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歌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刘琨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本篇作于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时作者受任并州刺史,九月末自京城洛阳前往并州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据《晋书》本传刘琨自叙九月底出发,道险山峻,胡寇塞路,人民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一路召募流亡,以少击众,冒险而进,转斗至晋阳。诗即述途中所见所感和对时局的忧危忠愤的心情。
        “扶风”郡名,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扶风歌》属乐府杂歌谣辞。《文选》李善注“集云:《扶风歌》九首,然以两韵为一首”,《乐府诗集》亦云。说九首并不确切,实际上是九解,两韵为一解。
        一解写登程。“广莫门”为洛城北门,盖并州在北边故出此门;“丹水山”是丹水发源处,已入并州之境。诗中的“朝发”“暮宿”,系袭用“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离骚》句式,亦同后来《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均不可泥解为一日行程,乃是诗歌叙写行程的一种程式,兼有行色匆匆之意。途中一手弯弓,一手挥剑,表现胡寇塞路,一路披荆斩棘的情形。
        二解写恋阙。作者曾经过西晋初期的安定时代,并在洛阳有一段诗酒从容的优游生活的。然而自从乱起,国将不国,此时任重道远,而前景不容乐观,思前想后,且恋恋、且怅怅,情不自禁,至于涕零。
        三解、四解写小憩。诗人系马解鞍在荒寂的高山头,入耳是萧萧的松风和泠泠的涧水,再一次想起辞别亲故的场面,泣不成声,浮云为之凝定不流,飞鸟为之回旋不去,如助人之悲哀——读者须体会诗中两个“为我”表达的强烈主观感受。
        五解写恋家。去家日远,存亡未卜;荒山老林,倍感孤独。按当时刘琨虽以少击众,却并非孤身一人以行,但当时朝廷软弱无力,琨部难得后援,这里的抱膝孤独形象,为孤臣独木难支的心情传神写照。
        六解写困厄。由于粮草乏绝,马饥人困,诗人一行陷在荒山老林中,山中麋鹿、猿猴以野草山果为食,何等自在悠游,相形之下,作人又有什么好处(薇蕨安可食)?此处又用了两个“我”字,强调的是人不如兽,与四解两言“为我”映带,亦是直抒胸臆之语。
        七解写排解。“命徒侣”三字点明了统兵的身份,出现了集体的形象。作为带兵者,诗人不敢用自己的消沉去加重部下悲观的情绪,只能想尽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指挥部从登程,在山道上拉歌以振奋情绪,歌声使人想起孔子的精神,《论语·卫灵公》载,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安于贫困),小人穷斯滥矣。’”。
        八解写隐忧。诗情再转低沉。盖诗人当时系与匈奴人周旋,处境又相当困窘,只有许国之决心,却没有必胜之信念。这种处境心情使他对汉代的李陵产生同情,据《史记·李将军列传》附李陵传载,李陵当日以五千人对匈奴八万之众,被困乏绝而救兵不到,被迫投降,本来忠信,却反而获罪。汉武帝不但不给以原谅,反而杀了他的全家。“骞期”即“愆期”,指李陵出征匈奴逾期未归。诗人言下之意,盖恐旷日持久,讨贼不效,区区孤忠,反不见谅于朝廷,故深怀后顾之忧。
        九解是尾声。相当于楚辞的乱辞,也是乐府常见的结束形式。两用接字即顶真的修辞,一曰忧从中来,情不可尽;二曰感伤太甚,不宜重陈,故以不尽尽之。
        这是一首持危扶颠的壮士之诗,本来也可以写得豪情满纸、激昂慷慨,然而诗人却采取了一种低调的写法,突出的行军中种种凄凉感伤而忧惧的心情,展示的是普通的人情,大约诗人本来就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所以诗中没有半点客气假象,有的是一片赤子之真诚,与曹公《苦寒行》十分地相近。“惟大英雄能本色”,诗就好在写出了英雄本色的一面。不唱高调,反能感人至深。此诗略于叙事而详于抒情,抒情采用的是纯意识流的写法,即将沿途复杂的思想感情,择要一一写来,叙事看似拉杂,抒情实有脉络。沈德潜说:“越石英雄失路,万绪悲凉,故其诗随笔倾吐,哀音无次,读者乌得于语句间求之。”(《古诗源》)全诗九解蝉联而下,逐解换韵,采用复叠、接字等手法,造成既一气贯注又千回百折的,回肠荡气的感觉,是这首抒情诗激动人心的又一原因。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