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四书五经名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一)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二)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三)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黄鸟鸣声。黄鸟:鸟名,黄莺,一说是黄雀。  棘:枣树。 从:从死。穆公:秦穆公(?—前621年),即嬴任好。春秋时秦国国君,前659—前621年在位。  子车奄息:姓子车,名奄息,秦国杰出人物,从葬穆公。以下子车仲行、子车鍼(qián)虎皆其兄弟。  特:杰出。  穴:墓穴。  惴惴(zhuì):恐惧的样子。慄:发抖。  良人:善人。  人百:一百人。其身:子车奄息的身体、生命。  桑:落叶乔木。我国有白桑、鸡桑、华桑等九种。  防:抵挡。百夫之防,一可敌百的勇士。  楚:荆条。  御:抵挡。

〔鉴赏〕 《黄鸟》取自《秦风》,是秦国百姓控诉残忍的殉葬制、悼念惨死的秦国壮士子车三兄弟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分别叙述其中一人的殉葬过程,表达百姓对统治者的残暴罪行的无比愤慨的情感。每章先描绘殉葬者生前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他们为国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这就表明三壮士实为国家之干城,民族之精英,连这样的豪杰之士也要他们陪葬,足见统治者伤天害理,丧尽天良。“临其穴,惴惴其慄”一句揭露了活埋的事实,如实地写出了子车氏兄弟面临死亡的战栗恐惧之态,景象惨不忍睹,由此更加显示了殉葬的惨无人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是百姓在悲痛至极的状态下的呼天抢地,他们无比绝望,怨恨的情绪达到顶点,以至于什么都不顾了,愤怒地声讨天的不公。“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二句说明三壮士在秦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广泛的尊敬,以至于百姓愿以一百个人来赎其一条性命。这就告诉人们秦王以子车三兄弟陪葬是无视舆情,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与天下人的良知为敌。读《黄鸟》就好像来到了殉人的现场,看到惨绝人寰的杀人活埋的景象、殉葬者吓得浑身颤抖的样子,听到现场恸哭、呼救、哀号的声音。全诗声声泪,字字血,深深地震撼着读者和听众的心灵。司马迁在《秦本纪》中特意记录了这首诗,就是此诗在历史上掀起巨大情感波瀾、影响深广的表现。

《黄鸟》显示了中国古人人权意识的觉醒,是他们反对野蛮的殉葬制度的激昂之声的实录。人权思想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对于其生存的权利和人身自由的意识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认识到生命的宝贵、生的权利不可剥夺,到当代的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渐进过程。

殉葬恶俗始于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十分盛行。这种制度的蔓延是同奴隶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联系的。在他们看来,在这个宇宙中有生活于其中的人世,还有神灵的世界。人、动物死后其不灭的灵魂就进入那个世界。奴隶主认为自己死亡之后和早已死亡的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仍需吃、喝、住、行、用、玩,仍需有人侍奉。根据考古发掘,我们得悉原始社会后期,以人为殉的葬俗在相当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中已十分显著。至商代中期,大型墓都有大批殉葬人,多者在百人以上;中型墓则有殉葬人数人至二三十人。殷周鼎革,小邦周替代大邑商,周统治集团在继承商代文化的基础上,成为统治天下的天子。由于奴隶和下层平民在王朝兴亡中的作用,周统治集团产生了民本意识,他们舍弃商代“残民事神”的意识与行为,敬鬼神而远之,表现在殉葬上很少有以人为葬的意识与行为。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实。

古代中国在地域上已是泱泱大国。幅员广大的周代,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制度上的不一。秦国所在地区,长时期经济文化落后,在商鞅变法前发展迟缓。秦国实行殉人制度,陕西户县出土的春秋早期秦贵族五鼎墓有殉人。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参证。《史记·秦本纪》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死者六十六人。”穆公死后,康公强迫子车氏兄弟等一百七十七人殉葬,激起秦国人民的抗议和批判。《左传》作者记其事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少数杰出之士的殉葬促进了社会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对野蛮的殉葬制度开始怀疑、不满、抨击和否定。三良死后,《黄鸟》诗遍传秦国上下,加速了殉葬制度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