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寄北: 此为作者在巴蜀时寄给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故称“寄北”。
【诗大意】 你问我归家的日子,我还无法预期;巴山的夜雨下个不停,涨满了秋池。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同坐窗前、共剪烛火;追述今日夜雨声中对你的怀念之事。
【赏析】 这首小诗是李商隐宦游至巴蜀时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绵绵不绝的秋雨不断敲打着诗人客居的驿馆,也不停地唤起长夜不眠的游子思乡的情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愁苦和渴望团聚却又身不由己的悲哀汇合在一起,溶铸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一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扣住 “寄北”的主题,回答远方妻子的问讯。妻子写信询问归期,显然是希望宦游在外的丈夫能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这当中所包含的深深思念,诗人当然体会得出来。然而,客居他乡,自己又何尝是心甘情愿。恰如一句词所言: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古往今来无穷的离恨,大多是为命运驱使、身不由己。所以诗人无奈地答道: 你问我何日归家,我自己也无法预期。这一茫然的回答,将羁旅之愁、人生之慨不留痕迹地表达了出来。
接下来,诗人宕开一笔,向妻子描述了此刻巴蜀的景色:“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颇具匠心的一句。乍看上去这句诗似与上句并无联系,而实际上,这正像电影艺术中烘托气氛的空镜头,将首句中包含的愁思无限放大。绵绵密密的秋雨笼罩夜空,将秋池涨满,这不正是诗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的形象体现吗? 古人云:“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六一诗话》),这句诗正实现了这一境界。
接下来,诗人以十分新奇的构思,巧妙地向妻子传递了他对家人的思念和安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勾勒出一幅未来景象:“历经磨难的诗人终于回到了妻子的身旁,共坐窗前,倾诉衷肠。说不完的思念之情,从那频剪烛花的动作中生动地被形容出来。这时候夫妻二人在团聚的欢乐之中,回顾了昔日盼归而不能归,在夜雨声中受离别煎熬的痛苦,那孤独的余痛更衬托出团圆时的欣慰。诗人写出这样美好的憧憬,正是在向妻子曲折表达他那同样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任何虚幻的想象都是现实情景的一种折射,也都是现实匮乏的一种补偿。这“却话”的场面恐怕早就是诗人梦魂萦绕的了。从另一角度讲,诗人将这美好的未来描绘出来,也是为了让妻子在失望中看到希望。今夜是苦,但这苦在重聚时将成为佐欢的话题,到那时不是更值得人回味吗?
四句小诗,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虚实相生,真正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