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乐事二则》
明·吴从先2
二则 ·之一
大凡读短册恨其易竭,读累牍苦于难竟3。读贬激则发欲上冲,读轩快则唾壶尽碎4。读滂沛而襟发5,读幽愤而心悲。读虚无之渺论而谲诞生6,读拘儒之腐臭而谷神死7。读遁照者欲尽相以穷神8,读岨峿者期妥帖以惬志9。读阙文而思补10,读朦胧而思参11。读寂寞者非燥吻不开12,读奇藻者非清华则靡13。故每读一册必配以他部,用以节其枯偏之情,调悲喜愤快而各归于适,不致辍卷而叹,掩卷而笑矣。
1 本文选自《小窗自纪》。2 吴从先(生卒年不详):号小窗,明代文学家。有《小窗自纪》、《艳记》、《清纪》等。3 累牍:指长篇作品。竟:尽。4 唾壶:即今痰盂类器皿。古文中常以击碎唾壶表现激赏诗文之态。5 滂沛:形容作品气势浩大。6 谲(jue)诞:怪异、虚妄。7 谷神:指人内心潜藏的精神。8 遁照:形容作品中形象模糊不清。遁:隐。9岨峿(juyu):同“龃龉”,不相融合貌。惬(qie):快意。10 阙:同“缺”。11 参:参悟,探究其理。12 燥吻:干唇。13 奇藻:奇丽的文采。靡:奢华、华丽。
【析点】 作者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赏读文学作品而获得的“悲喜愤快”等种种审美愉悦以及精神情感上的“缺憾”,指出读者阅读时一旦进入某一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天地,就会设身处地地联想、想象,体味其中的旨趣,感情也自然而然地随之或悲或喜、或亢奋、或消沉。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作品,给予读者的影响是不同的,为广收博取,力避“偏枯”,作者提倡的读书方法是“每读一册,必配以他部”,以期达到“节其偏枯”、“各归于适”的目的。这体现了作者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表现了宽和的胸襟和开明的艺术观。其博览泛读、兼收并蓄、真情投入的阅读欣赏态度,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全文长短句错落,多有骈言俪句,间有散句单行,工丽而不板滞,意新而情真,可称一篇好文字。
李世敏
二则·之二
斋欲深,槛欲曲1 ,树欲疏2,萝薜欲青垂3。几席、栏杆、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4,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嫏嬛仙洞不足羡矣5。
1槛(jian)栏杆。2疏:扶疏。枝叶繁茂状。3萝薜 (bi):皆攀援类植物。4烟云气:道家认为凭“烟云供养”可以长生。5嫏嬛(lang huan)仙洞:神话中天帝的藏书处。
【析点】 “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写的是“苦读书”。其纯功利的动机,往往在人的心理上形成压力,令人产生消极情绪。
本文作者写的却是“乐读书”。文中描绘了一个清静幽雅的读书环境:书斋远离闹市的喧嚣,有九曲回廊与花木扶疏的小园相连,窗明几净,于其间,读书人可行吟,可坐诵,可倚栏遣兴,可凭窗远眺,亦可即兴挥毫,真是身心愉悦,物我而忘之境,“嫏嬛仙洞不足羡矣”!
读书是一种再创造,读书环境是应该讲究的。从现代心理学观点看来,优雅的环境能陶冶心灵,激发创造力,缓冲人的心理负荷。快乐积极的情绪,极佳的精神状态会形成一种内驱力,使人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取得智力活动的高效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创造了一个乐读书、读书乐的境界,如此读书确是赏心乐事,令天下读书人心驰神往
-
《“抿”字》
[2019-05-12]
-
《《家书》小引》
[2019-05-12]
-
《《尚书别解》序》
[2019-05-12]
-
《《老子》第三十三章》
[2019-05-12]
-
《一举而三役济》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