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实甫

第四本第三折


        [正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地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元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幺]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共桌而食。眼底空流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杯,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煞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泪,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日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马上,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未泰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问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按照《西厢记》原剧题目正名,第四本第三折应称“短长亭斟别酒”,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长亭话别”,是全剧中最脍炙人口的精采片断。时令:秋季。出场人物:老夫人、长老、张生、莺莺、红娘。在前两折即“酬简”(小红娘成好事)和“拷红”(老夫人问私情)中,莺莺终于克服了内心的矛盾,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下,老夫人一面承认既成事实,一面又提出先决条件,即相国之门“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本折所写,就是两位男女青年与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所面临的新曲折。面对这一曲折,张生和莺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张生本是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对老夫人的要求并不反感,且主动配合。莺莺则不同了,她并不在乎张生有没有功名,而重视的是他对自己的爱情,一则面临新婚之别,心里痛苦;二则张生得官不得官,她都很担心——不得官时,老夫人有言在先,得官时,又怕变生不测。总之,此时在她,伤别和忧惧在她内心是交织在一起的。本折由旦角即莺莺主唱,是塑造女主人公的重场戏之一。它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画了莺莺送别张生时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同时描绘了一幅楚楚动人的长亭送别的画卷。故元本题评为“此折叙离合情绪,客路景物,可称辞曲中赋。”
        本折可分三场戏。一是赴宴途中三曲。本折开始,老夫人和长老过场,表示先行一步。然后张生、莺莺、红娘上场,由道具动作表示出有乘马乘车的不同。莺莺上场道白“早(已)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与第一曲[端正好]以暮秋郊野景物烘托出离别的感伤气氛。作者融入宋词名句,选取几样带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白云、黄花红叶、西风北雁,进行描画,“晓来”二句使景物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所谓情景交融,“染”、“醉”二字意新而语工,除了绘色斑烂,还有心中如醉之感。[滚绣球]具体写莺莺离别的怨苦。彼此相见恨晚,夫人相煎太急,叠加起来是两重不幸了。恨柳丝系不得别马,疏林挂不住斜晖,总是天不由人,事不顺心之感。接下来马在前、故欲行慢,车在后、故欲行快,是无尽依恋,不忍割舍之意。再承“相见得迟、归去得疾”夸张道,一想到相思才结束,别离又开头,就觉得自己突然消瘦了许多似的,其故别人难知。金钏顿松,较之“衣带渐宽”,尤可惊心。以上两曲皆莺莺内心独白,接下来由红娘问“今日怎么不打扮”,触发了莺莺满腔愁绪。[叨叨令]就是对红娘尽情倾诉,说自己哪有打扮的心思啊。这里作者将车马、花靥、被枕、衫袖这些日常物件,运用排比长句,有规律地缀上许多“儿”字,加上双音词的重叠,奇迹般组成了回环往复、如泣如诉的妩媚曲文,一连串口语化的词儿: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熬熬煎煎、昏昏沉沉、娇娇滴滴,倾泻而下,直如大珠小珠之落玉盘,音节之美,自李清照《声声慢》以来,未有擅此奇者。
        二是长亭饯宴,共九曲。车马到达十里长亭,饯宴开始,先有一段宾白,主要是老夫人对张生的嘱托,和张生对老夫人的起誓。莺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以下曲文皆从莺莺感受的角度写饯宴的沉闷过程和气氛。[脱布衫]三曲写这一对新人,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个“斜签着”、“蹙愁眉”,一个“意似痴”、“心如醉”;一个“阁(含)泪汪汪不敢垂”、“恐怕(别)人知”,一个“猛然见了把头低”、“推整素罗衣”,皆是因为老夫人在座的缘故。[上小楼]两曲写莺莺勉强接酒时所想的心事,一是想到“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深知往后几日相思情,将比别离情更苦十倍,更难承受;一是埋怨张生不该牵就老夫人想法,“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煞如状元及第”。其实张生又何尝“轻远别”,只是老夫人的话也自有道理。[满庭芳]两曲写莺莺忽又想到自己虽与张生成为夫妻,但还没有过上“共桌而食”的小家庭生活,产生了冲动,很想对他来个“举案齐眉”的亲昵动作,,表示表示,但看老夫人一本正经的样子,只好把这浪漫想法收敛起来。虽然和张生对面,也有不胜咫尺天涯的感觉,所以生怕自己在酒席间就化作了望夫石。酒席上只听到老夫人不断劝酒的声音,但对莺莺来说,什么汤水咽得下去?〔快活三〕、〔朝天子〕两曲写尽对酒不能食的愁苦心情,“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这是进一层的手法,“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岂是不想)吃,恨塞满愁肠胃”,这是形象的说法。由于无法交谈,小两口儿只好交相叹气——人有心事就爱叹气,有时是下意识的流露,无可如何。
        三是长亭话别,共八曲。老夫人和长老去后,莺莺和张生有了一个短暂却很珍贵的话别机会。首先一曲〔四边静〕加上一段宾白,将张生和莺莺做成有趣的对照。莺莺心中打倒了五味瓶,关心的只在“知他今宵宿在哪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及早便回来”、“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张生却气壮如牛,夸口“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回来!真乃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其实莺莺最怕这话)’!”〔耍孩儿〕写莺莺这时一改先时态度,主动敬了张生一杯,目的在“未登程先问归期”。这里作者再一次化用了范希文的绝妙好词——“未饮心先醉,眼中流泪,心内成灰。”〔五煞〕是莺莺对张生临行的嘱咐,从饮食起居、加减衣服,到鞍马劳顿,全都关心到了,如此婆婆妈妈,胜似卿卿我我。〔四煞〕、〔三煞〕转而忧心自个儿怎样打发许多别离的日子。其中有许多精妙的对句,如写悲愁是“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写望中景色是“(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写抚今追昔是“昨日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等等,有含英咀华之感。接下来由张生“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一句宾白,把话递到莺莺口边。〔二煞〕就是莺莺闷在心头,不吐不快的一段担忧,怕张君瑞变作了陈世美——“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这些担心不是多疑,也不是多馀,在“田舍郎多收了三五斗便思易妻”的封建时代,男子见异思迁停妻再娶的事,是司空见惯的。正是:做不做在他,说不说在我。〔一煞〕、〔收尾〕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迟迟不走,对着夕阳古道、黯然神伤的情景。最后用“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作结,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为可以车载船量的东西,与郑文宝绝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石孝友词“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董解元曲“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在构思上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全折曲文皆工,以此句结住,有不可移易之感。
        本折的艺术魅力不是来自戏剧情节,而是来自对女主人公心灵的探索和真实的描绘。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入处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对张生的爱情没有掺进丝毫世俗的考虑和利害打算,她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对纯洁爱情和人生幸福的追求紧密相关的,通过人物复杂的表情,完善了对莺莺心灵(美)的塑造。剧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夫,一方面表现在他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名句,如范希文、李易安词句,另一方面表现在擅长提炼人民口头语言。其曲文熔秀丽典雅、含蓄悠长、质朴自然、活泼清爽为一炉。既含英咀华,有诗词意境,又到口即消,不失元曲本色,与主唱角色的大家闺秀身份十分相称,这一点只消与红娘主唱的“酬简”(崔莺莺寄情诗)比勘即知。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