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七、夸饰
夸张性的修饰
苟驰夸饰,鬻声钓世。( 《情采》)
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 《夸饰》)
按《吕氏春秋·下贤》: “富有天下而不骋夸。” 高诱注: “夸,诧而自大也。” 《周礼·地官·封人》: “凡祭祀饰其中牲”。饰,修饰。二者联词,意为夸张性的修饰。
刘勰认为: “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夸饰是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巨大的感染力。“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正确运用夸张手段,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夸张得过了头,就不能达到状物写志的目的。“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刘勰提出要“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掌握分寸,发挥夸张应有的作用。这种观点源于挚虞。按《文章流别论》 云: “夫假像过大,则与类相远; 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 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 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苟驰夸饰,鬻声钓世。( 《情采》)
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 《夸饰》)
按《吕氏春秋·下贤》: “富有天下而不骋夸。” 高诱注: “夸,诧而自大也。” 《周礼·地官·封人》: “凡祭祀饰其中牲”。饰,修饰。二者联词,意为夸张性的修饰。
刘勰认为: “文辞所被,夸饰恒存。” 夸饰是作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巨大的感染力。“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 正确运用夸张手段,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夸张得过了头,就不能达到状物写志的目的。“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刘勰提出要“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掌握分寸,发挥夸张应有的作用。这种观点源于挚虞。按《文章流别论》 云: “夫假像过大,则与类相远; 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 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 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