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白起者,郿人也。

2018-12-01 可可诗词网-全文下册 https://www.kekeshici.com

善用兵,事秦昭王[2]

昭王十三年[3],而白起为左庶长[4],将而击韩之新城[5]。是岁,穰侯相秦[6],举任鄙以为汉中守[7]。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8],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9],拔五城。起迁为国尉[10]。涉河取韩安邑以东[11],到乾河[12]。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13],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14]。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15]。其明年,攻楚,拔郢[16],烧夷陵[17],遂东至竟陵[18]。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19]。秦以郢为南郡[20]。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21]。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22],走芒卯[23],而虏三晋将[24],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25],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26]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27]。野王降秦,上党道绝[28]。其守冯亭与民谋曰[29]:“郑道已绝[30],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31],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32],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33]。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34]。”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35],拔之。

【段意】 写白起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三十多年间连伐三晋及楚,屡战获胜,因战功卓著而封武安君。

字数:695

[1]郿(mei):秦邑名,在今陕西眉县东。
[2]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嬴稷(一作则),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
[3]昭王十三年:即公元前294年。以下可据此类推,不再注明。
[4]左庶长:官爵名,秦二十等爵的第十级。其第十一级为左更,第十六级为大良造,皆白起历任爵级。
[5]将(jiang):任将;带兵。新城:韩邑名,在今河南伊川西南。
[6]穰侯:魏冉,详见《穰侯列传》。相:任相。
[7]任鄙:大力士。汉中:郡名,地在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守(shou):郡的长官。
[8]伊阙: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南。
[9]公孙喜:魏将。公孙,复姓。
[10]迁:调任;提升。国尉:秦最高军事长官。秦统一六国后更名为太尉。
[11]河:黄河。安邑:魏旧都,此时已属秦,旧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从此以东都是韩地。
[12]乾(gan)河:水名,又名教水,旧址在今山西垣曲东。
[13]客卿:指在本国做官的他国人。谓以客礼相待。错:人名。垣城:邑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
[14]光狼城:城名,在今山西高平西。
[15]鄢 (yan):邑名,在今湖北宜城南。邓:邑名,在今湖北襄樊北。
[16]郢:楚都,此为鄢郢,即上文之鄢。
[17]夷陵:邑名,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18]竟陵:楚邑名,在今湖北潜江西北。
[19]以上二句说,鄢郢破,楚顷襄王熊横向东逃,徙都于陈(邑名,在今河南淮阳)。
[20]南郡:郡名,地在今湖北中西部,治所在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21]巫:郡名,地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治所在巫县(今四川巫山北)。黔中郡:地在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交界处,治所在临沅(今湖南常德)。
[22]华(hua)阳:邑名,在今河南郑州东南。
[23]走芒卯:赶走了魏相芒卯。
[24]三晋将:晋将三人。此晋实指魏。因三家分晋,晋亦可单指魏。
[25]陉(xing)城:邑名,在今山西侯马东北。
[26]以上二句说,白起攻取魏之南阳,堵绝太行山的羊肠阪道(在今山西晋城南)。南阳:地区名,地在今河南济源一带。
[27]野王:邑名,在今河南沁阳。
[28]上党道绝:上党通往外界的路被切断。上党:韩郡,地在今山西东南部,治所在壶关(在今山西长治东南)。
[29]其守冯亭:韩之上党郡守冯亭。
[30]郑道:指上党通往韩都新郑之路。新郑,在今河南中部。
[31]应:接应,救应。
[32]被兵:遭到攻打。
[33]赵孝成王:赵丹,公元前265—前245年在位。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皆赵惠文王弟。
[34]受之便:接受为好。
[35]缑(gou)氏:邑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蔺:古地名,在今山西离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