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一笑正堕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以唐玄宗、杨贵妃孽缘为诗,不独白居易有《长恨歌》,李杜大家亦有之,——盖李白以《远别离》为《长恨歌》,杜甫则以《哀江头》为《长恨歌》。
        本篇与前诗为同时所作。去年即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二日乙未小雨天气,玄宗仓皇奔蜀;十三日丙申,军行至马嵬驿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并逼玄宗赐杨贵妃自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七月肃宗即位灵武。八月杜甫即得到上述消息,奔行在途中陷贼。至德二年(757)年春,杜甫偷偷行至曲江,目睹江柳、江花、江水及眼前宫殿的荒凉,忆帝妃行幸游乐之旧事,想马嵬之变的凄凉,感赋此诗。
        全诗共分三部分。前四句为一段,写潜行曲江的满目悲凉。诗以“少陵野老”自称,盖与《咏怀五百字》一样,不以率府为意也。“吞声哭”三字写出诗人不能不哭而又欲哭不敢、只能吞声饮泣,昔日游览胜地,今日不敢公然前往又不能不来、只能向最偏僻之处偷偷潜往的情状;“吞声哭”三字,与“潜行曲江曲”五字,写出诗人由衷的伤时念乱之情,和沦陷区压抑恐怖的处境,所谓“苦音急调,千古魂消”(《杜诗镜铨》)。下两句写江头宫门尽锁,虽有细柳新蒲,更有何人欣赏。“为谁绿”三字反诘得妙,宋词人姜夔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即从此化出,正是花柳无主,有不如无,与《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同致,盖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继八句写乱前帝妃行幸曲江的盛况。先总一笔,用霓虹般的彩旗代指天子仪仗之盛,谓其使万物沾光。然后用汉代赵飞燕代出杨妃。“第一人”使人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妃当时俨然成了第一夫人,和皇帝夜同床、出同车,寸步不离。“辇前才人”四句,朱鹤龄以为反映了唐时天子游幸有才人射生(射活靶子)之制,特新旧《唐书》失载。这种推测是有根据的。按中唐王建《宫词》云:“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花鸭绕鞍垂”,可知其制:参与射生的乃宫女即此诗中女官“才人”,射生时换却红妆、身著戎服,临行天子赐酒,则行男儿跪拜之礼;一般射生主要是鸭子之类活靶。不过杜甫此诗不同于王建的纪实,为了增强美感和诗意,用了一个特写镜头——“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这一笑是“千金一笑”,点明玄宗游苑多为娱乐贵妃也。这个“一笑正坠双飞翼”的另一层妙用是双关,暗示玄宗与贵妃乐极生悲,种下不幸的根苗。经过这样的暗示,下文就出其不意地转到马嵬事变上来。
        末八句为第三段,写对马嵬事变的感伤。“明眸皓齿”代贵妃,她已血溅马嵬,埋骨渭滨,而魂游于异乡;玄宗则由剑阁到了成都。彼此悬崖撒手,永不相干。这里既有惋伤,也有痛恨,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于是最后四句说,人是有情的,而自然无情、历史无情,“花自飘零水自流”,秋去春来,永无终极;而帝妃大错铸成,却无药可救。多情的诗人越想心越乱,一时竟迷失方向,突然发现自已欲往城南,却往城北的路上去了。
        白居易《长恨歌》把唐玄宗、杨贵妃作为一个爱情传奇故事的主人公来加以刻划的,所以基本倾向是玩味和同情。杜甫《哀江头》写的是时事,忠实于历史事实,所以基本倾向是悲伤和痛心。《长恨歌》是叙事诗,诗人只充当一个叙事人而已;《哀江头》是抒情诗,诗人是抒情主人公,而帝妃则是他的哀悼对象。故《长恨歌》按叙事步骤一步步走向高潮,极善铺陈;《哀江头》则以抒情的笔法写来,劈头就是抒情,然后插说,然后复转入抒情,结构上有大的跳跃,比如说到帝妃的生死离别,就几乎略去了整个马嵬事件,直接飞跃到悲剧的高潮,便表现出凝练的特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