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辩(节)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惨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昆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之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九辩》是一篇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中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没有或丢掉了职位、从而失落感很强的贫寒之士,诗中抒发的就是所谓“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牢骚。从作品内容上看,诗中人缺乏屈原那种“存君兴国”的政治抱负,和对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他抒写的是政治黑暗时代普通文士的悲哀。不过诗中对于当时的社会弊端也做了一定的揭露:“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表现了怀才不遇者的悲愤。
        《九辩》共二百五十五句。首先在抒情诗的艺术手法上有很大开拓。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制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意境,从而抒发感情,展示情愫。朱熹曾在《楚辞集注》中指出,秋天是一年中草木零落、百物凋翠之时,它和国运衰微、不复振作能达成联想,“是以忠臣志士,遭谗放逐者,感事兴怀,尤切悲叹也。”诗中苍凉的秋景和诗人失意悲凉的心情交相融合,极大增强了诗歌艺术兴发感动的力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主题——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而莫古于宋玉。杜甫在某些方面深受宋玉影响,《咏怀古迹》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登高》一类律诗也可以看到宋玉的影响。所以鲁迅说《九辩》“虽驰神骋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汉文学史纲》)。
        其次,《九辩》在语言上也有它的特色。它继承了由屈原开创的楚辞体的艺术特色,文采绚烂,词藻秀美。有时一连排用八、九个近义词来刻划景物或描写心理,能做到曲尽其妙,反映了用词的丰富和细腻。在句法形式上,比屈原的作品表现得更加灵活,如开篇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实际上是以散文句式入诗;而且一连四句所用的音节、句式各不相同,节奏铿锵,气势充沛,读后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它还吸取了民间诗歌多用双声叠韵词汇的特点,因此读起来就音韵谐美,情味悠长。孙矿说:“九辩已变屈子文法,加以参差错落而峻急之气。”“骚至宋大夫乃快,其语最醒而俊。”(《七十二家批判楚辞集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