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以思想家的卓识和诗人的敏感,意识到清朝到了嘉、道年间,已是一个旧的制度面临灭亡的阶段。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中,称当时为“衰世”;痛恨昏庸的统治者,对于当时人才,“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因此,在《尊隐》中,他希望出现能够打破沉沉死气的反抗的、新生的力量,即所谓:“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
这首绝句,是作者己亥年(1839)离北京南下途经镇江时的作品,据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神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即是在无知者一片求神、赛神声中,应道士之请,用青藤纸代写的祷天之词。道士迷信欺人,作者知其愚昧,随手写成这首游戏之作充当“青词”以塞其所求。诗在不经意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以大力打破当时世局、广泛培养各种人才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他经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用形象的语言触机倾吐。起联认为要使“九州”重新焕发生气,得依靠一种神力般的疾“风”巨“雷”来扫荡、破裂当时政治上的低浓气压;这种“风雷”,就是《尊隐》中所说的“大音声”。第二句“万马齐喑”,写的就是无声“衰世”的“可哀”,进一步申明打破现状的必要。苏轼《三马图赞》、陈维崧《贺新凉》词,都有“万马齐喑”之语,作者结合当时现实,运用于此,倍增忧时愤世之情。这一联诗,气势雄壮而感情沉痛。
结联所劝望的“天公”,正是代表地上的统治者。他麻木不仁太严重了,非要在外力掀动之下,不能“抖擞”精神,有所振作。假如真能振作,当务之急,便是不要再以“资格”、“身份”用人,而要“不拘一格”,识拔、培养、任用各种真才,才有起衰转危的可能。这联表示作者在危机意识中对统治者,对时代所抱的一线希望,再一次发出呼声。希望是热切的,出语是犀利有力的,但明知效果渺茫,所以感情仍是沉重的。
这一首绝句用议论来写,但议论是作者长期郁积于胸的思想感情的迸发。情理结合,理是关系国家大计又来自生活感受之理;情是浓烈得一触便能颤动人心之情。起联又结合宏伟形象,结联更运用新奇词语。瑰情壮采,倜傥恢奇之慨,震聋发聩之力,不但并时无匹,而且对后来的影响很大。鲁迅《无题》的“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灵犀一点”,不就是和此诗精神“相通”,受了此诗的影响吗?这样的议论,又何能看成不合诗歌特质呢?
-
屈原·东君
[2019-05-14]
-
李商隐·乐游原
[2019-05-14]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19-05-14]
-
翁卷·乡村四月
[2019-05-14]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