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说》

2025-01-03 可可诗词网-短篇古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苏轼1

吾文如万斛泉源2,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3,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有《苏东坡集》等。2斛(hu):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3汩汩(gu gu):波浪声。

【析点】 本文是苏轼对自己文章风格的自我告白。也反映了他对文章写作的心得。

创作乃有感而发,但这种感触还要求积累深厚,不能自己,才具有喷薄的力量。因而,苏轼论文,开篇即提出“如万斛泉源”,这就是说胸中必须有所蓄积。这里不仅包含学问、才华、阅历、识见,还要有卓越的创作才能,所以,才会“不择地而出”。唐宋古文讲究“气盛言宜”。而气盛是长期积累修养的结果,所以必求一吐为快,如江水由高峡奔向平野,有一日千里之势。一方面是文势的“直”,另一方面又是文笔的“曲”,不必强执一端,这是苏轼讲究自然变化的目的,所以“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东坡在《答谢民师书》里也说,文章须“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一切都应像自然界一样,自然而然,变化多姿,“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个“行”与“止”的观点,是苏轼一再强调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意而言,意尽言止。应该说,这是写文章的较高的境界,也就是苏轼所论意能称物,辞能达意的境界,能进入这一境界,“则文不可胜用矣”。

这篇文章通篇以水流为喻,淋漓酣畅,一泻千里,充分显示了苏轼文章的风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