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又封荆国公,学者称王荆公。政治改革家,亦是文学家。
父王益,在南北各地做州县官,官至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在二十岁以前跟着父亲到过许多地方。
1042年中进士。
1047年任鄞县知县。(兴水利,贷谷于农民。)
1051年(?)舒州通判。
1055—1056年群牧司判官。
1057常州知州。(计划开浚一条运河,受阻未成。)
1058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建议罢除江南东路的榷茶法,为政府所采纳。)
1060三司度支判官。上仁宗皇帝(赵祯)《万言书》,仁宗并没有十分理会他。以后他在神宗朝的政治措施,主要根据他《万言书》中的主张。宋仁宗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已经加深。庆历三年(1042),沂州(山东临沂)军士王伦起事,宋王朝认为是心腹大患。七年(1047)贝州军士王则利用宗教组织起义,和当地农民结合,声势浩大,都反映了阶级矛盾。同时对辽岁纳金帛,对西夏赵元昊常有战争(1034—1044),西夏疲惫,宋的损失更为惨重。王安石的改革政治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缓和这两个矛盾。
1063年仁宗死。赵曙继位(英宗),受曹后牵制,不能有所作为。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赵顼还不满二十岁,有志改革,求富国强兵之道。他在东宫时即闻王安石之名,十分景仰。1069年请王安石入京,参知政事。这一年,王安石四十九岁。
1069富弼任相,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实行均输法、青苗法。
1070王安石、韩绛为相。
1074王安石求去,罢相知江宁府。韩绛为相,吕惠卿参知政事。
1075王安石复相位,吕惠卿免职。
1076王安石免职,吴充、王珪任相。
王安石参政、执政(1069—1076)约计七八年,所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等一系列新法是为了解决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抑制兼并,抑制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保护中小地主、农民的利益,增加国家收入,增强边防力量。新法虽行,但遭到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保守派元老们的攻击与不合作,而执行上也未尽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朝野提出非难。反对者有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帮助执行新政的有吕惠卿、章惇、苏辙等,而吕惠卿暗中又排挤王安石,苏辙亦反复,转向反对党阵营中。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但他本人也是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他主要关注的是朝廷多收入,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也有距离。所以安石终于不安其位,1076年再次罢相,仍返江宁。
王安石罢居江宁城外,去钟山一半路途中,营建几间屋宇,成为小小家园,取名半山园,作经学著作及《字说》,写诗很多。
王安石罢相后,由王珪、吴充、章惇、蔡确、蒲宗孟、王安礼等人参政执政,继续推行新政,到1085年赵顼死。他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赵煦还不满十岁,由母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反对新政最力的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于是新政陆续罢却。
王安石在1084年曾得大病,(捐半山园作为寺,搬进江宁城内住)1085年神宗死,大为哀悼。听到司马光入相,担心新政的被罢,以手抚床,高声叹息。此后听到保甲、市易、方田均税法等一一罢免,尚默不作声。1086年春,募役法罢,差役法恢复,王安石十分愤恨,病体更受打击,忧愤而卒。
王安石是古文名家,他也佩服韩愈、欧阳修的文章。早年与曾巩交游甚密。曾巩常与欧阳修谈及,欧阳修深重其人,属为推奖。
王安石的思想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过并非一个迂儒。他早年及中进士后,常在外方州县,了解社会现实情况。一方面推崇《周礼》、《孟子》,一方面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提出改革主张。王安石的学术著作和散文中都表示了他的儒家思想观念,并且对先秦诸子中的几家有所批评。他的文集里有《荀卿》、《杨墨》、《老子》、《庄周》(上下二篇)诸篇。他批评荀子“载孔子之言,非孔子之言也”。认为荀卿不合圣人之道(与韩愈态度相同)。批评杨墨得圣人之一,而废其百者也。由杨子之道则不义,由墨子之道则不仁。其论老子曰: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以生,出之自然,末者,万物之所以成,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老子以涉乎形器者皆不足言、不足为也,故抵去礼、乐、刑、政而唯道之称焉。是不察于理而务高之过矣。其论庄子曰,先王之泽至庄子时竭矣。庄子岂不知圣人哉,惟矫枉过正。
王安石愿作政治家与事业家,不愿作空泛的文学家。欧阳修有诗赠他,曰:“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以李白、韩愈作终身楷模。而王安石在《奉酬永叔见赠》诗中答云:“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言下似不以韩公为模范。他在《韩子》一诗里说韩愈“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对韩愈亦有微词,嫌其作空文太多。盖荆公一生以政治家自命,欲近孟子,不欲托空文以自见也。
王安石的古文,议论峭刻,根抵经术。风格如断岸千尺,绝无浮华。他说,作文有本意,如左右逢源(用孟子语),不必重文辞。“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上人书》)大文章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为代表作,洋洋万言,提出了“改易更革”的主张。简短而又议论深刻的文章如《进说》和《材论》。前者攻击当时的科举制度重视诗赋,并不能得到才德之士,指出取士之法度与士之才德中间的矛盾。王安石主张用古道,重士之才德,主张废科举而兴学校教育;后者攻击统治者之不欲求人才,说明天下并非没有人才,在乎人君能求,能试用。文章层层深入,扫尽浮华,议论精到。
王安石的散文抒情意味少,即使如《游褒禅山记》这样的游记,也是借物言志,借物议论和说理,说明一种勇猛精进、百折不回的道理,以自警,同时希望此中道理有补于世也。可以喻学,可以喻政。短篇文如《伤仲永》着重言天才之不足恃,惟教育为重要。《读孟尝君传》评孟尝君不能得人才,只能得鸡鸣狗盗之徒。皆精辟,有独见。《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据理以答,说明道不同,所操之术异,故意见不合,短而有力。
王安石以古文的笔调来写诗,格调高古,接近韩愈和欧阳修。荆公亦为不满杨亿、刘筠的西昆体者。多写古诗,用古文笔调,风格甚高。他从韩愈入,亦同欧阳修一派,亦欣赏梅圣俞。集中有哭梅圣俞诗,而叹惜于圣俞之终于穷困。前引荆公《韩子》诗有“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句,似是对韩有所不满。但“力去陈言”用退之《答李翊书》中语:“惟陈言之务去”;“可怜”句即退之《赠崔立之》诗中“可怜无意费精神”一句,惟改“益”为“补”。而荆公之古文及诗,皆受韩愈影响,无庸讳言。
《登飞来峰》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其立身之高,见识之卓,不为他人所蔽。王安石还有直接议论的诗,如《兼并》,以诗申说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阶级矛
盾,感之“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而归结“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他所主张的新法,即为抑制兼并而设,但因积重难返,还不能采取平均土地的措施。《省兵》一首也是在诗中发议论,而《拟寒山拾得》是在诗中讲佛理。这样的倾向在王安石诗中是较明显的,所以《宋诗钞》的编者说道:“独是议论过多,亦是一病尔。”
王安石的诗有许多爱融改前人成句。如改苏子卿诗“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梅》)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改李白“白发三千丈”为“缫成白发三千丈”。改王籍“鸟鸣山更幽”为“一鸟不鸣山更幽”。改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书事》)为“山中十日雨,雨晴门始开。”改陆龟蒙的“殷勤与解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香。”为“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头自在香。”等等,有的改得好,有的改得差。
王安石喜欢唐诗,曾编选有《唐百家诗选》。他有许多集唐人句的诗。《梦溪笔淡》云:“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这本来是文字游戏。他作词也集句,如《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娟娟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的古风,有名的如《桃源行》、《明妃曲》。《桃源行》向往于劳动人民自由的独立的不受统治阶级剥削的社会。“虽有父子无君臣”,指出阶级社会为人类痛苦的根源,表现他的理想。王维的《桃源行》是杰作,但只是铺叙《桃花源记》,还杂有求仙思想。荆公此首从阶级矛盾方面着眼,更接触到本质问题。代表他在诗歌方面杰出成就的是《明妃曲》二首,议论独到,诗意不平凡,为大诗家手笔。为与欧阳修和诗作比较,在本章第三节已引用分析,此不赘述。
王安石的律诗,用字工稳。如“·紫苋临风怯,青苔挟·雨骄”。“·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在五律里常常爱用叠字,如“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莽莽昔登临,秋风一散襟”。一般律诗的对偶都是很贴切的。叶梦得《石林诗话》曰:“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如《九日登东山寄昌叔》中有“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次春节答平甫》中有“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
荆公绝句气韵佳绝。他晚年居金陵十年中,诗的风格趋于闲淡自然,有“舒闲容与之态”,音调自然,内容恬淡。那时他在金陵钟山谢公坡筑室而居,自号半山,写了很多优美的闲适诗。“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如《北山》中“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表达舒闲容与的心境。《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新奇而自然。《钟山即事》:“一鸟不鸣山更幽”,《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浦》:“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江上》:“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皆入唐人意境。所以,黄鲁直说:“荆公之诗,暮年方妙。”“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石林诗话》)。
王安石也写词,以《桂枝香》最有名,系金陵怀古之作,颇肃练而有气魄。《词林记事》卷四引《古今诗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的词集叫《临川先生歌曲》,一卷,《补遗》一卷。
王安石有《临川集》一百卷,《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有传。
父王益,在南北各地做州县官,官至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在二十岁以前跟着父亲到过许多地方。
1042年中进士。
1047年任鄞县知县。(兴水利,贷谷于农民。)
1051年(?)舒州通判。
1055—1056年群牧司判官。
1057常州知州。(计划开浚一条运河,受阻未成。)
1058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建议罢除江南东路的榷茶法,为政府所采纳。)
1060三司度支判官。上仁宗皇帝(赵祯)《万言书》,仁宗并没有十分理会他。以后他在神宗朝的政治措施,主要根据他《万言书》中的主张。宋仁宗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已经加深。庆历三年(1042),沂州(山东临沂)军士王伦起事,宋王朝认为是心腹大患。七年(1047)贝州军士王则利用宗教组织起义,和当地农民结合,声势浩大,都反映了阶级矛盾。同时对辽岁纳金帛,对西夏赵元昊常有战争(1034—1044),西夏疲惫,宋的损失更为惨重。王安石的改革政治经济政策是为了解决缓和这两个矛盾。
1063年仁宗死。赵曙继位(英宗),受曹后牵制,不能有所作为。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赵顼还不满二十岁,有志改革,求富国强兵之道。他在东宫时即闻王安石之名,十分景仰。1069年请王安石入京,参知政事。这一年,王安石四十九岁。
1069富弼任相,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实行均输法、青苗法。
1070王安石、韩绛为相。
1074王安石求去,罢相知江宁府。韩绛为相,吕惠卿参知政事。
1075王安石复相位,吕惠卿免职。
1076王安石免职,吴充、王珪任相。
王安石参政、执政(1069—1076)约计七八年,所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等一系列新法是为了解决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抑制兼并,抑制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保护中小地主、农民的利益,增加国家收入,增强边防力量。新法虽行,但遭到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保守派元老们的攻击与不合作,而执行上也未尽善,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朝野提出非难。反对者有富弼、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帮助执行新政的有吕惠卿、章惇、苏辙等,而吕惠卿暗中又排挤王安石,苏辙亦反复,转向反对党阵营中。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但他本人也是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他主要关注的是朝廷多收入,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也有距离。所以安石终于不安其位,1076年再次罢相,仍返江宁。
王安石罢居江宁城外,去钟山一半路途中,营建几间屋宇,成为小小家园,取名半山园,作经学著作及《字说》,写诗很多。
王安石罢相后,由王珪、吴充、章惇、蔡确、蒲宗孟、王安礼等人参政执政,继续推行新政,到1085年赵顼死。他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赵煦还不满十岁,由母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反对新政最力的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于是新政陆续罢却。
王安石在1084年曾得大病,(捐半山园作为寺,搬进江宁城内住)1085年神宗死,大为哀悼。听到司马光入相,担心新政的被罢,以手抚床,高声叹息。此后听到保甲、市易、方田均税法等一一罢免,尚默不作声。1086年春,募役法罢,差役法恢复,王安石十分愤恨,病体更受打击,忧愤而卒。
王安石是古文名家,他也佩服韩愈、欧阳修的文章。早年与曾巩交游甚密。曾巩常与欧阳修谈及,欧阳修深重其人,属为推奖。
王安石的思想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过并非一个迂儒。他早年及中进士后,常在外方州县,了解社会现实情况。一方面推崇《周礼》、《孟子》,一方面结合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提出改革主张。王安石的学术著作和散文中都表示了他的儒家思想观念,并且对先秦诸子中的几家有所批评。他的文集里有《荀卿》、《杨墨》、《老子》、《庄周》(上下二篇)诸篇。他批评荀子“载孔子之言,非孔子之言也”。认为荀卿不合圣人之道(与韩愈态度相同)。批评杨墨得圣人之一,而废其百者也。由杨子之道则不义,由墨子之道则不仁。其论老子曰:道有本有末。本者,万物之所以生,出之自然,末者,万物之所以成,涉乎形器,故待人力。老子以涉乎形器者皆不足言、不足为也,故抵去礼、乐、刑、政而唯道之称焉。是不察于理而务高之过矣。其论庄子曰,先王之泽至庄子时竭矣。庄子岂不知圣人哉,惟矫枉过正。
王安石愿作政治家与事业家,不愿作空泛的文学家。欧阳修有诗赠他,曰:“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以李白、韩愈作终身楷模。而王安石在《奉酬永叔见赠》诗中答云:“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言下似不以韩公为模范。他在《韩子》一诗里说韩愈“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对韩愈亦有微词,嫌其作空文太多。盖荆公一生以政治家自命,欲近孟子,不欲托空文以自见也。
王安石的古文,议论峭刻,根抵经术。风格如断岸千尺,绝无浮华。他说,作文有本意,如左右逢源(用孟子语),不必重文辞。“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上人书》)大文章以《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为代表作,洋洋万言,提出了“改易更革”的主张。简短而又议论深刻的文章如《进说》和《材论》。前者攻击当时的科举制度重视诗赋,并不能得到才德之士,指出取士之法度与士之才德中间的矛盾。王安石主张用古道,重士之才德,主张废科举而兴学校教育;后者攻击统治者之不欲求人才,说明天下并非没有人才,在乎人君能求,能试用。文章层层深入,扫尽浮华,议论精到。
王安石的散文抒情意味少,即使如《游褒禅山记》这样的游记,也是借物言志,借物议论和说理,说明一种勇猛精进、百折不回的道理,以自警,同时希望此中道理有补于世也。可以喻学,可以喻政。短篇文如《伤仲永》着重言天才之不足恃,惟教育为重要。《读孟尝君传》评孟尝君不能得人才,只能得鸡鸣狗盗之徒。皆精辟,有独见。《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指责,据理以答,说明道不同,所操之术异,故意见不合,短而有力。
王安石以古文的笔调来写诗,格调高古,接近韩愈和欧阳修。荆公亦为不满杨亿、刘筠的西昆体者。多写古诗,用古文笔调,风格甚高。他从韩愈入,亦同欧阳修一派,亦欣赏梅圣俞。集中有哭梅圣俞诗,而叹惜于圣俞之终于穷困。前引荆公《韩子》诗有“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句,似是对韩有所不满。但“力去陈言”用退之《答李翊书》中语:“惟陈言之务去”;“可怜”句即退之《赠崔立之》诗中“可怜无意费精神”一句,惟改“益”为“补”。而荆公之古文及诗,皆受韩愈影响,无庸讳言。
《登飞来峰》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其立身之高,见识之卓,不为他人所蔽。王安石还有直接议论的诗,如《兼并》,以诗申说自己的政治主张。指出阶级矛
盾,感之“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而归结“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他所主张的新法,即为抑制兼并而设,但因积重难返,还不能采取平均土地的措施。《省兵》一首也是在诗中发议论,而《拟寒山拾得》是在诗中讲佛理。这样的倾向在王安石诗中是较明显的,所以《宋诗钞》的编者说道:“独是议论过多,亦是一病尔。”
王安石的诗有许多爱融改前人成句。如改苏子卿诗“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梅》)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改李白“白发三千丈”为“缫成白发三千丈”。改王籍“鸟鸣山更幽”为“一鸟不鸣山更幽”。改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书事》)为“山中十日雨,雨晴门始开。”改陆龟蒙的“殷勤与解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香。”为“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头自在香。”等等,有的改得好,有的改得差。
王安石喜欢唐诗,曾编选有《唐百家诗选》。他有许多集唐人句的诗。《梦溪笔淡》云:“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这本来是文字游戏。他作词也集句,如《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娟娟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的古风,有名的如《桃源行》、《明妃曲》。《桃源行》向往于劳动人民自由的独立的不受统治阶级剥削的社会。“虽有父子无君臣”,指出阶级社会为人类痛苦的根源,表现他的理想。王维的《桃源行》是杰作,但只是铺叙《桃花源记》,还杂有求仙思想。荆公此首从阶级矛盾方面着眼,更接触到本质问题。代表他在诗歌方面杰出成就的是《明妃曲》二首,议论独到,诗意不平凡,为大诗家手笔。为与欧阳修和诗作比较,在本章第三节已引用分析,此不赘述。
王安石的律诗,用字工稳。如“·紫苋临风怯,青苔挟·雨骄”。“·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在五律里常常爱用叠字,如“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莽莽昔登临,秋风一散襟”。一般律诗的对偶都是很贴切的。叶梦得《石林诗话》曰:“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如《九日登东山寄昌叔》中有“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次春节答平甫》中有“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
荆公绝句气韵佳绝。他晚年居金陵十年中,诗的风格趋于闲淡自然,有“舒闲容与之态”,音调自然,内容恬淡。那时他在金陵钟山谢公坡筑室而居,自号半山,写了很多优美的闲适诗。“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如《北山》中“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表达舒闲容与的心境。《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新奇而自然。《钟山即事》:“一鸟不鸣山更幽”,《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浦》:“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江上》:“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皆入唐人意境。所以,黄鲁直说:“荆公之诗,暮年方妙。”“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石林诗话》)。
王安石也写词,以《桂枝香》最有名,系金陵怀古之作,颇肃练而有气魄。《词林记事》卷四引《古今诗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王安石的词集叫《临川先生歌曲》,一卷,《补遗》一卷。
王安石有《临川集》一百卷,《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有传。
今日更新
-
第四节 王安石
[2019-05-28]
-
第三节 欧阳修
[2019-05-28]
-
第二节 梅尧臣 苏舜钦
[2019-05-28]
-
第一节 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
[2019-05-28]
-
第五节 文学本身的发展
[2019-05-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