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塘庵主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或作芸台)。清代官书史志均记载阮元为江苏仪征人,但《扬州北湖小志序》中说:“元但通籍仪征而已,实扬州郡城北湖人也。”
《国朝先生正事略·阮文达公事略》上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材,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这些条件,阮元无不具备。他乾隆五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时26岁,在江苏庶吉士中为年最少者。据说乾隆帝对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云:“阮元人明白老实,像个有福的,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①无疑算是“聪明早达”。阮元在清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可称得上是“扬历中外”。阮元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御制阮元碑文称他:“效辅弼于三朝,笃棐长留,褒崇罔替。”①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兼享大年”。其主要著述有《三家诗补遗》、《车制图考》、《考工记车制图解》、《曾子注释》、《诗书古训》、《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儒林传稿》、《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国朝儒林文苑传》、《畴人传》、《浙江图考》、《广东通志》、《定香亭笔谈》、《揅经室集》、《八砖吟馆刻烛集》等,足可以“弁冕群材”。
阮元为清代著名学者,淹贯群书。精经学,擅考据校勘,金石学亦为大家。据《清史稿》所称,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他还荟萃当时的人才,搞了几项较大的文化工程,编纂了《经籍纂诂》、《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等具有总结性的典籍。《经籍纂诂》是他督学浙江时遴选通经博古的学者,仿照《佩文韵府》之例而编,历时二年而成。此书“网罗前训,征引群书”,是我国空前的训诂总汇。《皇清经解》是他任两广总督时所编纂,共汇集清代学者的经解188种,一千四百余卷,与清初所编《通志堂经解》前后相承,在清代并称两大书。《十三经注疏》是阮元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自己所藏宋本十一经和北宋单疏本《仪礼》、《尔雅》为主重刻的典籍,阮元为此书聘请了许多学者进行认真校勘,参考古今各本甚多,因而此书号称善本,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典籍。此外,他在巡抚浙江时,发现许多珍贵典籍为《四库全书》所遗而未收,便留心搜访,共得未收之书一百六十余种之多,仿《四库总目提要》体例写成《四库未收书目提要》,随书进呈,后题名为《宛委别藏》,其中确实多为世罕流传的珍本。
同时应当看到,晚年的阮元竟打着尊学术的旗号,攻击起哥白尼的“日心说”,谓:“其为说至于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因未有若是甚焉者也。”①一代学问大家,于乾隆朝养足了旺盛元气,却成了嘉、道衰世的旧传统的卫道士,其本身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阮元的斋号有:雷塘庵、泰华双碑之馆、揅经室、定香亭、碧香吟馆、八砖吟馆、谱砚斋、九十九砚斋、积古斋等。
“雷塘庵”之名,因阮元的祖墓在扬州城北雷塘,又自定寿圹于此。从中或可体会到,阮元对扬州的一种认同感。
阮元像
《国朝先生正事略·阮文达公事略》上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材,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这些条件,阮元无不具备。他乾隆五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时26岁,在江苏庶吉士中为年最少者。据说乾隆帝对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云:“阮元人明白老实,像个有福的,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①无疑算是“聪明早达”。阮元在清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可称得上是“扬历中外”。阮元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御制阮元碑文称他:“效辅弼于三朝,笃棐长留,褒崇罔替。”①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兼享大年”。其主要著述有《三家诗补遗》、《车制图考》、《考工记车制图解》、《曾子注释》、《诗书古训》、《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儒林传稿》、《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国朝儒林文苑传》、《畴人传》、《浙江图考》、《广东通志》、《定香亭笔谈》、《揅经室集》、《八砖吟馆刻烛集》等,足可以“弁冕群材”。
阮元印鉴
阮元为清代著名学者,淹贯群书。精经学,擅考据校勘,金石学亦为大家。据《清史稿》所称,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他还荟萃当时的人才,搞了几项较大的文化工程,编纂了《经籍纂诂》、《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等具有总结性的典籍。《经籍纂诂》是他督学浙江时遴选通经博古的学者,仿照《佩文韵府》之例而编,历时二年而成。此书“网罗前训,征引群书”,是我国空前的训诂总汇。《皇清经解》是他任两广总督时所编纂,共汇集清代学者的经解188种,一千四百余卷,与清初所编《通志堂经解》前后相承,在清代并称两大书。《十三经注疏》是阮元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以自己所藏宋本十一经和北宋单疏本《仪礼》、《尔雅》为主重刻的典籍,阮元为此书聘请了许多学者进行认真校勘,参考古今各本甚多,因而此书号称善本,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典籍。此外,他在巡抚浙江时,发现许多珍贵典籍为《四库全书》所遗而未收,便留心搜访,共得未收之书一百六十余种之多,仿《四库总目提要》体例写成《四库未收书目提要》,随书进呈,后题名为《宛委别藏》,其中确实多为世罕流传的珍本。
同时应当看到,晚年的阮元竟打着尊学术的旗号,攻击起哥白尼的“日心说”,谓:“其为说至于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因未有若是甚焉者也。”①一代学问大家,于乾隆朝养足了旺盛元气,却成了嘉、道衰世的旧传统的卫道士,其本身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阮元的斋号有:雷塘庵、泰华双碑之馆、揅经室、定香亭、碧香吟馆、八砖吟馆、谱砚斋、九十九砚斋、积古斋等。
“雷塘庵”之名,因阮元的祖墓在扬州城北雷塘,又自定寿圹于此。从中或可体会到,阮元对扬州的一种认同感。
阮元墨迹
今日更新
-
第四节 王安石
[2019-05-28]
-
第三节 欧阳修
[2019-05-28]
-
第二节 梅尧臣 苏舜钦
[2019-05-28]
-
第一节 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
[2019-05-28]
-
第五节 文学本身的发展
[2019-05-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