。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 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身处穷境而安之若素,和政治上失意的主人患难与共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这首词写政治逆境出以风趣轻快的笔墨,情趣和理趣融而为一,写得空灵清旷,在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词中具有代表性。
今日更新
-
苏轼《法惠寺横翠阁》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吴中田妇叹》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望海楼晚景(选一)》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一)》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
苏轼《戏子由》注释和评析
[2019-05-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