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第三十三
【经文】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 贤如《缁衣》①,恶恶如《巷伯》②,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 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③。’”
【今注】
①《缁衣》:《诗经·郑风》篇名。缁衣是朝服。旧说这是一首赞美郑武公 的诗。郑武公仕周,善于职守,郑国人都很希望他留任。他的朝服破旧了,就 为他缝制新的。所以说是一首“好贤”的诗。②《巷伯》:《诗经·小雅》篇名。 巷伯是宫廷里的小官。这是寺人孟子因被谗受害而作以泄愤的怨诗,意思是 说要把那些奸佞之人,投给豺狼虎豹及诸方恶鬼吃掉,所以说是“恶恶”的诗。 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孚,信。
【今译】
孔子说:“如果做君主的不苛虐,臣子事奉君主就很容易;如果 做臣子的无奸诈之心,君主就很容易了解臣子的实情;这样一来刑 罚就不必过于苛烦了。”孔子说:“如果能像《缁衣》里所说的那样喜 欢贤能的人,像《巷伯》里所说的那样厌憎奸佞的人,那么君主决不 会把官爵随便赏赐人,而人民也会形成忠厚纯朴的风气;不必动用 刑罚,而人人也都会恭顺服从政教了。《大雅》说:‘只有效法周文 王,万国人民才会敦厚信仰。’”
【经文】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 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 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 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①。’”
【今注】
①以上五句出自《尚书·吕刑》。《吕刑》也称《甫刑》,原文说:“苗民弗用 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 苗民,无世在下。……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其世。”
【今译】
孔子说:“对人民来说,如果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仪来约束 他们,那么人民才会有向善的愿望;如果用政令来教导他们,用刑 罚来制约他们,那么人民就会有逃避刑罚的念头。所以统治人民 的人,如果能像对待儿女那样来爱护他们,那么人民才会亲近他; 如果能用诚实的态度来结纳他们,那么人民就不会背叛他;如果能 恭恭敬敬地对待人民,那么人民才会有恭顺的心理。《甫刑》上说: ‘苗人不肯听命,要用刑罚来制裁他们,于是制定了五种酷刑而称 作‘法’,因此有人由于品行低劣,终于绝了后嗣。’”
【经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 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 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 瞻①。’《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 土之式②。’”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 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 行,四国顺之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节南山》。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 下武》。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梏:《毛诗》作“觉”,高大、正直 的样子。
【今译】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并不是服从他的命令,而是看他的举 动如何,然后跟着去做。君主爱好某种东西,臣下就一定会比他更 甚。所以君主的爱憎,不能不十分谨慎,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孔 子说:“禹登位才三年,老百姓就在仁的修养方面有所成就,难道他 们的本性必定都是十分爱好仁的吗? 《诗经》说:‘位高望重的尹太 师啊,人民都在注视着您呢!’《甫刑》上说:‘如果天子有善行,那么 天下万民就会因此而得到好处。’《大雅》说:‘周成王诚信笃厚,是 天下人的楷模。’”孔子说:“如果在上位的人爱好仁,那么在下位的 人就会争着去行仁,生怕落在别人后面。所以作为人民的尊长就 应该表明自己行仁的志向,用正道教化人民,尊崇仁道,像爱护儿 女那样去爱护百姓,人民就会去努力修养品行,以求得到尊长的欢 心了。《诗经》说:‘如果君主有正直高尚的德行,那么天下的人民 就会顺服他。’”
【经文】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①;王言如纶,其出如綍②。故大人 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 行也。则民言不危行③,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諐 于仪④。’”
【今注】
①纶(lún):带子。②綍(fú):同“绋”,引棺的大绳索。③危:通“诡”, 违背。下同。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諐,《毛诗》作“愆”。
【今译】
孔子说:“君王所说的本来只有丝那样细小,可是传到臣民的 耳中,却变成带子那样粗大;如果君王所说的真有带子那样粗大, 那么传到臣民耳中,就会变成引棺的绳索那样粗大了。所以执政 的人不应提倡说空话。说得出而做不到的话,君子不说;做得到而 不可告人的事,君子也不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民就不会 说的话与做的事相违背,也不会做的事与说的话相违背了。《诗 经》说:‘好好谨慎行动,不违背礼仪。’”
【经文】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 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 仪①。’《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②。’”子曰:“长民者,衣服 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 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文 王》。於(wū):赞叹词。缉熙:品德光明正大的样子。止:语尾助词。③以 上六句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这首诗作于周室东迁以后,诗人在东都镐 京回忆西都的情形。黄黄:形容狐皮袍子的罩衣的颜色。古人穿衣里外颜色 要相应,狐皮袍子外面一定要罩黄色的罩衫。
【今译】
孔子说:“君子用善言教导人们,使他们忠信;用美行禁约人 们,使他们做的和说的一致。所以执政的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它的 后果,而行动必须了解它的缺点。这样,人民就会说话谨慎,行事 小心了。《诗经》说:‘你说话开口要谨慎,举止仪表要端正。’《大 雅》说:‘端庄恭敬的周文王啊,品行高尚又恭谨。’”孔子说:“作为 人民的尊长,服饰要有固定的样式,举止仪表要有一定的规矩,以 此来约束人民的行为,这样人民的道德才会有统一的准则。《诗 经》说:‘那西都时代的人士,个个都在狐皮袍上罩黄衫,他们的举 止仪容有规矩,说话文雅有章法,行为以忠信为本,因而受到万民 的敬仰。’”
【经文】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 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①。’《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②。’”子曰:“有国者章善恶③,以示民厚。 则民情不贰。《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④。’”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吉:应当作“诰”。《咸有一德》是伊 尹告诫太甲的话。伊尹是商汤时的名相,名挚。他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 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汤死后,孙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伊尹把他放逐 到桐宫,三年后迎其复位。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③善: 宋监本、岳本作“义”。(dàn):同“瘅”,憎恨。 ④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 雅·小明》。
【今译】
孔子说:“居上位的人光明磊落,使人一见就知道他的心思;处 下位的人坦诚勤谨,可以依据他的行为使人人了解。这样君主就 不会怀疑他的臣下,而臣下也不会不了解他的君主了。尹诰说: ‘只有我自己和汤,都有纯一的道德。’《诗经》说:‘善人君子的举止 仪容,始终如一不走样。’”孔子说:“拥有国家的君主,表彰善良而 憎恨邪恶,以此让人民知道自己治国理民的深意,这样人民就会立 志向善,而不会有二心。《诗经》说:‘安分恭敬地做好本职工作,亲 近正直贤良的人。’”
【经文】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 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①,不重辞,不援其 所不及②,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 卒③。’《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④。’”
【今注】
①仪:通“义”。 ②援:引。 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板》。: 《毛诗》作“瘅”。板板:王夫之认为是“反复无常”的意思。④以上二句出自 《诗经·小雅·巧言》。共:通“恭”,指忠于职守。邛:辛劳。
【今译】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是非不明,老百姓就会不知所从;在下位 的人虚伪奸诈,君主尊长就会格外辛劳。所以统治人民的人,应该 表明自己的爱好,以此引导人民的风俗;谨慎地表明自己的厌恶, 以此控制人民的贪佚,这样人民就不会不知所从了。臣下按照义 的要求事奉君主,不尚空谈,不要求君主做力所不及的事,也不烦 扰他所不能知的事,这样君主就不会辛劳了。《诗经》说:‘如果君 主反复无常,人民就都要遭殃。’《小雅》说:‘臣子不行礼教,这是君 主的后患。’”
【经文】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 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①。’《甫刑》 曰:‘播刑之不迪②。’”
【今注】
①这一句出自《尚书·康诰》。②不:郑玄说是衍字。迪:道。
【今译】
孔子说:“政令之所以不能推行,教化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 爵禄的赏赐太滥,不足以鼓励人们立功;刑罚的施行不公平,不足 以使人感到羞耻。所以居上位的人不可滥用刑罚,也不可将爵禄 随意赏赐人。《康诰》上说:‘施用刑罚一定要谨慎公平。’《甫刑》也 说:‘施用刑罚,一定要公平合理。’”
【经文】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 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 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 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叶公之顾命曰①:‘毋以小谋败 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②。’”
【今注】
①叶公:“叶”字是“祭”字之误。祭公的顾命见于《逸周书·祭公解》。祭 公,即祭公谋父,周公的后代,周穆王卿士。祭是畿内的封国,谋父是字。 ②俞樾说:按《礼记》原文当作“毋以嬖御士疾庄士”,与上句“毋以嬖御人疾庄 后”对应,“大夫卿士”应为衍文。
【今译】
孔子说:“大臣不亲近君主,老百姓得不到安宁,那么就会臣不 忠君,君不敬臣,而富贵却已远远超过他们应得的程度。这样一 来,大臣不愿为君主治理事务,而近臣就会趁机结成私党了。所以 对大臣不能不恭敬,因为他们是人民的表率;对近臣不能不谨慎防 范,因为他们是人民奔走的门径。君主不能和小臣商议大臣的事, 不能和远臣谈论近臣的事,也不能与内臣图谋外臣的事。能做到 这样,那么大臣就不会有怨望,而近臣就不会产生妒忌,远臣也不 会被人阻隔壅蔽了。祭公的临终遗嘱说:‘不要因小臣的计谋而破 坏了大臣的行动,不要因为宠爱的姬妾而厌弃庄重守礼的王后,也 不要因为宠爱的臣子而排斥庄重得礼的忠臣。’”
【经文】
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 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①。’《君 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②。’”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则:语尾助词。仇仇:不紧固的样 子。②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君陈》。
【今译】
孔子说:“执政的人不亲近贤人,而信用卑鄙的小人,那么人民 就会因此去亲近失德的人,而教化便紊乱。《诗经》说:‘当初君主 求我从政时,唯恐得不到我;等得到我以后,却又把我凉在一边,不 肯重用我。’《君陈》上说:‘当人们没有见到圣道时,好像自己不可 能见到;等他见到了圣道,却仍然不能照圣道行事。’”
【经文】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 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①,易出 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今注】
①费:说空话。
【今译】
孔子说:“小人由于爱玩水常常被水淹死;君子由于喜欢议论, 常常以此招致怨恨;执政的人则常常被人民所陷溺。这些都是太 接近而失去戒心。水与人是那样亲近,却常常淹死人;有德的人容 易接近,却很难亲近,因此也就容易陷溺于难以亲近的境地;人们 喜欢说空话而且唠唠叨叨,可是话容易出口,却难以追回,所以也 就容易陷溺于招祸的境地;一般的百姓不通情理,却存有卑贱的心 理,要对他们恭敬而不可怠慢随便,因为很容易陷溺于怨叛的困 境。所以,君子对这些不能不特别谨慎。”
【经文】
“《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 释①。’《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 厥躬②。’《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③。’尹吉 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④。’”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太甲上》。原文说:“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 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越:轻易。②以上四句出自《尚书 ·说命中》。兵:《尚书》作“戎”。郑玄说“兑”当为“说”,是指殷高宗的大臣傅 说。③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太甲中》。原文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 可逭。”逭(huàn):逃避。④以上三句出自《尚书·太甲上》。天:《尚书》作 “先”。郑玄说“天”是“先”字之误,“尹吉”是“尹诰”之误。西邑:夏代的都城 安邑,在殷代的都城毫的西边,所以殷人称安邑为“西邑”。
【今译】
“《太甲》说:‘不要轻易发布命令,使自己倾败;治理人民,应该 审慎。就像打猎的人,先要张开弓弦,扣住扳机,等瞄准了目标才 发射。’《说命》说:‘嘴巴会招来羞辱,甲胄会引来战祸。好比衣服 应收藏在箱子里,而不能随便送人。要严于反省,才能动用干戈。’ 《太甲》说:‘上天降给我们的灾难,还是可以躲避的;自己惹来的灾 难,却逃避不了。’《尹诰》说:‘我伊尹的先祖曾看到夏代西邑的情 况,夏代的君主用忠信治民而享有天命,辅助君主的臣子也都有善 终。’”
【经文】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①,心肃则容敬。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 民存,亦以民亡。《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 都邑以成,庶民以生②。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③。’《君 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④。’”
【今注】
①庄:通“壮”,是“大”的意思。②以上五句是逸诗。③以上三句见 于《诗经·小雅·节南山》。④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君牙》。《君雅》:当作《君 牙》。君牙是周穆王的大司徒。资:《尚书》作“咨”,郑玄认为当作“至”。
【今译】
孔子说:“人民把君主当作心脏,君主把人民当作身体。心胸 宽广就会身体安舒,内心严肃就会容止恭敬。内心有所爱好,身体 一定会去适应;君主所爱好的,人民也一定想做到。心脏要靠身体 来保护才不会受损害,但也会因身体不健康而受到损伤;君主因为 有了人民才得以存在,但也会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诗》说: ‘从前我们有先贤,他讲的话通达事理而且公正严明。国家安宁, 城市繁荣,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但在今天又有哪一个人能主持国 家的事情而取得成功呢?他们自己不走正道,最终只是使老百姓 更加劳苦罢了。’《君牙》上说:‘夏天炎热而多雨,小民只顾抱怨老 天;而到了冬天酷寒,小民又埋怨不止。’”
【经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子 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 子多闻,质而守之①;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 ‘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②。’《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③。’”
【今注】
①质:质正,即证明是正确的。②以上二句出自《尚书·君陈》。③以 上二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
【今译】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如果自身不正,说话不守信用,那么 道义不能齐一,人们的行为也就无法比较了。”孔子说:“说话要用 事实检证,行为要合法则,所以活着的时候有坚定不移的志向,死 了以后也不至于被剥夺美名。因此,君子要博闻,搞清楚了,就坚 守不移。见识要多,要搞清楚,然后亲自实践。学问要精深,但只 运用其主要的。《君陈》上说:‘出纳政教,都应该采纳众人的意见, 要使大家的意见一致。’《诗经》说:‘善人君子的仪容行为,始终是 一致的。’”
【经文】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 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①。’”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人虽曰 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②。’”
【今注】
①这一句出自《诗经·周南·关雎》。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既 醉》。
【今译】
孔子说:“只有德行高尚的君子能爱好正直的德性,品行低劣 的小人最厌恶正直的德性。所以君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共 同的好恶。因此,接近他们的人不会感到疑惑,远离他们的人也没 有什么怀疑。《诗经》说:‘君子喜欢德行相同的朋友。’”孔子说: “随便地与贫贱而贤能的朋友绝交,而慎重地与富贵而邪恶的朋友 绝交,这就是好贤的心不坚定,而嫉恶的行为不显明。虽然有人说 这种人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但我却不相信。《诗经》说:‘朋友之 间的关系,是靠言行威仪来维系的。’”
【经文】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 周行①。’”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②;人苟或言 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②敝:王引之《经义述闻》以为敝 通“袂”,衣袖。 ③这一句出自《诗经·周南·葛覃》。射(yì):《毛诗》作“”, 厌倦。
【今译】
孔子说:“私自把恩惠施给别人,而不合于道德的,君子是一定 不会接受的。《诗经》说:‘爱我的人,应该指示我大道啊!’”孔子 说:“人们如果有了车子,就一定可以看到车前的轼;如果是衣服, 就一定可以看到衣袖;人在讲话,一定会听到声音;如果真在做事, 就一定会看到成果。《葛覃》说:‘旧衣裳穿不厌。’”
【经文】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 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 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①。’《小雅》曰:‘允 也君子,展也大成②。’《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 集大命于厥躬③。’”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车 攻》。前一个“也”字,《毛诗》作“矣”。展:诚。③以上三句出自《尚书·君 奭》。奭(shì):召公的名。《君奭》是周公给召公的信。昔在:今本《尚书》作 “在昔”。“周田观”,郑玄认为当作“割申劝”。割:通“盖”,发语词。申:慎重。 劝:勉励。
【今译】
孔子说:“依照所说的去做,那么所说的话就无法掩饰;照着所 做的去说,那么所做的事也无法掩饰。所以君子不必多讲话,而只 是用行动来证实他的信实,这样人民就不能随意地夸大他的优点, 而掩饰他的缺点了。《诗经》说:‘白玉上面有污点,还可以琢磨干 净。但说出的话有了毛病,可就再也无法挽回了。’《小雅》说:‘信 实的君子,真诚而有大成就。’《君奭》上说:‘以前上天慎重地奖励 文王的德行,才将伟大的使命降在他身上。’”
【经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 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 《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①。’ 《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 乱,事神则难②。’《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 吉,夫子凶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②以上六句与今本《尚书·说命 中》的文辞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错乱脱缺所致,这里只能依文解说。纯而祭 祀:郑玄说别本“纯”或为“烦”。今本《尚书》作“黩于祭祀”,黩就是烦,“而”、 “于”古通用,所以“纯”当依别本作“烦”。③以上五句出自《易经·恒卦》,前 二句九三爻辞,后三句六五爻辞。侦:《易经》作“贞”,贞卜。妇人吉,夫子凶: 孙希旦《礼记集解》:“引《易·恒卦》九三爻辞,以明无恒之取羞;引六五爻辞, 又以明所谓恒者,当因义而制其变通,而不可如妇人之专一也。”
【今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三心二意,就不能替他卜 筮。’这大概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谚语吧! 这种人的吉凶连龟筮都不 知道,何况是凡人呢? 《诗经》说:‘连我的灵龟都厌烦了,再也不肯 把吉凶的道理告诉我了。’《说命》说:‘爵禄不要赏赐给德性不好的 人,如果赐爵与人,立他为卿大夫,就一定要选那些有恒心而行正 道的人。不断地祭祀求神,是最大的不恭敬;事情烦杂了,就扰乱 了典礼,事奉鬼神也就难以得福了。’《易》说:‘如果不使德性有恒, 就会受到羞辱。’又说:‘依恒常之道行事,女子贞卜,则吉,男子贞 卜,则凶。’”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子曰:“好 贤如《缁衣》①,恶恶如《巷伯》②,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 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③。’”
【今注】
①《缁衣》:《诗经·郑风》篇名。缁衣是朝服。旧说这是一首赞美郑武公 的诗。郑武公仕周,善于职守,郑国人都很希望他留任。他的朝服破旧了,就 为他缝制新的。所以说是一首“好贤”的诗。②《巷伯》:《诗经·小雅》篇名。 巷伯是宫廷里的小官。这是寺人孟子因被谗受害而作以泄愤的怨诗,意思是 说要把那些奸佞之人,投给豺狼虎豹及诸方恶鬼吃掉,所以说是“恶恶”的诗。 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孚,信。
【今译】
孔子说:“如果做君主的不苛虐,臣子事奉君主就很容易;如果 做臣子的无奸诈之心,君主就很容易了解臣子的实情;这样一来刑 罚就不必过于苛烦了。”孔子说:“如果能像《缁衣》里所说的那样喜 欢贤能的人,像《巷伯》里所说的那样厌憎奸佞的人,那么君主决不 会把官爵随便赏赐人,而人民也会形成忠厚纯朴的风气;不必动用 刑罚,而人人也都会恭顺服从政教了。《大雅》说:‘只有效法周文 王,万国人民才会敦厚信仰。’”
【经文】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 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 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 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①。’”
【今注】
①以上五句出自《尚书·吕刑》。《吕刑》也称《甫刑》,原文说:“苗民弗用 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 苗民,无世在下。……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其世。”
【今译】
孔子说:“对人民来说,如果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仪来约束 他们,那么人民才会有向善的愿望;如果用政令来教导他们,用刑 罚来制约他们,那么人民就会有逃避刑罚的念头。所以统治人民 的人,如果能像对待儿女那样来爱护他们,那么人民才会亲近他; 如果能用诚实的态度来结纳他们,那么人民就不会背叛他;如果能 恭恭敬敬地对待人民,那么人民才会有恭顺的心理。《甫刑》上说: ‘苗人不肯听命,要用刑罚来制裁他们,于是制定了五种酷刑而称 作‘法’,因此有人由于品行低劣,终于绝了后嗣。’”
【经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 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 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 瞻①。’《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 土之式②。’”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 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 行,四国顺之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节南山》。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 下武》。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梏:《毛诗》作“觉”,高大、正直 的样子。
【今译】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并不是服从他的命令,而是看他的举 动如何,然后跟着去做。君主爱好某种东西,臣下就一定会比他更 甚。所以君主的爱憎,不能不十分谨慎,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孔 子说:“禹登位才三年,老百姓就在仁的修养方面有所成就,难道他 们的本性必定都是十分爱好仁的吗? 《诗经》说:‘位高望重的尹太 师啊,人民都在注视着您呢!’《甫刑》上说:‘如果天子有善行,那么 天下万民就会因此而得到好处。’《大雅》说:‘周成王诚信笃厚,是 天下人的楷模。’”孔子说:“如果在上位的人爱好仁,那么在下位的 人就会争着去行仁,生怕落在别人后面。所以作为人民的尊长就 应该表明自己行仁的志向,用正道教化人民,尊崇仁道,像爱护儿 女那样去爱护百姓,人民就会去努力修养品行,以求得到尊长的欢 心了。《诗经》说:‘如果君主有正直高尚的德行,那么天下的人民 就会顺服他。’”
【经文】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①;王言如纶,其出如綍②。故大人 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 行也。则民言不危行③,而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諐 于仪④。’”
【今注】
①纶(lún):带子。②綍(fú):同“绋”,引棺的大绳索。③危:通“诡”, 违背。下同。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諐,《毛诗》作“愆”。
【今译】
孔子说:“君王所说的本来只有丝那样细小,可是传到臣民的 耳中,却变成带子那样粗大;如果君王所说的真有带子那样粗大, 那么传到臣民耳中,就会变成引棺的绳索那样粗大了。所以执政 的人不应提倡说空话。说得出而做不到的话,君子不说;做得到而 不可告人的事,君子也不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民就不会 说的话与做的事相违背,也不会做的事与说的话相违背了。《诗 经》说:‘好好谨慎行动,不违背礼仪。’”
【经文】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 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 仪①。’《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②。’”子曰:“长民者,衣服 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 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文 王》。於(wū):赞叹词。缉熙:品德光明正大的样子。止:语尾助词。③以 上六句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这首诗作于周室东迁以后,诗人在东都镐 京回忆西都的情形。黄黄:形容狐皮袍子的罩衣的颜色。古人穿衣里外颜色 要相应,狐皮袍子外面一定要罩黄色的罩衫。
【今译】
孔子说:“君子用善言教导人们,使他们忠信;用美行禁约人 们,使他们做的和说的一致。所以执政的人说话一定要考虑它的 后果,而行动必须了解它的缺点。这样,人民就会说话谨慎,行事 小心了。《诗经》说:‘你说话开口要谨慎,举止仪表要端正。’《大 雅》说:‘端庄恭敬的周文王啊,品行高尚又恭谨。’”孔子说:“作为 人民的尊长,服饰要有固定的样式,举止仪表要有一定的规矩,以 此来约束人民的行为,这样人民的道德才会有统一的准则。《诗 经》说:‘那西都时代的人士,个个都在狐皮袍上罩黄衫,他们的举 止仪容有规矩,说话文雅有章法,行为以忠信为本,因而受到万民 的敬仰。’”
【经文】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 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壹德①。’《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②。’”子曰:“有国者章善恶③,以示民厚。 则民情不贰。《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④。’”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吉:应当作“诰”。《咸有一德》是伊 尹告诫太甲的话。伊尹是商汤时的名相,名挚。他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 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宰相)。汤死后,孙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伊尹把他放逐 到桐宫,三年后迎其复位。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③善: 宋监本、岳本作“义”。(dàn):同“瘅”,憎恨。 ④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 雅·小明》。
【今译】
孔子说:“居上位的人光明磊落,使人一见就知道他的心思;处 下位的人坦诚勤谨,可以依据他的行为使人人了解。这样君主就 不会怀疑他的臣下,而臣下也不会不了解他的君主了。尹诰说: ‘只有我自己和汤,都有纯一的道德。’《诗经》说:‘善人君子的举止 仪容,始终如一不走样。’”孔子说:“拥有国家的君主,表彰善良而 憎恨邪恶,以此让人民知道自己治国理民的深意,这样人民就会立 志向善,而不会有二心。《诗经》说:‘安分恭敬地做好本职工作,亲 近正直贤良的人。’”
【经文】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 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①,不重辞,不援其 所不及②,不烦其所不知,则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 卒③。’《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④。’”
【今注】
①仪:通“义”。 ②援:引。 ③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板》。: 《毛诗》作“瘅”。板板:王夫之认为是“反复无常”的意思。④以上二句出自 《诗经·小雅·巧言》。共:通“恭”,指忠于职守。邛:辛劳。
【今译】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是非不明,老百姓就会不知所从;在下位 的人虚伪奸诈,君主尊长就会格外辛劳。所以统治人民的人,应该 表明自己的爱好,以此引导人民的风俗;谨慎地表明自己的厌恶, 以此控制人民的贪佚,这样人民就不会不知所从了。臣下按照义 的要求事奉君主,不尚空谈,不要求君主做力所不及的事,也不烦 扰他所不能知的事,这样君主就不会辛劳了。《诗经》说:‘如果君 主反复无常,人民就都要遭殃。’《小雅》说:‘臣子不行礼教,这是君 主的后患。’”
【经文】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 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①。’《甫刑》 曰:‘播刑之不迪②。’”
【今注】
①这一句出自《尚书·康诰》。②不:郑玄说是衍字。迪:道。
【今译】
孔子说:“政令之所以不能推行,教化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 爵禄的赏赐太滥,不足以鼓励人们立功;刑罚的施行不公平,不足 以使人感到羞耻。所以居上位的人不可滥用刑罚,也不可将爵禄 随意赏赐人。《康诰》上说:‘施用刑罚一定要谨慎公平。’《甫刑》也 说:‘施用刑罚,一定要公平合理。’”
【经文】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 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 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 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叶公之顾命曰①:‘毋以小谋败 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②。’”
【今注】
①叶公:“叶”字是“祭”字之误。祭公的顾命见于《逸周书·祭公解》。祭 公,即祭公谋父,周公的后代,周穆王卿士。祭是畿内的封国,谋父是字。 ②俞樾说:按《礼记》原文当作“毋以嬖御士疾庄士”,与上句“毋以嬖御人疾庄 后”对应,“大夫卿士”应为衍文。
【今译】
孔子说:“大臣不亲近君主,老百姓得不到安宁,那么就会臣不 忠君,君不敬臣,而富贵却已远远超过他们应得的程度。这样一 来,大臣不愿为君主治理事务,而近臣就会趁机结成私党了。所以 对大臣不能不恭敬,因为他们是人民的表率;对近臣不能不谨慎防 范,因为他们是人民奔走的门径。君主不能和小臣商议大臣的事, 不能和远臣谈论近臣的事,也不能与内臣图谋外臣的事。能做到 这样,那么大臣就不会有怨望,而近臣就不会产生妒忌,远臣也不 会被人阻隔壅蔽了。祭公的临终遗嘱说:‘不要因小臣的计谋而破 坏了大臣的行动,不要因为宠爱的姬妾而厌弃庄重守礼的王后,也 不要因为宠爱的臣子而排斥庄重得礼的忠臣。’”
【经文】
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 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①。’《君 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②。’”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则:语尾助词。仇仇:不紧固的样 子。②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君陈》。
【今译】
孔子说:“执政的人不亲近贤人,而信用卑鄙的小人,那么人民 就会因此去亲近失德的人,而教化便紊乱。《诗经》说:‘当初君主 求我从政时,唯恐得不到我;等得到我以后,却又把我凉在一边,不 肯重用我。’《君陈》上说:‘当人们没有见到圣道时,好像自己不可 能见到;等他见到了圣道,却仍然不能照圣道行事。’”
【经文】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 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①,易出 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今注】
①费:说空话。
【今译】
孔子说:“小人由于爱玩水常常被水淹死;君子由于喜欢议论, 常常以此招致怨恨;执政的人则常常被人民所陷溺。这些都是太 接近而失去戒心。水与人是那样亲近,却常常淹死人;有德的人容 易接近,却很难亲近,因此也就容易陷溺于难以亲近的境地;人们 喜欢说空话而且唠唠叨叨,可是话容易出口,却难以追回,所以也 就容易陷溺于招祸的境地;一般的百姓不通情理,却存有卑贱的心 理,要对他们恭敬而不可怠慢随便,因为很容易陷溺于怨叛的困 境。所以,君子对这些不能不特别谨慎。”
【经文】
“《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 释①。’《兑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 厥躬②。’《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③。’尹吉 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④。’”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太甲上》。原文说:“无越厥命以自覆,慎乃俭德, 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越:轻易。②以上四句出自《尚书 ·说命中》。兵:《尚书》作“戎”。郑玄说“兑”当为“说”,是指殷高宗的大臣傅 说。③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太甲中》。原文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 可逭。”逭(huàn):逃避。④以上三句出自《尚书·太甲上》。天:《尚书》作 “先”。郑玄说“天”是“先”字之误,“尹吉”是“尹诰”之误。西邑:夏代的都城 安邑,在殷代的都城毫的西边,所以殷人称安邑为“西邑”。
【今译】
“《太甲》说:‘不要轻易发布命令,使自己倾败;治理人民,应该 审慎。就像打猎的人,先要张开弓弦,扣住扳机,等瞄准了目标才 发射。’《说命》说:‘嘴巴会招来羞辱,甲胄会引来战祸。好比衣服 应收藏在箱子里,而不能随便送人。要严于反省,才能动用干戈。’ 《太甲》说:‘上天降给我们的灾难,还是可以躲避的;自己惹来的灾 难,却逃避不了。’《尹诰》说:‘我伊尹的先祖曾看到夏代西邑的情 况,夏代的君主用忠信治民而享有天命,辅助君主的臣子也都有善 终。’”
【经文】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①,心肃则容敬。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 民存,亦以民亡。《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 都邑以成,庶民以生②。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③。’《君 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④。’”
【今注】
①庄:通“壮”,是“大”的意思。②以上五句是逸诗。③以上三句见 于《诗经·小雅·节南山》。④以上四句出自《尚书·君牙》。《君雅》:当作《君 牙》。君牙是周穆王的大司徒。资:《尚书》作“咨”,郑玄认为当作“至”。
【今译】
孔子说:“人民把君主当作心脏,君主把人民当作身体。心胸 宽广就会身体安舒,内心严肃就会容止恭敬。内心有所爱好,身体 一定会去适应;君主所爱好的,人民也一定想做到。心脏要靠身体 来保护才不会受损害,但也会因身体不健康而受到损伤;君主因为 有了人民才得以存在,但也会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诗》说: ‘从前我们有先贤,他讲的话通达事理而且公正严明。国家安宁, 城市繁荣,人民也都安居乐业。但在今天又有哪一个人能主持国 家的事情而取得成功呢?他们自己不走正道,最终只是使老百姓 更加劳苦罢了。’《君牙》上说:‘夏天炎热而多雨,小民只顾抱怨老 天;而到了冬天酷寒,小民又埋怨不止。’”
【经文】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子 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 子多闻,质而守之①;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 ‘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②。’《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③。’”
【今注】
①质:质正,即证明是正确的。②以上二句出自《尚书·君陈》。③以 上二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
【今译】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如果自身不正,说话不守信用,那么 道义不能齐一,人们的行为也就无法比较了。”孔子说:“说话要用 事实检证,行为要合法则,所以活着的时候有坚定不移的志向,死 了以后也不至于被剥夺美名。因此,君子要博闻,搞清楚了,就坚 守不移。见识要多,要搞清楚,然后亲自实践。学问要精深,但只 运用其主要的。《君陈》上说:‘出纳政教,都应该采纳众人的意见, 要使大家的意见一致。’《诗经》说:‘善人君子的仪容行为,始终是 一致的。’”
【经文】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 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①。’”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人虽曰 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②。’”
【今注】
①这一句出自《诗经·周南·关雎》。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大雅·既 醉》。
【今译】
孔子说:“只有德行高尚的君子能爱好正直的德性,品行低劣 的小人最厌恶正直的德性。所以君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共 同的好恶。因此,接近他们的人不会感到疑惑,远离他们的人也没 有什么怀疑。《诗经》说:‘君子喜欢德行相同的朋友。’”孔子说: “随便地与贫贱而贤能的朋友绝交,而慎重地与富贵而邪恶的朋友 绝交,这就是好贤的心不坚定,而嫉恶的行为不显明。虽然有人说 这种人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但我却不相信。《诗经》说:‘朋友之 间的关系,是靠言行威仪来维系的。’”
【经文】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 周行①。’”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②;人苟或言 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②敝:王引之《经义述闻》以为敝 通“袂”,衣袖。 ③这一句出自《诗经·周南·葛覃》。射(yì):《毛诗》作“”, 厌倦。
【今译】
孔子说:“私自把恩惠施给别人,而不合于道德的,君子是一定 不会接受的。《诗经》说:‘爱我的人,应该指示我大道啊!’”孔子 说:“人们如果有了车子,就一定可以看到车前的轼;如果是衣服, 就一定可以看到衣袖;人在讲话,一定会听到声音;如果真在做事, 就一定会看到成果。《葛覃》说:‘旧衣裳穿不厌。’”
【经文】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 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 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①。’《小雅》曰:‘允 也君子,展也大成②。’《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 集大命于厥躬③。’”
【今注】
①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大雅·抑》。②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车 攻》。前一个“也”字,《毛诗》作“矣”。展:诚。③以上三句出自《尚书·君 奭》。奭(shì):召公的名。《君奭》是周公给召公的信。昔在:今本《尚书》作 “在昔”。“周田观”,郑玄认为当作“割申劝”。割:通“盖”,发语词。申:慎重。 劝:勉励。
【今译】
孔子说:“依照所说的去做,那么所说的话就无法掩饰;照着所 做的去说,那么所做的事也无法掩饰。所以君子不必多讲话,而只 是用行动来证实他的信实,这样人民就不能随意地夸大他的优点, 而掩饰他的缺点了。《诗经》说:‘白玉上面有污点,还可以琢磨干 净。但说出的话有了毛病,可就再也无法挽回了。’《小雅》说:‘信 实的君子,真诚而有大成就。’《君奭》上说:‘以前上天慎重地奖励 文王的德行,才将伟大的使命降在他身上。’”
【经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 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 《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①。’ 《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 乱,事神则难②。’《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 吉,夫子凶③。’”
【今注】
①以上二句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②以上六句与今本《尚书·说命 中》的文辞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错乱脱缺所致,这里只能依文解说。纯而祭 祀:郑玄说别本“纯”或为“烦”。今本《尚书》作“黩于祭祀”,黩就是烦,“而”、 “于”古通用,所以“纯”当依别本作“烦”。③以上五句出自《易经·恒卦》,前 二句九三爻辞,后三句六五爻辞。侦:《易经》作“贞”,贞卜。妇人吉,夫子凶: 孙希旦《礼记集解》:“引《易·恒卦》九三爻辞,以明无恒之取羞;引六五爻辞, 又以明所谓恒者,当因义而制其变通,而不可如妇人之专一也。”
【今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三心二意,就不能替他卜 筮。’这大概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谚语吧! 这种人的吉凶连龟筮都不 知道,何况是凡人呢? 《诗经》说:‘连我的灵龟都厌烦了,再也不肯 把吉凶的道理告诉我了。’《说命》说:‘爵禄不要赏赐给德性不好的 人,如果赐爵与人,立他为卿大夫,就一定要选那些有恒心而行正 道的人。不断地祭祀求神,是最大的不恭敬;事情烦杂了,就扰乱 了典礼,事奉鬼神也就难以得福了。’《易》说:‘如果不使德性有恒, 就会受到羞辱。’又说:‘依恒常之道行事,女子贞卜,则吉,男子贞 卜,则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