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2024-02-16 可可诗词网-诗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鉴赏】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事后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三年二月至黄州,过着近似流放的生活。此年中秋,距苏轼入狱日已近一整年,也是其受贬后的第一个中秋,皓月之下,回首往事、瞻念前程,词人不免百感交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事业之无成。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怀,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这些构成了苏轼贬逐生涯中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吟唱出一个政治上失意者郁积于心的牢骚与怨愤。
        上片的起句便是一个沉重低缓的悲凉之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因“乌台诗案”被系御史狱,以及在狱中备受凌辱等不堪回首的辛酸史,还概括了过去种种努力奋斗终随流光归于破灭的恨事。其中既有对人生旅程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词人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的感情挣扎。“人生几度新凉”有对于年华逝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新凉”二字照应中秋,苏轼曾云:“凉天佳月即中秋”(《江月·序》)。而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则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瞬间性。这与他 在《东栏梨花》诗“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所流露的惘惘之情是相似的。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词人以少总多,对千品万汇的秋色秋景,只撷取了最典型的西风、落叶。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风声、叶声充斥廊庑。西风萧瑟近岁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悲戚的秋声震动了词人易感的心弦,情融景而出,愁缘境而生。感岁时,念自身,眉头鬓发已斑,迟暮之悲不禁油然而生。词人届年四十五岁,正为用世之年华,但带罪贬谪,进身之路被堵塞,前程茫茫,那“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叹息。
        下片“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写的是眼前景,而词人心中无数翻腾压抑之情极欲借此一吐,真可谓调感怆于融会中。负罪放逐,势利小人避之如同水火,词人曾在黄州写的《东坡》诗中叹道:“我穷交旧绝。”有酒少客,门庭冷落。在酒贱与客少的矛盾中,流露了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明月,既是写当前中秋之夜的实景,也是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他是一个关心和献身于政治的人,也是一个有抱负而不愿随俗浮沉的人。但月明云遮,才高人妒,忠而见谤,因谗入狱。在明月与浮云的矛盾中,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此二句与上片似断实连,由感己而愤世,又由愤世继而思及自身。于是在结拍中发出了“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的悲慨。词人抚今思昔,心头怎能平静?他挚爱亲友,却长向别离!他忠于其君,却屡遭排斥!在人家宴乐、欢度佳节的时刻,他却成了一个天涯沦落人。于是词人念远怀人的无限情思,从口中唱出,充满了难耐的孤寂落寞及不被理解的苦痛凄凉。细品此结拍,我们仍能发现词人在寻求理解中有着一种人生的呼唤,这悲剧色彩的呼唤体现了他跌落进峡谷深渊后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激起了千百年来读者的强烈感应和共鸣。
        此属吟咏节序之作,然极富诗情哲理。张炎曾在《词源》中谈道:“昔人 咏节序,不惟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而此调却非一般,词人当时含冤贬谪,有无数压抑亟待诉说,但身为罪人,忧谗畏讥,岂敢直抒胸臆?于是通过吟咏节序,含蓄地抒发心底之情。故词中笔笔应时,不离中秋,无论是新凉、风叶,还是贱酒、明月,均与节序有关。然词人由中秋思及人生,人生与中秋俱化。触类以感,慷慨悲歌,情深意长。词中运用比兴手法,将常见之景“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去妨”来概括人生矛盾,言近旨远,辞浅意深,富于哲理,令人咀嚼回味。此调不用典故,不尚藻绘,只用一、二、五、六四句排偶稍事点缀,词语显得平妥精粹,情感充盈于声调,读之使人击节可叹,极易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