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蝜蝂传》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2,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3。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4。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5,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6,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7,迁徙之8,亦已病矣9。苟能起,又不艾10,日思高其位,大其禄11,而贪取滋甚12,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悲夫!
1 蝜蝂(fu ban):虫名,又作负版。2 辄(zhe):立即。3 困剧:极度疲乏。4 卒:终于。踬仆(zhi pu):跌倒。5 苟:如果。6 室:家,此指家产。7 黜(chu)弃:罢免官职。8 迁徙(xi):指贬官到边远地方。9 病:灾祸。10 艾(ai):停止。11 禄:俸禄。12 滋:更。
【析点】 据郝懿行的《尔雅注疏》,蝜蝂“黑身,为性躁急,背有龃龉,故能负不能释”。蝜蝂的善负与“嗜取者”的贪欲相似,柳宗元抓住这个相似点,以前者喻后者,用蝜蝂小虫来刻画贪欲者的形象。但二者毕竟又有不同。柳氏为进一步揭露“嗜取者”的“日思高其位、大其禄”、不吸取教训,于是《蝜蝂传》中为蝜蝂增加了跌倒后复能行即“持取如故”和“好上高”的特性以及终于坠地而死的结局;它的“黑身”及“性躁急”,因与嗜取者的本质没有必然联系就略去不再生枝蔓了。从现实中选取可以寓理的原型,而又不拘泥于原型,既未失蝜蝂特征,又加深了讽刺告诫的力量,作为一个故事,情节也更为完整和生动了。这一番创作匠心,足资后世寓言创作者借鉴。
柳宗元在古代寓言文学的创作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由于他的大量创作,才使寓言成为文学史上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蝜蝂传》有与柳氏其他寓言相同的共性:用来寓理的故事生动简洁有吸引力;但又有其不同的特性:寓理的篇幅超过故事本身。我想,这是作为政治家的柳宗元,深谙当世官场上“嗜取者”们的丑行丑性,而又无力疗治只得一发于文的缘故吧!
-
《“抿”字》
[2019-05-12]
-
《《家书》小引》
[2019-05-12]
-
《《尚书别解》序》
[2019-05-12]
-
《《老子》第三十三章》
[2019-05-12]
-
《一举而三役济》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