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唐文篇名。韩愈作。宋朱熹云:“此篇言燕赵之士仁义出于其性,乃故反其辞,以深讥其不臣而习乱之意,故其卒章又为道上威德以警动而招徕之,其旨微矣。”(《韩文考异》)明茅坤说:“文仅百余字,而感慨古今,若与燕赵豪俊之士,相为叱咤呜咽其间。一涕一笑,其味不穷,昌黎序文当属第一首。”(《唐宋八大家文抄·韩文公文抄》)清陈景云说:“董生不得志于有司,事在贞元中,详见公诗。时仕路壅滞,两河诸侯竞引豪杰为谋主,由是藩镇益强,朝廷旰食,此开成初宰相李石告文宗云尔。董生北游,正幕府需才,王室多事之日。文中立言,尚欲招燕赵之士,则郁郁适兹土者,其亦可以息驾矣。送之所以留之,其辞绞而婉矣。”(《韩集点勘》)储欣认为本文意义所归,惟朱熹得之,且序中明明道破。而茅坤“燕赵豪俊之云,何异说梦”(《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方世举据“明天子在上”云云,定本文为作者在唐宪宗时的作品(《昌黎诗文编年笺注》)。吴汝纶说:“《嗟哉董生行》称唐贞元时,此序亦当贞元时作,殆十八年为四门博士时也。”(《唐宋文举要》引)近人童第德据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定为贞元十九年所作(《韩愈文选》)。吴小如以为方世举之说“近是”,而童第德之说“似未洽’(《读韩愈<送董邵南序>》)孙昌武说作者“揭露了当时割据强藩与朝廷争夺人材的问题,劝说友人为‘明天子’而出仕,对藩镇动乱表示隐忧。这样,他的纪纲观念、忠爱思想,一方面表现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保守意识,另一方面又有反对藩镇逆乱的积极内容”(《唐代古文运动通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元和时,董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将往游河北,韩愈作此文为赠。文中对董的遭遇,抱有深切同情;但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提出忠告,劝他不要走入歧途。……当时,藩镇喜招揽人才,增强实力,以对抗朝廷;而失意之士,也多托身幕府,求谋个人的出路”。刘耕路说:“董邵南科举失意,要到河北藩镇去找出路,作者安慰他会遇到知己,但也提示他不要盲目乐观。最后提出古时始见用而终见疑的乐毅和处乱世而隐姓埋名的高渐离,感慨有才能的人遇时用世之难。韩愈写此文时,刚刚当上国子监博士,深有仕途艰难的体会,所以感慨朋友也未尝不是感慨自己。有人说作者是想劝告董邵南不要去为藩镇分裂势力效劳,还有人以为作者是让董邵南去劝藩镇归顺朝廷,我们说,从文中不易看出这种意图。”(《韩愈及其作品》)霍松林认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反对董邵南游河北,但其内容远不止此。与此相联系,指斥了当时割据河北的藩镇;流露了对“有司”的不满,责备他们“为渊驱鱼”;向最高统治者敲了警钟,所谓“明天子’其实不很“明”,但作者却希望他“明”(《古文鉴赏辞典》)。本文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而又承转灵活,富于变化,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篇幅虽短,并无一览无余之弊。
-
燕昭王招贤从隗始
[2020-01-10]
-
乐间、将渠反对燕王袭赵
[2020-01-10]
-
厘负羁私交晋公子
[2020-01-10]
-
申叔时不贺楚庄王夺陈
[2020-01-10]
-
骊姬设计害申生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