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王观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富于奇趣而又本色的词作。
词一开始似乎以眼波、眉峰来比喻浙东山水的明媚,这既扣住了题面又显得新颖。因为它与古人通常的作法正好相反。《西京杂记》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唐人诗云“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白居易)、“一双瞳人剪秋水”(李贺),都是以自然山水景物来比喻眉眼的风流。传统的审美心理使我们的古人对山川自然之美特别心领神会,诗画艺术的冲动往往发源于山水,故以山水来比喻眉眼,较为合乎习惯。反过来以眉眼比喻山水,就显得独到而富于奇趣。
读到三四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令人感到又不只是在形容山水了。在自然景物消隐的同时,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它是否暗示着鲍浩然此行,不仅是为了浙东山水佳丽,而且还有令人羡艳的约会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在别人笔下可能写得非常质实、非常落套的内容,王观却处理得如此轻松,如此空灵。
这样看下去,下片一串儿“春”字也就别有着落。表面文章是说鲍浩然在春末夏初成行,点出时序。但江北已经入夏,江南怎么会还是春天呢?原来词人并不管事实如何,只是一味抒发感兴,他相信鲍浩然到江南会找到春天的。末二句是紧扣“眉眼盈盈”的暗示打趣道:你可千万要珍惜那美好时光呢。
同样的譬喻和写法如果出现在诗中,便会有香艳软弱的感觉,而在词体,则觉有无限妍媚。这是因为词体产生于歌筵,“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婉约风格,早已形成正宗。而王观“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王灼)的作品,如此词,正是十分本色的。试比较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与此词工拙不可以道里计,部分原因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